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满子,北有子,徐州是木炭渣。”一句适口的话使徐州尴尬。
行政区域属于江苏,但地理上远离江苏经济引擎3354长江三角洲3354。北方的大脸,带着浓重的北方口音,但长期以来北方的事情似乎又与自己无关。
“没关系,我有淮海经济区。徐州人说。另外,“南佛通、北佛爱”的徐州为了改变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路径,摆脱“不南不北”的尴尬,自己吸引人造是必不可少的。
1986年,在著名经济学家吴广源的倡议下,淮海经济区以徐州为区位中心,融合了苏鲁叶安省20个城市,成为国内最早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一。
但是,从现实角度来看,行政部门的栅栏没有打破,很多发展因素很难在省级层面调整布局,必须在国家战略层面谋求编制,以推动整体发展。
截至今年10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共同参与的淮海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根据计划,以徐州为中心的北部淮海经济区由来自四省的10个城市(淮北、连云港、商丘、宿迁、宿州、菏泽、济宁、临沂、枣庄、徐州)组成,总面积8916.2平方公里,人口6543.48万人。
照片来源《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几天前,这些城市主要领导人的聚会已经被国务院批复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徐州,举行了签署交通、产业、生态、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一揽子协议的协调发展座谈会。各地市党委负责人出席的高规格协调发展座谈会尚属首次。
这次,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徐州没有让出仁人,成了“大哥”。问题是大哥怎么能带着兄弟们“飞”?
用“边缘人”抱团取暖
黄兰英老太太今年96岁了,这个年龄最近发生的事转眼就忘了,但对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我确实能记得。
从山东到徐州已经70年了,但演讲还是很浓的山东腔。她经常给几个孙子们讲70年前,她是如何靠着一双脚从山东临沂的李秀走到江苏徐州的。
为什么去徐州而不是济南?黄老太太的说法是,对他们来说,徐州和济南都是大城市,但相对来说,徐州更接近宜秀。
根据地图,淮海经济区是除徐州以外的9个城市,分别到徐州和各省会的行驶距离如下:
9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在徐州比各自的省会近。也就是说,由于远离省会,这些城市很难达到省会城市的辐射效果。
在淮海发展研究院院长沈丁平看来,淮海经济区不缺乏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关键在于如何组合。他认为,淮海经济区是国家的政策边缘地区,各省内也是政策边缘地区,积累为双重边缘化的“叠加”,积累为淮海经济区的“政策崩溃”。
从四个省的发展重点来看,江苏重点成为沿江和苏南,苏北成为江苏省的薄弱地区。山东的重点是交往铁路沿线,从济南到青岛,形成了“济南都市圈”和胶东半岛城市群,使鲁西南被边缘化。安徽的重点是沿着合肥和安康。河南的重点是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
因此,苏北、鲁南、皖北、豫东四大欠发达板块“聚在一起”,当然是希望能团结起来取暖。
“里德大哥”徐州
徐州是淮海经济区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2017淮海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在最近公布的2018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5个城市中唯一进入前50名的城市。
尽管如此,徐州本身的体量和能量级可能不足以带动和辐射10个城市。2
017年,徐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605.95亿元,仅列江苏第六位。而在淮海经济区内部,整体上经济发展呈以下格局:
东部高于西部,苏北高于皖北,鲁南高于豫东。东部两个板块属于沿海经济带,西部两个板块是中部经济带。受区域发展非均衡理论的影响,从淮海经济区内部来看,四省都没有把这块边缘地区作为发展的重点。
当然,除了经济总量以外,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徐州也是域内最好的。在徐州的淮海路、中山路和解放路上,聚集着整个淮海地区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徐州医科大附属医院(老二院)、中心医院(老四院)和第一人民医院就位于此。
去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徐州城市总体规划,“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在当中得以体现。7月18日的徐州市委全会上,与会代表告诉媒体,徐州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位早已初步体现。
比如医疗。这位代表说,“徐州各大医院三分之二的患者都来自周边城市”。但纵观更多领域,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要想名副其实,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此次十城主要领导的座谈会上,提出了未来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机制,强化教育交流合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淮海梦”的切入点
在这次的协调会上,十座城市相约立足区域特色和资源禀赋,深入推进产业链互动融合,大力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产业融合,经济发展协同,关键是切入点在哪里?
首先,来看看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从三次产业结构上来看,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的是临沂和徐州,大部分城市,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
从2017年数据来看,这十座城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都不低。除了临沂以6.2%的增速低于全国6.6%的水平以外,其他城市的工业增加值增速都高于全国水平。
既然工业的增速很高,那我们再来看看,淮海经济区十座城市主要的工业行业都是哪些。城叔扒了十座城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里各城市工业行业的关键词,制作成了下面这张词云图:
根据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几大产业主要是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煤炭开采和洗选等。整体来看,淮海经济区十座城市的主要工业目前还存在能耗高、附加值低的问题,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业和重化工业还在主导着这一地区的工业发展,而且存在着同一地区产业布局趋同的问题。
既然是这样,当前淮海经济区的主要经济动力在哪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永波曾指出,测度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归结为两种类型:投资驱动型和内生增长型。
我们测算了十座城市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除了菏泽之外,其他城市在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均高于70%,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情势还表现得十分明显。在淮海经济区里,内生的增长动力显现出的还不够充分。
看来,淮海经济区未来要想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如何在区域内合理进行产业布局,走差异化之路,使得城市经济从投资驱动型向内生增长型转变,是这十个“兄弟”未来要好好考虑的事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