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专职的“乡愁摆渡人”。
为什么一定是骨灰呢?1987年后,很多老兵回到家乡过,但他们大多无法定居家乡。一些老兵大半生身居海岛,已经习惯不了家乡的干燥气候。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兵大多来自边远农村,本就家徒四壁。自己年事已高,还有各种疾病,暗里都思考着,不能成为家人的负担。
最终,“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漂泊感,让他们选择“骨灰”归乡。于是就出现,要“回家”,得先死的现象。刘德文并不富裕,但每次送骨灰,他都要多买一张机票,多订一张床铺,用来放置老兵的骨灰坛,以示对长者的尊重。
▲刘德文每次都多订一张床铺,放置老兵的骨灰坛。
两岸开放后的几年,一位江西鹰潭的老兵,半年在老家,半年在眷村。到了99岁,这位江西老兵在高雄医院开了刀。生命的最后时刻,医师指着赴台看望的儿子问,这是谁,老兵说,“我不认识他”。医生指向刘德文,老兵说,“这是我们里长刘德文”。
可能就是这样的瞬间,让“送老兵回家”这件不难又很难的事情,成了刘德文破釜沉舟也要坚持的事情。不难,因为最难的第一次过去了。很难,因为时间和精力,都不是用之不竭的。
截至今日,刘德文背了200多个骨灰坛。16年,刘德文也从壮年进入了天命之年。
上千场,“孝子”的葬礼
2021年2月9日,还有2天是除夕。刘德文紧急组织了一场葬礼。
去往殡仪馆的路上,他披麻戴孝,举着招魂幡,排在队伍前头,“台湾有这种风俗,要为逝者招魂。”招魂幡一头是红色,下面一米多长的白色纸条上的毛笔字迹,是逝者名字和葬词。刘德文已经记不清,到底多少次作为“儿子”,送多少老兵最后一程了。
这次,逝者是一位老家重庆铜梁的老兵。腊月二十三早上,他没有照常出来运动锻炼。刘德文得知后赶往住所,发现老兵9:00左右突发心肌梗塞离世。他的遗愿和很多台湾老兵一样,自己的骨灰葬到大陆父母墓旁。
▲2012年,眷村一位90多岁的台湾老兵嘱咐刘德文,死后希望自己被安葬在山东高密父母亲的坟前。2014年,老兵去世。直到2016年,刘德文才帮他找好墓地,带回家乡安葬。
老兵在台湾的生活,很少有人深知。眷村居住的老兵,少部分有妻子儿女(有眷),大部分无眷,他们要么大陆有家,要么终身未娶。老兵赡养点按照军队等级划分,更像宿舍。有儿女的有客厅厨房卧室,单身老兵则4人一间,上下铺,住十几平的宿舍。
4层公寓型的宿舍楼里,9成以上都是大陆随迁老兵。他们大多保留了大陆的生活习惯,各自操着浓重的乡音,带着不甚相同的习俗。节庆之日,山东馒头、鸡西辣菜、回锅肉,家家户户都有大小菜,奇怪地融合于这个社区。
那是1996年,刘德文和妻子搬到眷村,眷村还剩2500个老兵。当时,30岁的刘德文还在银行。工作体面,收入稳定。但是,三天两头接到老兵的求助。有的老兵只会说家乡话,听不懂其他老兵的乡音;有的老兵走两步就摔倒,无人搀扶照顾;有的老兵去买菜,10分钟挪不动500米。
每到春节前夕,一些老兵买来水果、纸钱,朝着家乡的方向祭拜,说,“我用这种方式祭拜父母”。刘德文觉得酸楚,下班间隙与他们聊天。慢慢地,刘德文各种乡音都听得懂,成了他们之间的翻译,偶尔帮他们清理杂草。每次见面,他都向老兵问好。
老兵老了,越来越老。他们太需要刘德文了,撺掇刘德文竞选里长。“既可以上班,又可以照顾老兵。”2000年,刘德文被选为里长后,开始接触大量的老兵,融进了这个“圈子”。他深深地理解了老兵们心中沤了几十年的孤独与乡愁。
闲暇时间,老兵们在宿舍之间的大路上排排坐着,天南海北地侃。很多老兵认刘德文为干儿子,有几次还因为抢这个“干儿子”吵了起来。刘德文无奈地哄他们,“你们都是我的父亲,德文是你们共同的儿子”。
人穷心不穷,继续背骨灰
去年腊月,刘德文披麻戴孝3次。眷村里的老邻居只剩46位了。“最年长的103岁,最年轻的96岁”。他站在社区马路上看老兵们的宿舍楼,原本灯火通明,这些年,一盏一盏灭掉了。
“老兵凋零啊。”刘德文感慨。
他们中,有的人从未联系到亲人,不再提回归大陆。有的已经提前想好身后事。其实,整个茂雄墓园,就是老兵们筹集了多年积蓄建造的。还有老兵生前会特意叮嘱人将他死后的骨灰送到寺庙,以求安宁。其实,即便老兵放弃寻亲,很多大陆亲人也会找过来。
▲刘德文送荆州籍老兵回家,在高铁站候车。
从茂雄墓园出来,刘德文手握近千份老兵信息,愁着怎么传播出去,让大陆亲人知道。2017年,头条寻人找到了刘德文,他自己也成为“头条寻人”两岸寻亲项目的志愿者,寻人效率开始倍增。到2019年,通过这个“桥梁”,他已成功找到20位老兵家属。这年,刘德文背了30趟骨灰回大陆。
忙着帮助老兵,刘德文忽视了家人。女儿读大学的费用,是屏东的父母出的。儿子半夜发高烧,妻子只能自己抱着去医院。女儿觉得是“低收入家庭”,与其他同学“不一样”,回家质问,“爸爸,你如果一直在银行上班,现在我们会过得很好”。其实,早在2006年,妻子就提出过离婚。
当时,刘德文急着送一位山东籍老兵回家,请求她一起前往,承诺回来就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抵达青岛的第二天,他们去了莱阳农村,老兵的老家。90岁高龄的弟弟出来迎接,一见到他们,眼泪就簌簌落下,嘴里不停地说“谢谢你”,还说“里长,你圆了我一生的心愿。我终于有脸去见我的父母了”。
原来,老兵的父母生前就一直叮嘱他的弟弟,“不管哥哥在哪里,身后一定要找回来”。弟弟的压力非常大。90岁,自己都朝不保夕,完成父母的遗愿,成了梗在喉间的鱼刺,拔不出,咽不下。要离开村庄时,老兵弟弟和家人抱着刘德文,不想放他离开,嘴里还不停嘟囔,“你是我们家的恩人”。
那一刻,刘德文瞥见,妻子也在掉泪。回程路上,妻子略带慷慨地对刘德文说,“你继续做吧,家里的两个孩子,我来抚养”。刘德文这才放下了心里的担子,继续背骨灰到大陆。
“人穷心不穷。”小时候,刘德文穷到交不起学费,被同学嘲笑。但爸爸告诉了他这样一句话。他又把这句话告诉了儿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仅仅用金钱去衡量。”
刘德文54岁了,还能背多久,他不知道。只知道,还会有人让他送骨灰。即便不是眷村老兵,他也愿意一直送下去。穆治华就不是眷村老兵。整个2020年,他攒了13个骨灰坛,包括穆治华在内,有3个是对方在头条寻人看到他的事迹后联系上的。
被问及,你后悔过吗,哪怕一次?刘德文说,我这一生都很快乐。
文/李枫
值班编辑 吾彦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