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除夕,春节已经过去了。春节的脚步进入倒计时阶段,这意味着昆明人要为春节忙碌。毕竟昆明人的春节习俗太多了。你家已经有培根、香肠、腊鸡了。好像进入了一系列的罗味制作。
粗略计算一下,老昆明人春节有13个习俗,下面的习俗在你家还用什么?
第一,小年过了30年,小年过了大年
昆明人有两个“30晚”,“除夕”是除夕,“小30晚”是北方人称“射灶”,也被称为“送灶台”/“南唐节”,通常是“”宋宋对象是灶台群,灶台桌通常贴在厨房的头上或灶台旁边,就像写着“东厨师名腹群”字样一样,早餐晚餐时要升三大香,还需要升一些祭品。
第二,当时贴上——,沿着街道有趣地阅读
中国著名的文人王蒸汽老师用清新的笔调描述了自己在昆明过春节的经历。“昆明小店的外观大小都是这样的。下半身是砖墙。上半部分是排成一行的4 ~ 8个木门板。早点开门营业,卸下木板,折叠市场后再抓。春节不卸木板,板面上贴着万年红纸,纸上写着当时特有的一首歌,这风在其他地方看不到。初一上街闲逛,沿街读唐诗也很有趣。“在我的记忆中没有见过这种风俗,主要盛行于民国时期。现在大多数家家贴对联是必须的。
三、三三两两四蒲松茂买水花,买一室清香。
据说铺松树是昆明特有的延续,源于异族同胞对松树的崇拜。在60年代和70年代昆明物质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春节更难找到供这么多人使用的长凳,用青松毛铺地板,全家人可以席地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另外,根据习俗,从除夕开始,家里不能扫地或扔垃圾。也有“怕扫运气,铺松帽,隐藏财运”的意思。
买了水仙花,以前昆明人还很流行,前几天一个朋友送了我一盒水仙花,当时还不明白它的意思,这才想起是因为春节快到了。水仙与其他花相比缺乏教养,但很好地喂养。有水泡的话,根可以发芽,现在春天来了,慢慢长大,白色花瓣就会绽放。水仙喂养得很好,花像玉一样白的特性也象征着持有者单纯的性格,容易相处,心地纯洁。如果有人把水仙花送给你并且珍惜的话。
第四,三十年来,酱菜——清清清白白,吃得很久。
酱菜是老昆明春节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意味着吃久了总是需要很长很长时间。老昆明人喜欢吃的酱菜,通常要用蒜苗、青白菜等时令蔬菜煮一大锅,吃到正月十五,酱菜不能用刀切碎,要一根一根完全煮熟。现在发展成含有猪骨、酥肉、大蒜苗、蔬菜的专业年菜,自己喜欢的食物都可以放进去。
://p3-sign.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ddfe20b75efd44b3b2f283c37d8c9430?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1492645&x-signature=OyfM5ZVZBKQGGjrjvH42EDTBv%2FE%3D&index=5" width="640" height="479"/>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煮过年的长菜,总围在锅边凑热闹,试图帮忙……很值得怀念。家里做的长菜先用猪筒骨煮汤,然后将烫好的菜叶手撕成大小合适的长条,尽量保证原有长度,放高汤里煮,非常好吃,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五、吃年夜饭前要先祭祖、祭土地庙
一桌忙碌一天弄好的美味年夜饭做好后,要先祭祖,祭祖的菜必须有青菜、白菜、芹菜、鸡肉、鱼肉,表示清账、有余。小时候过年在祭祖前要先去祭村里的土地庙,祭土地庙要准备的还蛮多,有卤制好的整个大猪头、红蜡烛一对、草纸一打和几炷香。
去祭土地庙父亲都会叫上我和哥哥,从家里步行七八分钟就能到达,场面特别壮观,人很多队伍排得很长,各家代表都是用茶盘端着个大猪头,土地庙里烛火通明,香火旺盛。大家祭拜时把猪头放在贡台上,点燃蜡烛、香火、烧草纸、磕头、许愿;整个流程走完就把猪头又端着回去,然后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饭。
吃完年夜饭,对于年幼的我们当时最期待的时刻来了-穿新衣、新裤、新鞋,还有压岁钱。男孩子过年买的新衣服等过完年肯定到处都是洞,因为那是放鞭炮烫坏的。
六、除夕夜贴门神——大鬼小鬼进不来
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省政府下了个命令,门神改为岳飞、戚继光,以此表达云南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决心。这个“官方意志”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拥护,政府也印了大量门神图发放,一时间,老昆明的家家大门上都是这两位民族英雄威风凛凛的形象。
七、“翻梢”守岁——来年翻身时来运转
汪曾祺先生在昆明生活的7年间,就经常见到昆明人春节期间在街边“赌赛劈甘蔗”的场景。另一个与甘蔗有关的年俗是“翻梢”,翻梢是年三十晚上用一棵甘蔗把门顶起来,有的人家会用两棵,代表好事成双。年初一的时候,把甘蔗的梢翻过来,意味着新一年翻身。
八、大年初一吃饵块——小小饵块寓意大
昆明人过年一定要吃炒饵块,这碗饵块非常讲究。首先饵块大多是自己做,用优质大米泡上四五个小时再蒸熟,用“石碓”舂出来,舂饵块的“石碓”很大,需要配合工具用脚踩,舂好后揉成圆圆的筒状,放在纱布上晾干后用松毛盖住防止开裂。
做饵块是很麻烦的,早些年常常是几家亲戚合在一起做,一次做很多,可以送亲朋好友,一个小小的饵块包含了人情世故。过年的炒饵块是用腊肉、腌冬菜、青豌豆、拓东酱油一起炒,油漉漉香喷喷,既是下酒菜也是主食。现在的饵块都是机器制成的了,相对手工的方便很多。也有的人为了保持独特的口感还在沿用着“石碓”舂的制作手法。
九、大年初二迎财神——来年财运滚滚来
大年初二是老昆明人迎接财神的日子,一早买“发烛”——过去引火的木片、纸元宝,特别是昆明特有的“元宝锦鲤”供在财神面前,以图来年财源广进。
十、大年初五不串门——避开晦气,新一年顺顺当当
传说这天最怕“破五”,大年初五忌串亲访友,说是走亲会把晦气带到别人家。另外还有妇女不能做针线活、不能打碎家里东西等诸多禁忌。过了初五这天,很多过年的忌讳就解禁了,故而称此日为“破五”,所以大年初六日子是很好的。
十一、初七初九逛庙会——不做宅男宅女
每年初七,昆明西坝东岳庙会举行庙会,昆明人就到金汁河边拜神烧香,其实也可以算做郊游。过年总不能天天在城里“宅”着嘛,庙会上还会支起秋千架供大家玩耍,青年男女们也借机会寻找意中人,非常有趣。
不过,更热闹的是正月初九的金殿庙会,传说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不只是在金殿鹦鹉山上举行的庙会,庙会的摊摊还会延伸出好几里地,有各种杂耍表演、打把势、踩高跷、舞狮、对山歌、唱小调很是热闹嘞。旧时昆明人赶庙会,都会自带吃的在山上野餐,呼朋唤友,一片热闹和谐的景象。
十二、大年初十赏灯会——昆明人也过夜生活
正月初十之后,每天晚上在正义路一段,一到夜里,灯火辉煌。灯会一直热闹到元宵节,老昆明人说“元宵”的意思就是“年过完销假”了,这天老昆明人才会撤去过年期间的神台及供品,晚上煮元宵吃。
相传,元宵这词还和云南有点关系,说的是民国时期袁世凯称帝,觉得云南人盛行的“元宵”这个名字对他不吉利,下令改称“汤圆”,但性格刚正的云南人就是不改,护国起义一枪把袁世凯打下马来,至此应了“袁消”的音。
十三、封门——送走烦劳
过去一些老昆明人家还有封门习俗,即在大门外左右两边墙上贴上印有招财童子骑龙马的封门纸。封门后,任何人不得开门。然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封住院里的水沟和井,当晚也不能向沟中倒水,向井中取水。据称,这是人们送走一年的烦劳,要在新旧交替之时,让自己得到片刻的休息。
这些传统习俗的背后,都有着特殊的寓意,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很多已经开始摒弃或淡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