叶企业,推动企业向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积极引进优强企业落户,助推茶产业发展壮大。
古茶树遍布毕节纳雍,村民对每一株古茶树都倍加珍惜。
脱贫农户
现在每天都跟过年一样
“近年来,毕节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让那些在外打工的毕节人能够在家落地生根、脱贫致富。”毕节市农业农村局茶叶办副主任聂宗顺坦言。2018年,毕节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毕节市发展高山生态茶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努力把毕节建设成为全国高山生态茶基地、高品质绿茶生产加工基地和优质出口茶原料加工基地,为毕节市“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注入强劲动力。
毕节市金海湖新区海马宫村村民杨明军,就享受到了茶产业带来的“福利”。今年38岁的杨明军,从小生活在海马宫村,用他的话来说,父辈们和他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家里的地只种种洋芋和包谷,再打打零工,生活只能在温饱线上徘徊。”杨明军称,与他同龄的村民大部分都在外面打工。“在家里没有挣钱的路子,只能去外面讨生活。”
海马宫村属省级二类贫困村,全村共981户,3763人;全村曾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共计324户、1351人。这意味着,这个村有三分之一的村户是贫困户。近年来,金海湖新区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进一步强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帮助农户脱贫的效果很明显。
据海马宫村驻村书记颜家禄介绍,农户与村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后,在前3年茶叶种植期,公司将支付农户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费。第4年,待合作模式盈利后,则按相应比例进行分红。“这种合作模式能给村里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带动约700户、2800人实现增收致富。”
以拥有20亩茶园的村民杨明军为例,2018年,他与合作社签订《土地入股种植茶叶协议》后,家庭年收入达到3万元,自己戴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终于摘掉了。用他的话来说,“跟着政府走,现在每天都跟过年一样,天天都有肉吃。”
根据《毕节市发展高山生态茶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规划,到2020年,毕节茶园总面积将达100万亩,产量达1.45万吨,综合产值5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200元。届时,将有3万人与村民杨明军一样,实现“因茶脱贫”的梦想。
新京报记者 欧阳晓娟 摄影 邢乐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