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teP17XiT4b?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1891296&x-signature=GGr%2FHS3GRc4xlJspVgTs3rC4qTI%3D&index=2" width="640" height="861"/>
3.建设“广覆盖、惠城乡”交通基础网。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公路进村入户,构建“畅、安、洁、优”农村交通发展新格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交通建设与农村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区交通建设。加强农村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具备旅游、农业作业、应急救援等功能的通用机场建设,基本覆盖省内所有县级行政单元,构建全省30分钟应急救援网络。到2035年,全省农村公路规模15万公里左右。
4.建设“双一流、通全球”港口群和机场群。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群和机场群,重点加快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厦门邮轮母港建设,建设福州国际深水港,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强化各港区交错发展、互补发展,全面提升重点港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港口、城市、产业“三群”联动发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大宗货物转运基地;积极推进全省机场布局优化调整,高标准建设厦门翔安、福州长乐等运输机场,形成以厦门、福州机场为核心机场和国际枢纽,以泉州、武夷山机场为中心机场和区域枢纽,以龙岩、三明机场等支线机场组成多层次的运输机场体系。厦门航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机队规模和服务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5.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立体互联的四大枢纽集群,将福州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两个枢纽集群打造为国际性综合枢纽,突出南平-三明、龙岩内陆片区浙赣闽粤交汇优势,打造为全国性综合枢纽。重点打造厦门新机场、福州机场、武夷山机场、福州南站、厦门北站、泉州东站等集“空铁公”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全省港口、机场、客货运枢纽、物流园区便捷互通、信息共享、功能互补。到2035年,打造20个左右综合客运枢纽和30个左右综合货运枢纽,共同形成多节点支撑、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枢纽系统。
(二)着力打造面向全球、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通道
6.加快“一带一路”主通道建设。加快形成贯通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往东盟、亚欧大陆等六条陆路国际运输大通道。以“海丝”航路为核心,建设至印度洋、欧洲、南太平洋、美洲等方向的海上互联互通国际运输大通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通道;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形成福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多中心多向辐射的交通运输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7.推进“丝路海运”和“丝路飞翔”建设。打造服务“一带一路”的“丝路海运”国际航运品牌,组建平台运营公司,深化“丝路海运”港航联盟合作;优化中欧班列运行线路,进一步拓展台湾、东南亚地区货源,增强揽货能力;实施“丝路飞翔”工程,进一步扩大和织密国内国际航线,强化空中中转功能。依托福建自贸试验区,建立更高水平的航运对外开放制度,提升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辐射功能和影响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交通体系。
8.深化闽台交通融合发展。落实“新四通”,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联通、行业标准共通,促进两岸应通尽通。加强对台开放口岸建设,完善滚装码头布局;推进闽台陆路联通方案研究,持续加强“台海通道”技术储备,加快金门、马祖通桥工程大陆侧建设。加强闽台海上运输合作,推进两岸海铁联运,促进海峡两岸港口群融合发展;提升“小三通”服务品质和品牌效应,巩固发展闽台客滚运输,加密客运航线;打造闽台空中快线,拓展对台航班航线。
(三)着力构建便捷舒适、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
9.提升优质经济出行服务。构筑以高铁、航空为主体的大容量、高效率区际快速客运服务,提高闽东北和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轨道交通通勤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公交优先发展,推广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运行模式,打造旅客联程运输系统,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推动客运枢纽与主要旅游景区公共交通无缝对接。
10.发展绿色高效现代物流。优化运输结构,加快“公转铁”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港口和货运枢纽集疏运通道,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等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互通、服务区、铁路和城市(际)轨道交通场站、机场临空产业园区配套商贸物流设施建设;提升航空货运效率,推进专业化物流发展,完善城乡配送网络。
11.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全福游、有全福”交通旅游品牌建设,发展邮轮旅游产业,建设福建省蓝色邮轮海洋旅游带,打造滨海旅游风景道,推进“交通+自驾游”发展;大力推广共享出行等新型客运服务模式,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指尖出行”服务系统;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打造网络货运、快递电商等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加快快递扩容增效和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收投终端和末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无人机(车)物流递送、城市地下物流配送等。
(四)着力发展集约环保、数字引领的绿色智慧交通
12.推动绿色交通生态环境“高颜值”。加强土地、海域、岸线、空域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用地用海用岛效率;推广施工材料、废旧材料等再生和综合利用,推进交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开展绿色交通工程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推进生态选线选址,强化生态环保设计;建设绿色交通廊道。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理念。
13.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应用。加强节能与新能源等技术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新能源化。充分应用“数字中国”平台,完善福建智慧交通云,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流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
14.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实施智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有序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主要城市道路、公路、水路重点路段、航段和枢纽等重要节点的交通感知网络覆盖。积极推动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马尾区、福州滨海新城、莆田湄洲岛等地建设“5G+车联网”,开展智慧高速、智慧机场、智慧港口、智慧铁路等示范工程建设。加强智慧邮政建设,支持快递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五)着力健全完善可靠、反应快速的安全保障体系
15.提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构建现代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和标准化福建品牌;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加强基础设施运行监测检测;强化载运工具质量治理,保障运输装备安全。
16.完善交通安全生产体系。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预防控制体系,建立交通装备、工程第三方认证制度;强化“联网联控”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辐射周边省份卫星定位数据共享。
17.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健全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规制度和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设施、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救援社会协同能力,完善征用补偿机制。构建自然灾害交通防治体系,建立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机制,提高交通防灾抗灾能力。
(六)着力完善规范高效、便民惠民的行业治理体系
18.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重点领域简政放权,实行“减证便民”,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及电子证照的应用,实现交通运输许可(备案)“掌上办、不见面”网购式政务服务;探索更加有效的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助力“四好农村路”建设。
19.创新驱动行业改革。深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制定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加强科技执法,加快重点路段车辆动态检测技术监控等项目建设,尽早实现公路超限超载治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控一张网”新格局;完善运输市场规则,建立第三方公益性信用评价体系,形成公平开放、统一透明新型监管机制。
(七)着力推进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福建新经验
20.积极推进交通强国试点示范。围绕“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在苏区老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区域交通协调发展、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实践,力争在信用体系建设、农村物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绿色港口发展、工程品质关键技术攻关、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到2022年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2025年取得相对完善的系统性成果并推广实施。
21.全面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全面贯彻省委关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决定,积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交通走廊经济带”“临空临港枢纽经济区”,加快建设“两岸融合”的台海通道、“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枢纽、“干支协同”的公铁路网、“全球互通”的丝路联运、“以城带乡”的农村交通和“智能互联”的智慧交通先行区等工程,发展高效协同的现代物流,努力打造厦门和福州机场综合枢纽、“丝路海运”国际物流大通道、轨道交通+TOD等示范工程,力争到2025年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和发展模式,形成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福建经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务实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发改委牵头协调解决重大事项,根据发展重点适时调整完善相关省级支持政策,推动先行区创建各项任务落实。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发改部门要在本级政府领导下,细化工作任务举措,切实推进先行区创建。
(二)落实要素
强化建设用地等要素保障,对福建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加强耕地占补平衡保障,按照补改结合原则,实行耕地数量、粮食产能和水田面积3类指标核销制落实占补平衡。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保障制度,推行采用多元化市场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
(三)着力推进
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在政策指导、人才支撑、示范项目等方面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建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点工作沟通机制。认真落实“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工作部署,切实把“五个一批”作为抓项目的重要工作方法,推动储备项目及早谋划生成、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在建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已有项目主动增资扩产。
本文来自【福州广电-福视悦动】,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