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陈望道、冯雪峰。这七个人都是义乌的名人,你听过他们的故事吧?”
“枣、红糖、火腿、妈妈、看,这里有《义乌三宝》,还有货舱,哇,画得像画一样!”
这是一对母女之间的对话。8月21日晚上,妈妈带着8岁的韩寒穿过孝子寺公园,准备去朋友家吃饭。路过博物馆的时候,咸汉被路边墙上的墙吸引着,拖着妈妈从头到尾打量了一遍。
用无声语言说城市内幕
近年来,商业街街头巷尾的外墙上出现了具有鲜明“义乌”特色的壁画作品。除了规模比较大的文化墙外,很多机构还缝别针、在闲置的围墙、工地栅栏等地方画壁画、写传统经典,形成了数量可观、随处可见的小传统文化学习教育阵地。
这些作品有主题突出、通俗易懂、反映义乌市场变迁的,也有描写社会和谐的,也有描写新农村变化的。国画、书法、国学经典,以及其解释漫画,将把围墙装扮得绚丽多彩。这种无声的墙语言统称为“墙文化”。
从义乌到碧文化从城市到农村,从市场到小区,总能看到一二三五四。
农具、犁耙、风车、米桶、独脚车;这是编织甘蔗、制作红糖、调整线、打浆、刺绣、打棉、织布的本土工艺。一个民间艺人,木匠,铁匠,石匠,面团人,裁缝。钟泽路公里围墙上的这些画让很多初入义友商人惊叹不已。成为大家了解当地农村景色、农耕文化和风俗的窗口。
朱一新,朱一阶,冯雪峰,冯泽芳。池杰仁岭的红眼名人辈出,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红安杨梅、沈唐芋头、周阶段酒,这里的特色农副产品也很有名。无论你在哪个季节去赤岸,这些东西都可以在当地的一些墙面上看到。
用墙漆照亮走廊文化
降落在架空层的下水道网络被刷成了绿色,就像竹子一样。旁边的文具盒整天刷成蓝色,箱子上画着山和翠竹。就在旁边的绿色仪式上,竖着几根青绿色的“竹子”,楼上垂下的几根电线、有线电视线巧妙地插入。
8月21日上午,记者一进入曲源小区,就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住了。再往里走,类似的场面并不少见。“设计得好!不只是这里,你可以进去看看走廊。很有特色。我们看起来都很舒服。”我们在一栋公寓的外墙前停下来的时候,一位阿姨先站出来打招呼。
姨妈姓陈,住在这个小区已经20多年了。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刚好到达了有人出入的平房,通往一楼的走廊墙上画着花花绿绿的《咏鹅》,画面活泼,意境美丽,一个箱子流过小桥的变电箱也成为其中之一。
陈阿姨说,过去几年小区环境差秩序混乱,楼道内景经常出现涂鸦、扎堆等不文明现象,此后御林洞区进行了名牌小区建设,提高了小区的质量形象。
单元走廊是居民每天外出回家的必经之路,也是邻居之间的生活和感情
交流的基础平台。曲苑小区精品改造完成后,社区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开展小区道路清洁维护、楼道党建等活动,将孝文化、家文化在楼道内上墙。期间,社区组织专业人员对小区14幢居民房的30个楼道进行粉刷,以“文明”“环保”“邻里和谐”为主题,精心设计宣传图画,在各楼道的相关楼层进行彩绘,将楼道打造成生动、亮堂、有特色的的“文化窗口”。用不同符号展现时代特色
时代在发展进步,墙体文化也在与时俱进。如今,无论是新农村还是城市街区,大多比较注重发挥墙体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形式上不再是单一的文字,而是用漫画、诗歌、格言、警句、谚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墙体上形象地描绘出来,把“文化墙”建成接地气的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娱乐墙、美德教育墙,建成一条条融教育、宣传、美化、警示于一体的文化长廊。
“这些文化墙,不仅美化了市容环境,尊老、爱亲、和睦的美德也入心入脑。”“因地制宜,赏心悦目,已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小区居民对墙体文化纷纷点赞。
文图| 林晓燕 实习生金韬
编辑| 张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