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的两济码头
桂林自驾游记1
时间才是杀人的刀。只是瞄准别人的话,刀很钝,有刀,干脆有斧子。但是人要想办法活着和它赛跑。不能期待明天,不能等。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后悔已经晚了。有一首歌叫《我想去桂林》,说实话,我从来没听过,但歌词里的那幅白话太真实了,每次思考的时候都能瞬间用弹幕“填满”眼前的耳洞。没有钱或者没有时间。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我发现前半部分的话是对的,但后半部分绝对不对。例如,我接近失业状态(注:这次旅行记写于19年6月)。果然毅然出发了嘛。
事实上,选择去桂林还有另一个原因。我姥爷在世的时候,曾和我妈妈说过希望有一天能去桂林看看。那个年代,父母仍然拿着一个月十几块钱的工资,上面有老人家和老小,旁边有几个需要照顾的兄弟,哪里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的条件。后来外公离开后,我成为了我妈妈,偶尔开始谈论当时的遗憾。现在自己也到了老母亲当年的状态,所以趁着有时间,直接跑到老家接妈妈,开始了自己驾车去桂林的旅程。从我的家乡出发去桂林市,大约有1300公里,早期我也认为我差不多24小时内能到。现在旅游酒店行业如此发达,几乎没有做攻略和准备,只有目标,就出发了。
实际上,到达目的地花了26个小时。如果能有多名司机陪同,就能更快、更省力气。但是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其次,对我这样不怎么伺候的朱儿来说,我自己还是会比较简单的。
按照惯例,出远门前要喝当地的羊肉汤、豆腐汤等。结果前一天和亲哥哥吃了一顿烧烤,吃了太多肉,还有消化不良(仍然拉肚子),最后出发前只能简单应对一碗胡辣汤。
这条路真不容易。连续驾驶自然容易疲劳。别说上我的车,对我来说就像进入我自己的个人休闲空间一样,一想起来就要打瞌睡。(伯纳德肖,SOLART)所以这条1300公里的路是为了充分保持精力和体力而一起走的,棒棒糖、开心果、红牛、速溶咖啡、奥利奥、薄荷糖。还有沿途不断浮现的风景。
自驾也有同样不利的地方,就是没有办法在开车的同时兼顾照片。毕竟,如果有心的话,美丽的景色会到处都是。因为自己的历史方面可能比较感兴趣,有时沿途看到的地名路标沾点历史、风土人情也是一种享受。河南境内大部分都是古代地名,与南(古应国,又称鹰城)、汝阳、舞阳相似。从河南出来后,进入湖北会有天文、仙道、盆炎等有趣的地名,到湖南会有很多与熟悉的名人相关的地名。这些地方本身不是此次目的地,但从这些标志和提醒的人物来看,想起他们投身和创立的历史奇迹,单调的驾驶旅程会变得不再单调。这三个人都是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看看路两边起伏的群山、丰富的森林和植物、经常出现的村庄和城市,就能发现当初所谓的龙兴地。在当今经济社会的进程中远远落后。旅程最终进入广西的永州,那是柳宗元写了8期永州的地方。另外,这段旅程还跨越了几条著名的大江、汉江、长江、大江、漓江。每个地方的风景都大不相同。汉江平坦,长江宽阔,江河湍急,漓江秀丽,开车经过,但要注意安全,我的司机总是不得不放慢速度,趁机用眼神也不向美景射击。
因为在通过衡岳长江大桥时要经过收费站,所以被堵了差不多半个小时。这里的道路通过设计不太合理。特别是对于小车来说,没有ETC,只能和大车一起排很长的队,但当时也确实知道。意识到以后电子收费是大趋势,要为长期驾驶做好准备。(模板。)
当天,衡岳长江大桥由于道路维修只开了一条车道,行车过程也非常好。
缓慢。反过来给人足够观赏长江在此处风景的机会。和武汉的通透江面不同,此处长江是走了个斜角,因而江面向东北方向流去时,在桥上看就好像填进了一个三面环山的大湖里似的,远处的山上斜阳下熠熠发亮的风车也可以被清楚看到。老一辈曾经耳熟能详的洪湖,也离此不远。在湘阴时,遭遇美丽的日落,江南的日落,总是能和山水、树木、河流、民居相映成景,吸引我这北方佬忍不住多看几眼,后来干脆在紧急停车带停下拍了几张照片。
接近射埠的时候,已经晚上九点多钟,前方报道有三十公里长的大雾路段,而且要持续到凌晨,再者为了安全起见,避免疲劳驾驶,决定还是就近休息。没想到射埠服务区入口进来竟然还有个岔路,左边的是服务区,右边是进县城的匝道。结果走错,绕了个大圈。
至此,前方大致还有450公里路程。大概是因为最近各地下雨,所以随时暑期、夜里却很凉爽,但除了少数小车在此休息过夜,大部分都是大货司机。在车上入睡前,顺便把酒店和“印象刘三姐”的票也定了。其他,一夜平安无话。
第二天一早四点半,就开始继续启程,剩下的路本来不多,几乎是一口气全部跑完,进入广西之后,这段高速有处特点,大段水泥路面,一般高速都是沥青路面、这种水泥路面的还是很少碰到。结果一段路有三分之一都在维修,速度自然也慢很多。
有一点不得不提,不少司机常常会把吃喝掉的东西扔在道路两边,比如瓜果残渣,所以沿途经常看得到有鸟,进入湖南后最常见的是一种翅膀带白边的黑色鹩哥一样的鸟类,有时独自,有时三五只,站在路边甚至路面,啄食路上的残渣,很多是幸运的,车辆以百公里时速驶过来时能及时跑掉,但也有傻傻的来不及逃脱,在起飞过程中被撞到。所以还是要尽量在车里自备个垃圾袋,否则不说杀生害命,单说为了其他车辆的行驶安全,也尽量不要在路上扔食物残渣。
进到了广西界,除了路的不同,就是山的明显变化。河南南部都是大山,坡度通常很陡,常常远望如巨人,但植被覆盖有限、算不上郁郁葱葱;进入湖北湖南后,这里的山势减缓,变成了一座座连绵的小丘,很多时候都只剩了平坦的田地或水塘,植被异常茂盛、种类也很多,虽然没什么高大树木,但给人感觉就像大地的毛发、长得发疯,浓密且拖曳的到处皆是,甚至常有些窜出道路两旁。广西的山,大多非常平缓(所以距离道路看似很远,其实也很高,但山头很多,一个连一个,当真如同石头的波峰,可能石灰岩较多的缘故,山头大多像是倒置的水滴模样。
进入到桂林市区后,异国风情显现,楼房都不高,印象里就没见到过什么高楼大厦,道路也是错综复杂,没有导航的话,几乎分不出东西南北,山就在城里,但城内的山头也是一个个绿色大水滴,有时甚至是突兀兀地戳在路当中,以至于因此开建了很多的隧道。桂林的交通,对于我这么个开车偶尔会急躁的人来说,几乎要压抑的发狂。进入环城路的时候,车速就限在六十以下,进到市区里,基本就是三十、四十迈的限速。一方面眼瞅着宽大的路段不能快跑,另一方面因为有大量的电动车,这些车跑的不但比轿车快,更是知道轿车被管的严似的,压根不会让汽车。以至于,所有的轿车看起来都像是乌龟一样,只能忍气吞声般缓慢龟行。这种只限汽车,不限制电动车和行人的做法,或许是这个地方的人文特色,所以整个城市看起来也的确很有些保守的味道。
入住的酒店后,让我大吃一惊,作为文明的旅游城市,房价低、而且酒店房间内非常干净。我入住的酒店还是家连锁,在市区内,距离象鼻山也只有一公里。这点对于很多有丰富旅游经历的人来说,应该是非常难得的体验吧。就是停车是个问题,辗转腾挪很费了番功夫。
酒店门外就是江
沿江的公园步行道和牌坊
酒店边上就是江,夜里华灯初上,还会有张灯的游船五光十色的从此处穿过。毕竟开车还是挺辛苦,也懒得到处跑,先简单解决下吃饭问题吧,因为我这个人对大餐从来不感兴趣,但是对小吃常常情有独钟,所以来桂林必然要吃米粉。一个地方的小吃是否好吃,往往要在随便的一个里弄中去验证。我安顿好老母亲后,就出酒店大门,步行在巷子里四处溜达,随便找了极平常的卖米粉的小店,味道很是不错。其实,我平常是很少吃米粉的,也许就是因为所有的特色美食换了地方就变了口味的缘故,所以此前没有吃到过正宗的。这么一家小店的米粉就已经很有味道了。这里的米粉是老板自己先做加工,把米粉做熟后,添调味菜或者加汤都是食客自己解决的,我也没经验,老板的方言我也听不大懂,好在店内刚好有一位大长腿的妹子,我看着她的流程,自己也依样画葫芦,来了一遍。吃完了米粉,瞬间身体里就浸满了南国的水土,至此,桂林之旅,开始了。
桂林自驾游记2
桂林游第一站,是市内的象山公园。因为第一天刚到先修整了一下,出门时就已经是下午两点。今天是周一,景点的游人可能算是不多。自驾比较麻烦的事仍是停车,所以辛辛苦苦找到了位置就算走运。
象山公园因为就在市区,斜对面就是日月双塔,据说也是桂林的市徽象征。此处据说也是本地人平常夜里逛街休闲的常去之地。了解一个城市,其实往往就是看本地人怎么生活。这么看,至少说明桂林人还是非常懂得享受生活。
处处是干净的道路,和遮天蔽日的榕树
日月双塔
象山公园,之前在网上曾看到有些评论认为是那种不去看可惜、去看了又不值的地方。我因为要考虑老妈的喜好,已经她的体力可以能达到的景点,再加上一向是既来之则逛之,所以这里还是要来看看的。结论是,整体来说还是挺好的去处。主要几个看点:1、登顶看市区景色;2、感受下山上的氛围;3、观赏摩崖石刻;4桂花酒的酒窖;5、象山本身。
先说象山本身,如果不是买门票(55元)进入,或者坐江边的游船,基本上是看不全象山的景致的,因为路边有建筑和高大植物的遮挡。千里至此,怎么也不能省这点钱。象山,是块江边的巨石山,临江被冲刷出的象鼻、象足位置比例都很得当(其实我见到象山的时候,还想到了穿山甲和貘),象山这个称呼什么时候起就有的我没研究过,反正南方一直都有大象,所以这个名称也是理所应当。
山顶有观景台和普贤塔,山腰间还有一处横贯山两侧的象眼岩洞,洞很大也很挺括,洞内很潮湿,不时有水滴下来。因普贤菩萨的座骑是大象,所以有佛教好事者在山顶上修了个实心砖塔,名曰普贤塔,塔高十三米。说实话长相有些笨。但我还是看在才从峨眉山回来的份上,围着塔转了一圈。
普贤塔
这么个不起眼的地方,之前竟然还考古发掘出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石器,不过从安全可居住的角度来说,倒是一点也不意外。山上有植被,有洞穴,水源充足、又相对封闭安全,安置个小部落,易守难攻,的确算是个挺好的定居点。
登顶的好处,就是领略这山水间的城市整体面貌。远远的,能看到那一座座山峰如锯齿般的城墙样,排列在城市外围;也像一群巨兽,在按队列般,缓慢移动。城内是穿城而过、蜿蜒的漓江及旁系支流。江面上游船往来,江边游人如织,还是分外热闹的。远远地就能看到这里还有水警的设置,有水警船只停靠在岸边。
这里既是位于山中部的象眼岩。
象山右侧有条通道可以接近象鼻处,此处有些摩崖石刻,最早可追溯到宋代。
广西夏季旅游,一定要注意防蚊虫叮咬。在象鼻公园内的休息处(这个亭子边上),我被无影无踪的蚊子叮咬的四肢都是包,当时还能忍受,过后两天发作简直要发狂。并且当时出门前及过程中还不断喷洒过驱蚊水。
象山下的酒窖
象鼻山是中空的,所以山下有个酒窖,据说藏了上千坛桂花酒,因为温度常年恒定在19度,湿度又很大,所以自古就是这么个酒窖的用途。只不过是封着的,所以看不到内部的情景。
靠近象鼻处,可能山石有松动迹象,当你抬头向上看这块地方的石头体积时,很难相信这么两个钢梁能起什么太大的支撑作用。所以只能是看完赶紧走开罢了。
正走着,一片叶子掉了下来,是一片干枯的棕榈树叶,当时落叶下方恰好有行人经过,几乎是擦肩而落。若真被这么一片像是北方扫地用的大竹扫把大小的叶子砸到,肯定要擦破皮的。南方气候湿热,对于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很多的便利,高大的树木宽大的叶片其实也往往是游人虽然看到了,但却容易忽视的特色。
山下其实还有个小小寺庙以及一个太平天国纪念馆,因无多大兴趣,所以一略而过。
最后总结一下,对于象山的美,可能还是在于远观,因其完整的天工开物的逼真形象,更使得远观的魅力要大于身临其中。所以在离开之前,和老妈又在江对岸边,好好地看了一阵子全貌(后来她老人家回来还把它画成了水墨山水)。
桂林自驾游记3
到达桂林的第二天,专程出发去看龙脊梯田。距离市区大致有80公里路程,车程大致一个半小时。
路程上有一段省道、一段高速,还有一大段山路。出市区照样是一段龟行(或许将来慢吞吞习惯了也不一定)。上了高速后,为了以防万一,专门在宛田服务区给油箱加满了油(出门在外,保证有足够的燃料还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进入山区的一路上,风景如画,一侧是开路凿出来的嶙峋崖壁,一面是湍急的碧绿激流,两岸时时能看家竹木结构的瑶家住户。既是是混凝土时代的今天,混凝土结构在此地也大多只用来搭建地基,而屋子的梁顶和侧立面都是纯粹的木质结构,偶尔会用竹子。在这潮湿的山林之间,这是最理想的防潮选择了。后来在梯田上见到的壮族老屋,都是高檐大开间,墙基是石块堆砌,墙壁梁柱都是木材,房顶也还是用青瓦。
在一处道路转弯处,远远就能听见叮叮咚咚的音乐声,以及女子唱歌的声音。路旁有很多大巴停放,索性我也停车,和老母亲一道下车来到河边。对岸是一座瑶寨,而且还是个木质歌舞表演的场所,舞台背对河岸,木质舞台甚至可以两边移动。那是瑶家的歌声传来,金鼓齐鸣间,如果非要给我加个什么“控”,那我一定至少是长发控。所以我在对岸百米开外,依然能看到一队队长发瑶家妹子或是大姐,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在给大屋的游客秀舞姿和长发。她们的头发即使远看也是又黑又长,基本上都要接近脚踝。瑶家妇女平时会把头发包在头巾盘在脑门上,洗发的时候才会松散下来,就像一道流动的黑色瀑布,别提有多美了。
继续前行,两侧时有瀑布飞泻,这才是景色逼人呢。有两次把车开到瀑布下,其中一次竟然忘了关一侧的窗户,大水灌到车里,但依旧挡不住玩耍的兴致。只是用瀑布洗车,一点也不明智,假如水带着砂石下来、对车顶其实还是有伤害的。当时只顾了玩,没想那么多。
去金坑梯田的道路上一点也不太平,实在是因为道路损毁严重,就像飞机轰炸过多轮似的,到处是坑,开着自己的车在这样的路上颠一个多小时,还是非常心疼。好在美景值得如此。
桂林龙脊梯田其实应该叫龙胜梯田,因为它们都在龙胜各族人民自治县里。主要景点有两个(北壮梯田和金坑梯田),进了景区大门之后,还需要分别行驶大约十几公里,在一处桥梁附近分出两条岔路,左边过了桥是去平安北壮梯田(大致此处开始还有六公里),直行是去金坑红瑶梯田(大致由此处开始还有12公里),前者近后者远,前者是壮族的,后者是红瑶族的。前者以看壮族生活方式为主,因为要穿过寨子,而后者主要是观远景,因为陪老人去的,所以在金坑都是是索道上下,只是居高临下,发现上山的道路也很难接近少数民族的寨子,因而判定可能很难接触到他们的日常生活。
金坑梯田入口处有索道,可以直接上山,索道往返价格100元。老人会优惠,票价90元。这里的索道轿厢空间比较有限,大致只能乘坐4人,启程点和下轿的地方都没有减速的设置,所以会有两个工作人员,帮助推你一把(进轿厢),或者帮你下轿时拉住你省的摔倒。对于老人或者小朋友来说,这倒真是个小小挑战。
虽然没能步行上山,但索道的好处是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整个山谷的全貌。梯田以前见的多了,不过像这样精细的,到还真是头一次看到。更别提这是少数民族通过几千年的经营(至少始于秦汉2300年前,明清时基本形成现在的规模),肩扛手抬整理出来的。这里的梯田,此时还是刚刚插完秧,田里还蓄着水,因而能清晰的看到一列秧苗两列脚印。当日到此处时,天气一直是阴天,因而缺少光照变化,想来若是有阳光照入,这样的梯田一定更有看头。
山上有观景台,坐西北朝东南,相当于处在阳面的位置,观景台的上面还有缓慢的逐步上升的坡地,有些旅馆酒店,再往上就是远处高耸的大山,山顶上正云雾缭绕。此处视线已是极好,可以一眼将金坑梯田尽收眼底。既然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此处的确像是个巨大的坑地,因而,坑地四个方向即有高山环绕,保护了外人不易进入的同时,也保证了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进而使得本地的少数民族能在这样一种虽然封闭,但是能够通过互助的方式自给自足。
兴许是人口发展,进而在凡是有土壤的地方都会有梯田被整理出来。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此地因为山势平缓,所以土壤还是很厚,而且当地人在用石块垒砌出来的每一层防护侧壁上都辅以泥土,其上渐生绿植攀附。每层梯田都有排水口(因为水是从最高处向下层一次浇灌),出水口处现在用塑料布铺设覆盖(防止水土流失),想来旧时一定会用瓦片石片形成光滑且有利水土保护的排水构造。对比这样的构造,北方早年大造梯田,砍除植被后,形不成灌溉及水土保护的条件,最终成了低产的荒山秃岭,实在是没文化大跃进的表现。
因为插秧已经结束,田间劳作暂时告一段落,只是偶尔还能看到有人背着药用在顺着沟渠喷洒农药。
这样的环境,真称得上是世外桃源。只是感慨,旅游业开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游客有欣赏美景的需求,一方面当地人有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权利和希望。但商业大潮往往就像推土机和破碎机,夹杂着滚滚而来的财富和陌生人群,其实是破坏了曾经的自然之美,也只能是像我这样望山兴叹。大多数人都是来了看看,换换简单模仿的民族服装拍了照片,转身就走,其实可以看到的是景,而真正的那种本地文化本地民风及原始风貌的东西,是不可能这样获得的。
在山上买了个手工艺织品(大致25*50公分的手工纺织挂件),也不知道是否本地原产,但卖家是个当地瑶族妇女,支了个简陋的摊子,介绍说这样一个挂件需要三个月才织的完。买回家留作纪念吧。
老母亲虽然腿伤没有痊愈,但是好奇心重,因而原路返回后,下行到平安梯田的那条路上,再行驶了大约了个小时,就到了壮族(北壮)的梯田景区入口。在停车场,一个当地司机推荐我们用他的车走上山专用道路,因为景区需要步行穿过,而步行登顶需要大致三十到四十分钟的时间。老母腿脚不行,又不大放心坐车,于是放我自己先去看看情况,因而我有机会一路步行穿过大门,穿过一片步行街,开始登顶过程。
此处有“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因为之前查攻略,只知道七星观景台有被提及,因而就只专注于跟着路牌指示找观景台。北壮梯田的路线几乎完全是穿过寨子走的,一路上道路侧面就是水流和人家(也是各种改造了的酒家旅馆、店家商铺),因为人非常稀少,所以这一路穿行走的非常惬意。一路上一直有牌子提醒七星观景台在施工,暂不开放,但我仍是不死心。
一边欣赏着小店小铺,一边看着石板铺就的小路蜿蜒曲折,偶尔跑出一条狗,几只鸡在道上闲逛,还有驮载建筑材料的骡马及驾驭人从道上经过,这样的气氛也很是有味道。
此前听那位拉活儿的本地师傅(当地北壮族)说,原来上两边都是梯田,后来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田就荒掉了,接下来树木在荒地上疯长。所以在他的印象里,早先的景色是更美更让人怀念的。
观景台果然在大兴土木施工过程中,虽然我再三和工地老师傅沟通,安全起见,人家还是不允许上正在修建观景台。但我也不死心,最上一层去不得,下面还是让我溜进去了,也大致领略到了全景。此时已经下午五点多,有些地方已经看得到袅袅炊烟,在某片巴掌大的田地里,还真有位当地妇女在翻田地,这是我此次见到的唯一一位拿锄头干活的当地人。
北壮梯田的规模较小,田间甚至还种的玉米,最小的一片地上种了六七株的样子,想来早期的原住民在此生活也一定相当艰难,因而巴掌大的地方也都要有播种有收获。
下山时,碰到一个歪果仁小伙儿和台阶上的一群散养的鸡,歪果仁估计也怕这种小动物,一直在非常小声地想把它们从道上赶走,给让个道出来,这当中的一大堆母鸡也非但不领情,反而和他凑的很近,几乎是包围了他,把他最后逼到了屋檐下的一小块地方。我只是觉得有点搞笑,跟他打了个我先过去的手势,径直走过去,把那群母鸡吓得让在一边,闪出条通道来。下山的时候,我还琢磨,看来这山区里的母鸡也稀饭老外……
可能此地游客本来就少,加上我来的时候是在工作日,时间又比较晚,所以真正体会到了静怡的山寨子里的清净氛围。
返回市区的路依旧颠簸,来的不易去的艰难,不过这样也许才是领略大山深处的最正确的方式吧?
回到市区后,找了家像样的餐馆,点了几样本地特色菜,包括啤酒鱼和荔浦芋头,味道还能接受,分量也挺足。只是在等上菜的过程中,这两天让广西蚊子小姐给我发的十几个红包,痒痒的痛痛的抓狂,想来也算是一种别样的留念。
明天出发去阳朔…
桂林自驾游记4
一早起来,拖拖拉拉慢慢起床收拾退房奔阳朔。此次出行,时间还是紧张,即使并没有什么行程表,而且均是前一晚才决定第二天的大致目旳地,但陪老人出游,可能更注重结果(到了、看了、照相了、走了),毕竟很多时候都做不到可以长时间、慢节奏呆在美丽景色的地方。原因包括,景区封闭性、重复进入的各种成本,老人家的身体状况,包括自己的原因……因而一定会存在美景虽然在,但依然只能走马观。
到桂林必看的景色主要分两类,市内的景点,阳朔的景点,而去阳朔及沿途都能欣赏到秀丽的山水风光。此前大致了解到可以坐船从桂林的磨盘山码头去阳朔,也是准备的过于随意,结果驱车到码头后发现,磨盘山码头当时能坐的只是单层带观光蓬的大致坐30位游客的游船,除了船次很少、间隔时间很长之外,还是单程只坐到杨堤的,杨堤距离阳朔还有大致将近一小时的路程(因为桂林市内及周边路上限速较多变(市内限速一般都是三十或四十以内,环城路及乡道上也是一样,一条平常四车道的路可能每隔一小段就要变化多次限速,一会儿四十、一会儿六十、一会儿三十,反正也找不到任何规律,就是来回折腾,后来也习惯了,入乡随俗吧)。因为是单程,只能让老母自己坐船,我自己带着小家伙到终点杨堤码头再接到她。上船前还等了将近两个小时,此处坐船的人实在不多(实际上大部分人是从阳朔坐船到杨堤,所以网上介绍总是存在不靠谱的内容,好在老母喜欢沿岸景色,少了我在边上唠叨,她也难得自己欣赏、落个耳根清静)。此时天气已经转阴,等我借了候车大厅的洗手间的水,把车头上沾满的飞虫尸体大致擦洗完,就开始落起雨点。
去杨堤的一大段路都是乡间公路,蜿蜒曲折的道路两旁,除了看得到乡间的村庄、秀美甚至形状特异的山(有的独立成峰,有些纵横为岭),还偶尔看到一些古驿站(大致都是三四米宽、六七米长的砖砌小屋,侧面相对开着几个拱形的口,说明这里自古就有人迹)。一路雨下的很大,周边的山头各个像出浴的美人,从山脚开始便向上升腾着雾气,好像披着若隐若现的霞帔;而在山顶处,则形成厚重的云作的凤冠,
接近杨堤码头大约一公里处桂林的半山腰,有处大巴停靠点,也是个观景台,可以看得到杨堤码头的全貌。车停在此处,刚打开车门,雨就好像决定关照我这个游客似的,立刻变得淅沥沥的小雨点。站在台子上,看着进出的路、远处的峰、夹在中间的码头和镇子,以及依稀可辨的漓江,当真如入画境一般。
杨堤码头此时人很少,下雨天虽然光线不利于拍照,但利于像我这样喜欢沉浸在雨景的人。杨堤码头有几处堤岸从岸边逐渐深入到江中,站在水堤边际线处,让凉爽的江水从脚底、脚背上流过,疲劳也随着带走。此处江流平缓,江面如镜,可以映出对岸山峰、岸边停靠船只及竹筏的倒影。独自观赏了一些时候,磨盘山码头的船也到了,接上老母,拍照留念后开始启程去阳朔。
刚上车,雨又开始下大,几乎一路就是这样雨里来一般到了阳朔县,虽然都是平整的乡道,转弯急的地方还是需要小心,在来去的路上都见得到一辆损毁严重的银色面包车趴窝在路边的田里,前挡风及侧面玻璃都已没有了,车头对着道路,车大灯还亮着,估计得翻滚几次次才能这样,这也是我这回出游见过的唯一一起事故。
进了阳朔县城,雨又停了。地面虽然还是湿的,整个还是给人异常干净的印象。密集的城镇布局,房屋都不高,大致三四层的样子,路边全是商铺、饭店或者旅店,一座座独立的山就紧挨着道路或者房屋,我们先到入住的酒店,酒店房间窗外不远就是大致有30-40层楼高的独立山峰,镇子里的山大多都是高耸独立的、侧面多是悬崖绝壁,其上虽然都生长着茂密植株,但估计一般人要想攀爬上去大致没什么可能。此时已接近下午三点,酒店里放了东西就赶紧出门找吃的。最后仓促找了家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桂林米粉店,这里的一碗招牌米粉18元,味道真的很好,所以我最后意犹未尽,又多吃了一碗。这家店所在地方,前后看上去都很有些东南亚国家那样的异域风情,鳞次栉比的房屋和商铺,各种树立的招牌,再加上本来就异于北方的本地长相的居民,若是谁一睁眼才在此处下车,一定会怀疑自己已经踏出国门了。不像现在的北方,随便去哪个城市,虽然道路也是干净的,但过于整齐单调,更别提没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店铺门头和招牌,走到哪儿看上去都差不多。
之前定了当晚“印象刘三姐”的票,首场时间是晚八点。趁着还有些时间无从打发,直接驾车奔十里画廊而去。十里画廊其实是一段几公里的路,因为沿途有些有名的景点,比如遇龙河、蝴蝶泉、大榕树、观月岩,还有公路两侧的俊逸挺拔的山和曲折平缓的江。进入大景区不能驾车,除非有本地通行证。好在有电动车可以租,压几百元押金或者证件,租一辆当日不限时50元即可。租车的时候,天已开始放晴,太阳照射的地方几乎睁不开眼,所以为了防晒我租了个带遮阳棚的,这里不得不说失策了,因为驾驶过程中,大部分景色都被这宽大的遮阳棚遮挡,除非停车下来。景区内的各处景点都是单独收费的,但是五点半就下班不接待游人了。所以实际去看的景点只有遇龙河与大榕树。好在老妈也不讲究。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公园或景点本身没什么太独特的地方,十里画廊的真正可看之处,其实就是走马观花的玩法。人在此处就是置身于一处大幅画卷之中,随着沿路前行过程,画卷也在两岸缓缓展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扑面的习习凉风、偶尔停下来,获取那欣赏到一两处独特景象的惊喜。这才是十里画廊的正确玩法。类似于在遇龙河坐竹筏,好像还不如趴在边上的桥栏杆上看别人漂流有意思。而在大榕树公园里,虽然也有成片的荷塘,或者那株覆盖方圆好几亩地方的一千多年的大榕树,但这些景致似乎太过于近距离、反倒少了些距离带来的美感,多了点步行的枯燥。而且每处景点都要经历买票、进门、步行观景、再原路返回到检票口,实在不算一件让人称心的体验。假若下次让我再来,我一定要随身带个折叠椅,骑上租来的无蓬电动车,走到哪儿,看到好景色就下来坐着,等着光线的变化下多些样式,看够了再继续。
好在这一路得着老天的关照,大体上没有经历过特变的暴晒或者雨淋。加上一点,广西本地人还是非常淳朴,在杨堤倒车没注意撞到车尾后面的一辆电动车,车上的大哥吓了一跳,只说了句:“老板,开慢一点嘛!”,再说了句:“看看你的车没破坏吧?”仅此了事。在十里画廊大门外的路边租的电动车,后来因停放不稳摔破了后座侧面的脚蹬支架,老板也只是让给了30块钱换零件的费用,还一再表示没伤到人就好。这些经历,其实都是旅途的加分项,也是这秀美山水养育淳朴民风的最好证明。
十里画廊走一半,里面的景点就开始下班关门了。一路上骑行的游人也大致都在往回走。出来还了租的车已经六点四十,接下来就去演出场地提前换票去。
此前的票时在携程网上提前了三天订的,以后还是得长个心眼,一定不要在网上定这种演出票。在到达演出场地大门外,有很多红色数字的牌子,每个牌子大概表示一个订票平台或者在线销售渠道。携程的接待位置牌是12号,打了电话又加了微信,等了将近半个多小时才见到对接的人来,取到票就已经到了入场时间,进到剧场里,傻了眼,我这提前三天订的票,竟然被安排在观景的最前排把角的位置,面前还放着一排冬青挡着,要知道印象系列的演出,应当是位置越靠中间越好,坐的太靠前就会没有办法看到全景,坐的太靠后容易失去接触演员近距离表演和接触的机会。我这票竟然是接近水平位置而且还在最把角喂蚊子的地方。这地方看表演,至多看得到线,看不到面。给当地票务人员反映的时候即知道没什么用,但还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然而果然不被搭理。看样子出票时间晚,位置差一定是存在很大猫腻,普通票一张180元,这样的位置除非爆满,否则是绝没有理由最先被售出的。即使到了当天演出结束,剧场中间的位置以及两侧高台上的还是有很多是空的。我从前去其他印象系列的场地,都是现场买的票,从来没有说存在这种情况的。所以结论很简单:不要在平台上买票(除非能选座)!!!
表演开始后,硬头皮自己找了个中间的位置坐下,情景立时大为改观,也算是对的起千里而来的自己和老母亲了。像我这样现场自动调座的,还不在少数,都是在线订的票!包括一对老外情侣。
印象刘三姐和我的想象中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大一样,毕竟在张艺谋的印象系列中,此处算是开山之作,演了几十年,设计上还是略显老套。虽然我觉得整体依旧算是很好看,但可改善点其实很明显,也并不复杂。当中没有任何解说,也没有现场的电子提词板做注释,加上还有少数民族民歌部分完全听得一头雾水。因而对于很多见识没那么丰富、脑筋也没那么快的观众而言,只能囫囵吞枣观其大概。我还是一边看一边理解,一边给老母亲做讲解员。另外老谋子早期的作品更多关注场面,大概是人太多,音乐声要大、灯光要炫。其实对于现在的观众而言,能看懂、能品出滋味、能融入其中才是更实际的需求。因此大制作中还得有小品相,这一点后来的类似于武隆印象就做的很好,常常是几个演员,几句对白,几处互动,就把观众的融入感带了出来。印象刘三姐的表演过程中,演员基本都离得很远,所以看客只能观远景,这味道嘛,只能是我这提前带了望远镜的人才感受得到一些。
此处对节目内容不做剧透了,但在没什么内容大变化之前,还是建议大家携带望远设备入场,手机拍照就不必了,也拍不大清楚。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会从观众席旁经过并离场,当众多瑶族壮族女演员列队经过时,服装一样,配饰不同,尤其一个个轻松欢快行进时,那几百套金属配饰(铃铛)簌簌作响,当真听来才是另一种特色音效的收场。
现在回想起来,希望自己将来有机会可以再去时,能够深入些,更近距离感受,比如能够在有真正本色生活的非景点的地区呆上一段时间,也亲耳听听情歌会、赶赶市集,那样才是真正的融入吧!
晚上回到住处,照例是来不及记录当天的行程,就沾着枕头呼呼大睡了。
临睡前又再查了下景点分布,决定明天去兴坪码头,再游漓江……
桂林自驾游记(终)
休息一夜,退房,开始直奔兴坪码头(古镇)。此前攻略准备的不到位,一直以为杨堤和十里画廊就是游漓江的全部了,结果前一夜查漏补缺,才发现,其实正经的漓江上的著名江景都还没去呢,而这些著名的景色都集中在阳朔之外的兴坪古镇码头开始的一段江面上,其中包括二十元钞票背面的那景色、以及什么田螺、八仙过海什么的。这些景色都是需要在江上才看得到的。因而坐竹筏或船才是今日的正题。
从阳朔到兴坪码头大致需要四十分钟到一小时的车程,雨已经完全停了,行驶路段是在乡间的县级公路,古驿站也常常可见。到了码头后,在旁边的镇子里很容易就找了停车场把车放好(停车场其实就是镇子上的人家自己的场地,一次收费二十元不限时间)。
本以为在这里总算有机会坐坐竹筏的,结果售票窗口的工作人员告知坐竹筏有年龄限制,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或者身高在1.2以下的小盆友都是在禁坐之列的。而且若要看到那些著名的景色,还只能坐船。好在这里的船都要大些,一般都是双层,底层有容纳60人的船仓,上层是观光甲板,过程中可以登上甲板游览。整个路线是一个小时多点,兴坪码头既是起点也是终点。因而在船舱内无论坐在左边或是右边,即使不登上甲板,来回也都能看到同样的景致。
既然这轮景色不可错过,坐船也只能是唯一选择。其实漓江景区里的竹筏,经我观察也不是真正的传统材料制作的竹筏,而是玻璃钢或者类似于pvc管子仿照竹子的样子生产出来的。一般都是绿色,偶尔能见到白色的或者浅蓝色的,好像是时间久了褪色的那样。筏子上也不再使用人力撑杆,筏尾安装有马达。安全系数应该大致没什么问题,除了救生衣救生圈都有配置外,船票当中也都包含了保险。
兴坪码头的游客非常多,所以发船的密度也很大,不会存在要把时间放在等船或排队上的情况。开船前,会有船上的人大致介绍船仓的安全设备和配置、以及沿路景点的情况。在前半段去程中,船会在江面停留,并且有乘鱼鹰而来的小竹筏停靠过来提供照相服务,因为此时上层甲板并不开放,只留了底层船首,允许游客轮流去那里拍照。因为船上有两个拍照的把着船首的位置给游客拍照,所以自拍杆什么的几乎没有用武之地。船上拍的照片因为都是占据了最好的时间和位置,游客大多只能掏钱购买。照片都是打印出来的九寸大小,一张二十元,不给电子版。我见那自己带了很专业照相设备的游客,最后也只能是掏了大把银子了事。毕竟人在船上,只能听任安排。
待到临近“八仙过海”的景点时,也就是路线折返的地点,船家终于开放了上层甲板,大家伙一窝蜂奔向甲板,开始赞叹、仰望、摆pose、拍照。江流非常平缓,在船上几乎没有摇摆的感觉。那远处的山峰堆叠而成景,或各自独立成形,有的像趴在江边喝水的兔子(两个耳朵清晰可见),有的像是人物,有的像田螺,还有的像 横在江边的鱼(鲤鱼挂壁),待到回程时,就看得到二十元钞票的景色了,钞票上的图案取景角度大概是在某处山上,因为江面上看,是决计找不到完全一致的角度的,到这里船家故技重施,再给你把船头好位置一站,倘若游客想把自己入境,只得拍了买照片就好。我总共照了7张,因为有两张闭了眼睛,所以最后要了5张。当然也要比手机照的好,老人看了照片也很高兴,这也就值了。
剩下的回程就是排队取选相片,这时我观察大部分游客都回到了甲板下的客舱,似乎连绵的山水景色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快要靠岸时,发现码头上聚集了更多游客,进出码头的船只搅动着江面波浪翻涌、船身摇摆,发动机冒出的青烟覆盖了整个码头江面。成百上千的游客上船下船、来了又去,令这里始终处在喧闹中。
离开了码头,桂林之行也接近了尾声。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所想象中的美景或许才最动容,这些想象存在于那剪影般的山水造型,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对于刘三姐(广西民歌)的记忆、存在于那云蒸霞蔚的雨中幻境,存在于那份传说中竹筏漂流可以获得的惬意。景色看多了总要麻木,但能接收到的各种感官上的记忆,是真正的获得。而且带着这些获得的记忆种子,让它在脑海或心里继续发酵,将来必定还会产出更醇美的印象。
自驾游,不到真正回家不算旅程结束,本来准备直接返程。想起还给老娘承诺过要带她去看溶洞。因而又返回桂林,去七星岩看溶洞。回桂林的路线和来阳朔时走的不一样,是走的山道,路虽然是县级公路,但是路况非常好,沿路穿过喀斯特地貌区,这时的山区里很少能看到江,大多时候都是满目的突出的深灰色裸露石块,低矮的灌木或小乔木杂生于其中。但总体还是青山相连,偶尔几处能看到江水的地方,必有人家。
进了市区后,再次体验三十迈的车速,这时又开始下雨。七星公园就在市区边上,这附近也有还些学校。公园售卖的套票是95/人,七星岩公园的面积很大,其实就是围着公园内的普陀山而建,这个大致拥有两座相连山头过去也叫做栖霞山,因此现今公园入口处的山下还有做重建的栖霞寺。七星岩溶洞就位于这座山内,说是有上下三层,下层还有仍在发育中的地下河。我们参观的仅是中层,每隔一小时会开放一次,有导游带队游览,一方面我想是提供服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安全的需要,因为地下面积的确非常庞大,而且很多景观处是游客到达才亮灯的,如果是独行免不了会迷路甚至发生危险。七星岩洞内洞洞相连,上下相连,整个线路即使在导游快速带领下依然需要半个多小时时间,对于老母亲而言只能紧紧跟上,走得路多台阶多,也很辛苦。洞内石钟石笋随处可见,细微的、硕大的、悬挂的、上下交错的,还有多处能明显看得出地下河冲刷出的河道的痕迹。最大的洞和一个剧院大小相仿,其中有个大钟乳石壁上满了逼真的花生苦瓜黄瓜豆角之类形状的造型,有的像各种狮子、牛、骆驼、龙的造型。只是不大理解从什么时候起,石钟乳和石笋、还有石幔的景观就非得配以各色彩灯,整的好像公园里的游园灯会,甚至还让我想到了某部著名带颜色港片的场景。若是不用这些彩灯,只是把内部照亮,让游客得以直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实应当也会很出效果,毕竟色彩斑斓,往往是突出了局部、丧失了整体。洞内温度很低,而且湿气很大,以至于长期在洞内的工作人员,我不知道是否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对这个景点,我认为还是非常值得游览的,只是在时间安排上,应当在到桂林初期就能游览到最好。
栖霞寺,离开的时候还能听见寺内响起诵经的声音。
七星岩,也曾是徐霞客早期曾经光顾的地方,并因此留下游记。想来他那个时期只能举着松明火把,能把整个洞穴前后上下走完,不仅是需要勇气,也一定得需要大量引火照明材料才行吧。
进洞初期就有个非常大的半开放洞穴,我正琢磨这么潮湿的地方应当是蝙蝠栖息的好地方时,就已冲出几只蝙蝠在上方盘旋飞翔。洞内石壁上最显眼的莫过于党的宣传大标语,以及一篇毛泽东诗词的石刻,旁边还有副巨大的立幅石刻被凿平了,我当时和老妈猜测估计是某位伟大统帅的副手的题词,后来犯了错误被铲平了,这里也不禁唏嘘,希望无论历史功过如何,将来社会怎么演进,这些痕迹都算是文物,保留下来待后世评说吧。
围着栖霞山周边有一些洞穴口(基本都是封闭状态),向外冒着冷气,以至于结合外部潮热的天气,形成了高度大致在两米之上的一层厚重雾气。有很多市民索性就在洞口纳凉、打牌、下棋或活动。作为北方人,不大能适应这样的气候,担心受凉,所以远离为妙。
七星岩公园里的猴子比我第二次去峨眉山见到的都多
离开七星岩,踏上回家的路程,在接下来将近24个小时、仍旧1300公里的奔袭、中途停留的过程中,经历了美丽的夕阳、长达几十公里的大雾路段、横跨湖南湖北两省的瓢泼大雨天气,再到回到老家后不久,故土城市上空惊现的双道彩虹奇观。算是有惊无险(路上竟然在一前一秒还在和老母亲应答聊天,后一秒就睡着闭眼的情况,然后猛地睁眼发现已经快要跨到右侧高速路牙子上,前方三十多米还有辆大货车。把老娘也吓了一跳),安全顺利地结束了此次桂林自驾之旅,希望将来的旅程会继续精彩。
通过两天整理,完成此游记于2019年6月末,以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