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是中国菊花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花岗石之乡和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拥有杜鹃花、菊花、山茶花、玫瑰花、杏花等“五朵金花”,正在打造“大别花乡、孝善麻城”城市品牌。
麻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是名扬天下的红色古城。相传麻城因“献寿仙子”麻姑而得名。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设县治,1986年撤县设市。明代,李贽、冯梦龙、“公安三袁”等竞相来麻城著书讲学,有136位进士入朝,培育了刘天和、李长庚、梅之焕等10位载入《明史》的一代名臣。“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麻城“孝感乡”为明清移民圣地。
麻城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这里诞生了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走出了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等48位共和国将军,其中乘马岗一镇就出了26位将军,被誉为“全国将军第一乡”。培育了“两弹一星”功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桓武,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华中师范大学网红教授戴建业等一批杰出人才。
麻城山清水秀,花色似锦,是魅力四射的杜鹃花城。“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全市有100多万亩杜鹃林,其中,龟峰山有连片10万亩的古杜鹃群落,其面积之大、年代之久、密度之高、品种之纯、花色之美,中国一绝,世界罕见,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古杜鹃(映山红)群落。有龟峰山、五脑山、烈士陵园、孝感乡都等5个国家4A级景区,龟峰山已通过国家5A景区景观质量评审。龟峰山、九龙山等国家地质公园,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升级为世界地质公园。五脑山茶花园被国际茶花协会评定为“国际杰出茶花园”。麻城还被授予“中国映山红第一城”称号,被评为“灵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全国县域旅游之星、中国孝善文化之乡,成功创建为湖北旅游强市。
麻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快速崛起的交通新城。麻城位于武汉、郑州、合肥三个省会城市的地理中心,长江的中游,是京九经济带和沪蓉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国家规划的大别山片区和武汉城市圈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四条高速公路(大广、沪蓉、麻竹、麻阳高速公路)、三条铁路(京九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汉麻铁路)、三条国道(106、346、220国道)”在此联接,使麻城一跃成为湖北省三大交通枢纽之一。京九高铁和沿江高铁麻城段进入国家规划。麻城有京九铁路麻城站和沪汉蓉快速铁路麻城北站两个二级火车站,市区距天河国际机场75公里、距阳逻深水港60公里,是通达五湖四海、连接四面八方的交通新城。
麻城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是潜力巨大的特产名城。农业和旅游业重点培育杜鹃花、福白菊、山茶花等“五朵金花”,有麻城茶油、木子店老米酒、龟山岩绿茶、福白菊、麻城辣椒、夫子河鱼面等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业已形成汽配冶金、新型建材、电力能源、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五大集群”。汽配和石材是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重点企业有大别山电厂、马勒三环气门公司、葛洲坝兴业公司。坚持工业强市、特色立园思路,打造90平方公里的“一区五园(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5个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平台,园区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创业氛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
一县一品
麻城菊花
麻城是全国三大药用白菊生产基地之一,已初步建成百里菊花产业带,打造了一批菊花产业园和以菊花为主题的美丽乡村。麻城以福田河镇为中心的麻北地区盛产白菊,当地出产的白菊名为“福白菊”,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杭白菊、江苏盐城白菊并列成为中国三大知名白菊品牌。
麻城菊花具有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既可以药用,也可以作茶饮和保健饮品,同时是我国出口创汇的大宗产品之一。
近年来,麻城市聚焦菊花产业,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扶持菊花产业发展,成立麻城市菊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菊花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重点打造,并将菊花纳入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项目中。目前菊花已经发展成为麻城一朵人文之花、产业之花、富民之花。
麻城茶油
麻城茶油主产于大别山腹地的福田河镇,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中国国务院命名为“茶油之乡”。茶油是中国特有传统食用植物油,民间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且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恰当,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5%左右。麻城野生茶油营养丰富,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乌发等作用,居植物油之冠,被誉为“油中圣品”。
麻城老米酒
麻城老米酒是麻城市东部山区的木子店、东古城等地用糯米酿造的一种特殊醇酒,色泽清亮,味道淳甜,质浓而不伤脾胃,淡而不乏后劲。经有关部门化验,该酒含有多糖及还原糖、蛋白质、16种氨基酸,以及钙、钠、镁、锌、锰、铁和维生素B等营养价值相当丰富。老米酒与人们的生活非常密切,当地素有“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皇帝就数我”的说法。目前,东木山区年产老米酒六、七千吨,品种由原来的“头酒”“壶子”发展到现在的“桂花酒”“桃春酒”等十余种,远销安徽、河南、武汉等地。
麻城肉糕
麻城肉糕为麻城传统名菜,有名为“肉糕席”的10道菜中,头道就是肉糕。将鲜鱼去刺去皮,猪肉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浆,将豆粉、清水、食盐按比例放入盆内与肉浆搅拌,加入姜入、葱花等佐料,制成圆形或方形,放入蒸笼,猛火蒸15-20分钟,出笼后切成长方条,装盘上席,可熟食,亦可冷藏,其味鲜可口。
麻城鱼面
麻城鱼面俗称“捶鱼(垂鱼)”,是夫子河镇传统特色食品,有逾千年历史。主要以鲜鱼、精苕粉、食盐为原料,采用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有健脑、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等保健功效,清香味美,口感滑嫩,是低胆固醇、纯天然绿色营养食品,是夫子河当地乃至周边县市逢年过节、居家宴请的必备上等佳肴和馈赠佳品。2006年6月,麻城鱼面作为传统手工技艺入选麻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1月麻城鱼面荣获全国武汉食品博览会金奖。
一县一桌
菊花是原产中国的世界名花,在我国食用菊花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其《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咏,开创了食用菊花的先河,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宋朝,食用菊花尤为盛行。文豪苏东坡是文坛的美食家,对菊花更是情有独钟,宣称“吾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而冬食根”,食菊之好尽在字里行间。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菊花性甘、苦、凉,含有蛋白质、维生素、菊甙、氨基酸、水苏碱、黄酮类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可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因而常食菊花有健体延年之功效。麻城菊花宴有菊韵南山、傲霜枝、菊花鱼面、菊香大蒸笼、花乡菊颂、菊黄蟹肥、菊花豆腐元、菊花糯米蛋、菊花酥饼、养生菊花羹等菜品。
一县一线
1
麻城红色经典游
D1:乘马会馆——午餐:乘马岗镇/顺河镇——大别山红星英烈园——孝感乡文化园——晚餐、住宿:麻城市区
D2:长岭关吊桥沟景区——午餐:长岭关吊桥沟游客服务中心
麻城人文古迹游
D1:杏花村、丫头山——午餐:文化小镇——孝感乡文化园——烈士纪念园——晚餐、住宿:古孝感乡都度假区
D2:古孝感乡都生态旅游度假村——午餐:古孝感乡都度假区——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九龙山景区
麻城乡村自驾游
D1:孝感乡文化园——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古孝感乡都生态旅游度假村(宿)
D2:菊香人家景区——黄柏山·狮子峰旅游区——返程
麻城生态休闲游
D1: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午餐:清远山庄/明旺农庄/南山土灶/花园农家——龟峰山景区——晚餐、住宿:龟峰客栈/杨家乐民俗街/韩养村/齐家山居
D2:黄柏山·狮子峰景区——餐饮:山里人家餐厅——住宿:法眼寺望竹居/花潭客舍
一县一戏
麻城东路花鼓戏原名“迓戏”,俗称“哦呵腔”,后称“东腔”“东路子”,起源于鄂东麻城、红安、罗田一带,为鄂东地方戏曲剧种,1960年定名为“东路子花鼓戏”,1974年更名为“东路花鼓戏”。剧种形成于清嘉庆末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
东路花鼓戏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高腔清戏的声腔、剧目和曲牌,唱腔主要有东腔、二高腔、二行、对腔、叹腔、腊花腔和小调等。由“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曲”发展到二百多曲,经典剧目有《卖花记》、《珍珠塔》、《告堤霸》、《大闹公堂》等多本大戏和《打猎回书》、《井台会》、《陈琳捧盒》等折子戏。东路花鼓戏唱腔丰富、旋律优美、高亢明亮、婉转悠扬、风格独特,是艺术潜力极大,群众基础深厚的地方戏曲剧种。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来源:黄冈日报
编辑:何莲 王露 来文涛 郭玲 罗意
编审:宋杰
投稿邮箱:28161334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