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在买房路上的人
大家都在关注“住宅房地产市长/市场”
大家好,我在用脚步测量城市的黑色帅气。今天我要进入浦东世博会,听听那个故事。
挥舞手指办世博会已经10多年了,一度争吵的展馆,人流熙熙攘攘,热闹,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重新回到了世博会的原址,但在这里可以找到当初世博会的景象,感觉很熟悉。
世博会的到来给这部电影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随着世博会的远去,这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曾经发生的涟漪现在已经褪色,但留下的记忆最终难以忘记。除了记忆,世博会还给原址的居民留下了宝贵的资产。
今天,我进入世博会板块,揭露世博会后这里居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01
世博会的发展相当于赶上了不同时代发展的顺风车。最快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上海刚开始进入工业大发展时期,机会来了。
1952年,上江三厂用地位于世博会滨江,立即开始建设配套生活区,上江新村街从那时开始形成,到1979年,另外两个大型社区上南新村和雪野新村也开始建设。
从那时开始世博会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当年这里的田野景象发生了变化。
黄浦江两岸,黄浦江一直是千秋。切断了东西的联系。现在东西交换很方便,但当时就像台湾看大陆的样子,民众心理可以去河对岸。
打破这个界限的是隧道和桥梁。1971年6月大浦路隧道开通,直接扩大了浦东和浦西的联系,直接实现了世博会的发展。
这里便捷的交通使世博会聚集了很多人,在整个地区建了2000套左右的住宅,到上个世纪890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这一景象维持到千禧年后,迎来世博会,2006年钢铁工厂的拆除使世博会完全摆脱了工业基础,开始进入新的现代化发展。
02
新时期地铁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了迎接世博会,世博会板块前后坐着4条地铁线路,几乎所有地方都坐地铁很方便。
世博会这里一开始没有地铁,2007年才有了地铁6号线,接着是7号线和8号线。这三条线路在世博会开始前开通,最后一条13号线在2015年才开通。
为了在世博会前开通,8号线紧急完工了汽车,但最终还是匆忙出来的轨道,车辆类型属于C型列车,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属于A型列车。两辆车的区别是单间的长度和宽度不同。c型车都很小,能容纳的人数减少,坐8号线就普通了。
世博会目前有4条路线,8个网站,分布均匀,板块内部基本上可以说每个小区都是地铁房,这些路线东西南北并行,从世博会出发,去市内各处都很方便,通勤时间也很短。
世博会的轨道没有可以与整个浦东抗衡的板块,只有其网站分布的合理性和路线的多样性,以及浦西内环内的个别板块才能绝缘。
手腕了。除了轨交在世博异常便捷之外,世博板块的自驾交通也是非常的便利。
南北高架、西藏南路隧道、打浦路隧道、龙耀路隧道均分布在世博板块内部,黄浦江这道天堑已不复存在,从这里出发去浦东就是分分钟的事,台湾人民回来也快了吧!
还有浦东南路、杨高中路、高科西路等可以便捷地去往浦东各大核心腹地。
不论是从地铁还是自驾,世博都挑不出任何毛病,交通上的便利对于世博来说仅仅是一个方面,这里的生活便利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03
世博在交通上属于近乎完美的存在,而在商业配套上也毫不示弱。
早期世博这片土地,说白了就是田野,并没有多少居民和住宅区,更别说所对应的商业配套了。
上钢新村建造之初为考虑到了居民生活所需,于是很多社区内部都有相对便捷的底商。
菜市场、超市等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配套,在上钢新村的小区内部就有了,在互联网未普及的年代,这样的商业基础是多少人渴望可不可求的存在。
沿街的商业也是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特别是昌里路,不论白天还是黑夜,这里都是人来人往。
这条路上不仅有商业还有医院和学校,这条路可以说是承载了这附近居民的一生回忆。
昌里路上还有一个三钢里商业广场,这个广场很不得了,虽说不大,但这里餐饮齐聚,并且都是一众多网红店,每到饭点这里每家店都是宾客满堂。
这里吸引着不仅仅是世博板块的居民了,世博周边板块的人流都会被这个小小的三钢里吸引过来,一享美食。
沿街底商的繁华,往往能够体现出一个板块的住宅聚集和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稀缺。
世博也不例外,在世博会之前这里没有像样的商业综合体,更多的需求是靠底商消化。
世博会之后这里有了一个世博源,10万方的商业综合体,是由世博会永久建筑世博轴改建而成的超广域型购物中心,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
世博源的存在算是弥补了世博板块在商业综合体上的欠缺,给世博民众多了一种选择,但从世博源的人流量也可以看得出来,世博源仅仅是人们消遣的另外一个选择罢了,世博的民众更依赖或者说更喜欢的还是有烟火气的沿街底商。
04
世博板块占据着有利的地理位置,曾经的高度可以比肩陆家嘴以及后起之秀前滩,但随着世博会的远去,这里似乎也沉溺下去了。
在上海的2035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陆家嘴、前滩和世博一同被定义为中央活动区(CAZ),是定位最高的区域。
然而现在来看,陆家嘴已经处于一个高不可攀的位置,前滩也是逐渐完善,拥有第二个陆家嘴的美称,可世博似乎在大众心目中,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存在。
世博除了生活区之外,其他地方确实是有些低调。
早已2011年,世博会一结束,这里就有13家央企率先入驻世博园,到目前已经有了25家央企总部聚集在此,成了全上海央企密度最高的区域了。
但如果知道的人或者来过世博游览过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写字楼群,不像陆家嘴来得那么高大上,反而显得平平无奇,并且没有多少人气。
与生活区的热闹非凡相比,写字楼群这里反而显得有些凄凉。
这里还需要时间,等待更多的企业入驻。
南北高架路西侧至滨江,这里还有一大批空地,也是世博留有的最大面积的空地了,目前还在建设中。
等待这里建成连通后滩和世博大道,那必然会一改往日冷清的景象,我们只需要再给他一些建设的时间就好。
在世博会之后世博慢了下来,可依然在前进,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05
有了居民区的热闹和办公区冷清之后,世博还有艺术气息。
在慢下来的这十年时间里,世博正在积极打造本身的艺术气息,以中华艺术宫、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宋城为代表的人文、艺术中心相继落成。
世博正在慢慢地转型,外加世博公园和后滩公园的存在,让整个世博呈现出一番生态宜居的景象。
世博在每个时期的转型非常明显,也是相当成功,从最初的一片田野到工业区,再到后来的世博会,以及现在中央活动区,每一次都显得是那么不可思议,却也显得那么理所应当。
每个时代的快车基本都让世博给赶上了,才留有现在世博的景象,尽管每次都在努力转型,可转型过程中的终究是会留下一些不可磨灭的迹象。
田野建厂区很容易,厂区拆除也很容易,可居民区拆除重建就不容易了,这也导致了世博迄今为止没有什么迭代的商品房,还是以大量的老公房为主。
受限于成片的公房,世博总体景象依然是显得尤为拥挤,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公房如今来看却显得尤为老旧。
这也催生了这里的房价,在同地段里这里的房价显得很亲民。
2000年以前的公房因为房龄差异比较大,单价区间也比较大,基本在6-7.2万之间,面积在37-75平方之间,总价300-500万很容易选择。
2000年以后的房子在这里屈指可数,房价也是板块内的天花板了,像雪野家园、上南花城单价都已经破10万每平了。
世博会的来临加快了世博的发展和转型,世博会之后这里留下了生活的便捷、宜居的环境和浓厚的艺术氛围,让世博板块显得更加迷人。
这个没有明显缺点的板块,如果是你,会选择在世博生活吗?
以上为正文,来自黑帅,如果觉得还不错,欢迎点赞、评论加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