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解释
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汉语成语,拼音是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意思是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什么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怎么读)
2、戌故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
什么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
1、鹬(yu)蚌相争,渔翁得利,其意思是比喻双方相斗,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利。例:这两个小国为一块地盘争得你死我活,精疲力尽。他们不知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另一个大国正在暗暗高兴呢。
2、《战国策·燕策》:战国时,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当说客,去赵国劝阻出兵,他认为赵燕相争,秦国会乘机取利。苏代打比方对赵惠文王说:“我来时经过易水,见一只河蚌正张开壳晒太阳,一只鹬(水鸟)伸出长嘴去啄食蚌肉,蚌合壳夹住鹬嘴,双方你死我活,相持不下。一个渔翁走来,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一起捉去。现在赵国攻打燕国,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会让秦国坐得渔翁之利。”赵惠文王认为苏代言之有理,便决定停止攻燕。
古文的意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古文原文是什么?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燕——音烟,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曝——音铺,就是晒的意思.
鹬——音玉,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甘——音钱,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音会,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
擒——音琴,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评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什么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意思是:双方争执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获得好处。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典故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 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译文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什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
解释:臣今天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什么相争渔翁得利的上一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译文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译文: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很干燥。”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近义词:渔人得利。
反义词:相辅相成。
成语结构:复句式结构。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例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留给我们的启示意义深刻。
造句:
1、你们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我们内部你争我夺,煮豆燃萁,结果让别人得了好处,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含义
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鹬鸟和河蚌僵持不下,最后都被渔翁带回家。比喻两方争执不下,最后白白让第三者获得了利益。出自于刘向《战国策·燕策二》,是谋士苏代为游说赵惠王停止攻打燕国时讲的一则寓言故事。
2、关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赵国一直想要攻打燕国。于是,燕国便派使者苏代来劝导赵惠王。苏代对赵惠王说:“在我来赵国的途中经过易水,我看到一只河蚌正在舒服的晒太阳。这时突然来了一只鹬鸟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合上壳子将鹬鸟的嘴紧紧钳住。”
3、“鹬鸟和河蚌一直僵持不下。正好被渔夫看到,就将它们两一起捉走。如今赵国要攻打燕国,到时候双方相持不下,不就成了鹬蚌吗,那强大的秦国可能会成为“渔夫”啊。还请大王三思。”赵惠王觉得非常有道理,就停止了对燕国的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