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从开罗到卢克索需要多长时间?
穆龙:那要看你想多久到?一般坐飞机要两个小时,坐船需要3天,骑骆驼需要一年半,走着来,可能要搭上后半生……
越野车载着我们来自中国的游客离开了白沙漠宿营地,重新驶上柏油公路。接下来我们将去往埃及中南部的哈里杰绿洲地区过夜,从白沙漠到哈里杰的路主要是柏油路,但偶尔也会遇到正在维护的施工路段,但周围的沙漠、砂丘和沟壑,又总能不失时机地吸引我们善于探索发现的视线。
顶着大沙暴,勇闯绿洲哈里杰
午后,撒哈拉沙漠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沙暴,打破了我们这支自驾车队原本寂寞的节奏。当我们发现沙暴来临时,车外的风已经起了一段时间。公路前方,沙漠深处,黄尘滚滚,我们正看得出神,车载电台里传来了沙尘暴的预警提示:沙暴来了,各车加大安全车距,降低车速,小心驾驶!撒哈拉沙尘暴说来就来,且来势汹汹,车队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准备和防护,只能硬着头皮往沙暴里钻。车外的大风裹挟着粗大的砂粒和尘土呼啸着向我们扑来。50米、20米、10米、5米——这是我们车外的能见度正在一点点下降,最严重的时候,我仅仅可以看到路肩,再远就是昏黄一片。
撒哈拉的大沙暴在肆虐,但我们的行程却不能耽搁,车队仍旧缓慢前行。大约1个小时候后,车载电台里传来某辆车故障的通报,车队被迫停下做短暂的修整。此时的沙尘暴已经没有一个小时前那么狂躁了,所有人下车查看车况。好家伙,真让人吓了一跳——刚刚的沙暴给车队造成了不小的硬伤:就拿故障车举例,太多的砂粒钻进了它的发动机舱,在一些影响机械运转的地方还存留着大量黄沙,导致机械部件或电路系统不良反应。最普遍的现象是,几乎每辆车只要打开发动机舱一看,就像阿凡提的咒语“沙子一屋子”一样,黄沙堆得厚厚一层。再打开空气滤清器,躲在那儿的沙子准保吓你一跳,要是空滤器出问题,沙子就可能进到发动机内部,那麻烦可就大了!
故障排除后,车队继续向着哈里杰绿洲挺进。风渐小,路两旁出现了沙漠绿洲和村庄,椰枣树、房舍、路人、驴车也越来越多,我们进入了达卡绿洲。见到车队的当地孩子和大人无不笑着向我们挥着手问好,这个不知名的友好小镇是我们今天的油料补给点。当夜色再一次降临撒哈拉沙漠腹地时,我们的车队安全抵达了哈里杰,这是沙漠腹地的一处绿洲小城,今晚我们将在这里安歇。
离开白沙漠营地,我们继续向着哈里杰绿洲挺进。
大沙暴来临前的梁兄,还算镇定自若。
禁止并行路段。
大沙暴已经逼近。梁兄看路面越来越困难……总不能靠边停车,在有可能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天几夜的沙漠风暴来临的情况下,孤车掉队只有死路一条。换我来开吧,我视力好,还能看清前方情况。
穿过大沙暴之后,停车休整时看到了这一幕,车牌和前机盖已经被彻底打磨,车牌只剩铝板,不见了一点油漆,机盖也像是刚刚被砂纸打磨过一样“富有质感”。它就是我们这一段的神驹座驾——BYD-F3。这款国产车其实在埃及还是很常见的!
哈里杰绿洲的酒店,我们今天的下榻点。
哈里杰的埃及老百姓就像欢迎亲戚一样热情地隔着车窗跟我们打招呼,进城遇到的每一个路人几乎都在迎接我们!感动得我眼泪哗哗的。
赶驴车的年轻人。
机械化生产在埃及还只是个目标,唯一主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助手还是毛驴。在埃及有句俗语:生儿子不一定指的上,但毛驴有一头就够养活全家人。
候车厅里的姑娘们。
酒店花园里负责迎接我们的哈里杰政府代表。
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来过埃及
沿着撒哈拉沙漠公路去往尼罗河东岸古都、埃及法老神庙最集中的卢克索的路程并不长。卢克索负责旅游接待的姑娘埃米尔告诉我:“卢克索是上下埃及的众神之地,事实上卢克索的法老神庙也是全埃及最集中的地方。你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距今3000年前新王朝时期的一些神庙。”正如她所说,无论我们驾车走在卢克索的郊外还是老城,总能在不经意间,路过一座座规模不一、挺拔恢宏的神庙建筑。
卢克索在古埃及时期被称为底比斯,根据历史年表,底比斯可以算是埃及的“九朝古都”。早在古王国时期,底比斯还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型商道中心,它作为通往西奈半岛的水路及通往努比亚的陆路的枢纽。正因为有这个优势,当时的法老决定把首都定在底比斯,并在底比斯为阿蒙神大兴土木,兴建了很多神庙,坐落在古都底比斯的卡纳克神庙建筑群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如今卢克索当地最为古老的庙宇群。
卡纳克神庙群由砖石墙隔成了三个部分,其中中间的部分保存得最为完好,也是面积最大的,占地约有30公顷,是法老献给太阳神阿蒙 (Amon Temple in Karnak) 的祭祀建筑,称为阿蒙神庙;神庙的左侧是献给Montu神的,占地约2.5公顷;最后一个建筑群是献给阿蒙神的妻子——形为秃鹫的Mut女神(尚未发掘)。埃米尔说,在埃及新王朝时期,每个宗教季节的仪式都是从卡纳克神庙开始,直到卢克索神庙结束。我觉得卡纳克神庙群最为壮观的是其一进门的石柱大厅,在面积约为5千平方米的地方,共排列着134根巨大石柱,中间两排的石柱最为粗大,每一根的重量都达到了12吨,据说石柱顶端可以站下百余人!
卡纳克神庙群除了那些巨大的石柱,还有一样神奇的东西——那就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的方尖碑,它是全埃及最高的方尖碑(高29.2米)。谁也不知道它是如何从阿斯旺的山体上被分离出来,又是如何竖立在卡纳克神殿之中的;与卡纳克神庙群一样,卢克索神庙也不例外,它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九个法老艾米诺菲斯三世(公元前1398~1361年在位)为祭奉太阳神阿蒙、他的妃子自然神姆特和他们的儿子月亮神孔斯而修建的。在那座逾3000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中,至今还保留着多处巨型石像遗迹、精美的浮雕及栩栩如生的故事壁画。用埃米尔的话说——“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来过埃及”!
另外,卡纳克神庙群和卢克索神庙之所以如此著名,不仅因为它的悠久的历史、众多精美的石雕、一座座高耸的法老塑像和方尖碑,其实还与那些记录在一处处巨大的圆柱、石像或者墙壁上的法老故事息息相关。在漫游卡纳克神庙群和卢克索神庙时,我感受到了一幕幕法老与神的对话,那些雕刻,画面逼真,内容形象,就如同你正站在法老祭祀太阳神阿蒙的现场一样清晰。
遥想3000年前,在没有任何现代技术的前提下,工匠们一斧一凿地呈现着这些法老故事,那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即便是当今的埃及人,同样没有放下修葺神庙的工作。在神庙的大门口,三名埃及工匠正在游人如织的甬道旁用最原始的铲子、凿子对着一处文物维修加固。或许正是由于这些工匠的默默付出,卢克索才保留下了拥有近4000年历史的人类遗产——法老神庙建筑群。
离开哈里杰绿洲,去卢克索的路上。
卢克索的马官儿。
卢克索遍地是遗产,有神庙、遗址、古迹……都是真迹,没有一样所谓的“仿古、复建”品。
卡纳克神庙神。
卡纳克神庙群遗迹。
卢克索神庙外围。
卢克索神庙。
卢克索神庙。
卢克索神庙里的泥瓦匠。神庙的修复工程是巨大且漫长的工程,到底有多长该怎么说呢?比如,有些泥瓦匠是从他爷爷那辈儿就开始修复神庙工作,直到他的儿孙还是继续干这行。
前几年有个中国男孩在卢克索神庙的古迹墙上留下了他的大名,一时成为了人们口诛笔伐的焦点,其实,我们只是特意放大里一个案例而已,在卢克索神庙里的古迹墙上,不仅有中文,也有日文、韩文和英文。据说,修复一个简单的刻字,几乎要花费一位文物修复专家一年的时间。同胞们走出国门,切记不要给祖宗丢脸,切记注意素质和文明!
酒店外,日落时分的尼罗河,孤帆长河映余晖。
夜晚的卢克索神庙建筑。
卢克索神庙里巨大的石柱。
法老的宝座。
法老老婆的宝座。
灯光下,卢克索神庙更显壮丽。
从“沙漠王朝”到“海滨天堂”
转过天来,我们这支自驾车队又要开始了新一天的沙漠旅行了。从尼罗河东岸的卢克索出发,去到距离红海边的度假城市赫尔加达(Hurghada)有将近300公里的路程,同时这一程也仿佛是从古埃及文明向着现代社会迈进的过程。
看着没有尽头的沙漠公路,我不禁感慨着上天对埃及的不公——沙漠实在太大了,相对而言尼罗河和那些沙漠里的绿洲更显珍贵!正感慨着,天上竟落下了雨滴。雨点不是很密,尚不必开启雨刮器,但掉落在前车窗上的雨点还是清晰可见的,这在中国的天气预报中甚至连小雨都算不上。不过穆龙的一句话却再次让我感慨了。他说,这种雨在撒哈拉沙漠里已经算是“暴雨级别”了!想象一下,撒哈拉沙漠处在北非荒漠地带,也就是赤道北部的空气干燥地区,经常性的强风让空中的积雨云根本站不住脚,更无法形成有效的降雨。土地越来越干涸、荒芜,最终形成无边无际的大沙漠,所以当地人对沙漠里的雨水极其渴望!
降雨很快结束,天色再次暗了下来,这次不是阴天,而是夜色已经降临撒哈拉。汽车行驶在埃及东部沙漠的峡谷中,随着路面忽高忽低,忽而盘旋下降,忽而曲折转向,当十几辆汽车一同闪烁着黄色尾灯时,山谷中就像趴伏游走的一条“金龙”。进入赫尔加达,现代繁华再次映入眼帘,一天的行程,让我们大有穿越之感。虽然下榻的酒店是一家离红海最近的,但夜幕下我们已看不清海的模样了,只好枕着涛声入睡。
去往红海之滨赫尔加达的路上,继续在撒哈拉沙漠里穿行。四旋翼拍摄的沙漠公路。
红海HIGH翻天
对于还未到过埃及的人来说,很难想像在沙漠占绝对主角的北非国家,居然还有着曼妙的红海美景。从荒芜的撒哈拉沙漠来到蓝绿清澈的红海之滨,你绝对会相信,撒哈拉与红海早已相恋了万年!红海海滨,那旖旎的风光,热辣的度假气息,再次挑逗了我们的兴奋神经。早早用过餐,我们便来到了海边登上游艇,向着红海深处进发了。
我们乘坐的游艇大约搭乘了20~30人的样子。从一上船,眼前就只剩下红海的蓝和绿了。红海海水的绿,绿得清澈见底,蓝得又是那么深邃宁静。在驶抵一处小岛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扑进了大海的怀抱,尽情地游泳、潜水。清澈的海水中,有的是小丑鱼和其他不知名的鱼群。
当结束了一整天的海上度假之旅后,我原本以为大家会筋疲力尽。但没想到的是,一说到晚上去城里走走看看,每个人又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赫尔加达的老城建筑并不华丽,但街上的当地人却一个个乐乐呵呵、态度谦和,如此一个像极了超级大市场的老城,自然也让我感觉到很快乐!我们勇敢地在路边咖啡店里尝试了正宗的阿拉伯水烟,也见识了阿拉伯棋“特朗”的有趣,甚至有人还热情地投入到了一家夜店门前的“音乐狂欢”中。总之,红海之行,每个人过得都相当High!
红海小舟。
满眼白花花的大肥肉。
游艇上的小姐姐们~
浮潜拍摄。
赫尔加达的夜市文化。
隔壁游艇上的朋友们。
红海之滨——赫尔加达旅游警察的标配。
重返开罗
告别赫尔加达,也意味着我们在埃及的自驾之旅进入了尾声。从赫尔加达返回开罗,全程400多公里。带着对红海的恋恋不舍,车队沿着蓝宝石海岸线缓缓北去,偶尔能看到高档的别墅区和度假酒店,但相对成熟的红海度假区而言这里略显偏僻了些。很快,高大的开罗门也进入了视线,这预示着我们又将面对热闹的“开罗交通”了。
在付出了一些“拥堵”的代价之后,我们再次入住了刚到开罗时的下塌酒店。这是一家在吉萨金字塔脚下的、拥有百年历史的度假酒店。1943年,由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联合签署的《开罗宣言》就诞生在这家酒店里,它就是——开罗米娜宫酒店(Mena House Hotel,Circa)。如今,酒店还保留着当年三位首脑住过的房间。此时此刻,已是我们自驾游埃及的第八天,我已经没有了遗憾,更没有失望。当对埃及的所有欲望被满足时,我确定——我已彻底折服于悠远的古埃及文明、浩瀚多情的撒哈拉和纯净无暇的红海之滨!这种欲望,就像一种发了酵的情感,无法复制,不能表达,或许一生也只有这一次!
蓝宝石海岸,沙的边缘是红海。
Tips
穿衣:因埃及地处非洲北部,空气干燥,气候炎热,所以前往埃及旅行应穿着浅色、透气吸汗的棉质衣衫,尽量穿长袖长裤,以免被晒伤。进入沙漠,还要准备一件厚外套,沙漠的夜晚很冷。
小费:埃及是个流行小费的国家。如厕(1埃镑)、酒店客房服务(1美元或5-7埃镑/次)、旅游景点等很多地方需要支付小费或赠品。除了现金小费之外,推荐带上一些小盒清凉油作为物质小费使用。
加油:埃及各地都有加油站,主要为Mobil、TAKA、CALTEX、NPCO等加油站。埃及汽油价格十分便宜,92号汽油(1.8埃镑/升,约合人民币1.4~1.5元);95号汽油(2.1埃镑/升);
自驾、交通:开罗、亚历山大、卢克索等埃及大城市有汽车租赁公司,但散客租车除需要有效的国际驾照之外,按照规定不得将车开出该地的辖区;除开罗和亚历山大之外,埃及各地的交通状况都很好,且开罗至红海的高速公路全线免费通行。
通讯、上网:在埃及,购买一张沃特丰(Vodafone)电话卡(小卡50埃镑+大卡40埃镑),另外充值25埃镑后(3G上网套餐,1G流量套餐),便可用于埃及国内外通话、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