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青岛市曾进行过青岛十景评选。当时评出的青岛十景深受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喜爱。每个景点,游人如织。分别是飞阁回澜(栈桥)、穹台窥象(观象山)、汇滨垂钓(鲁迅公园)、琴屿飘灯(小青岛)、丹邱春赏(城阳丹山)、湛山清梵(湛山寺)、东园花海(中山公园)、燕岛秋潮(燕儿岛)、会崎松月(汇泉角)、登瀛梨雪(崂山登瀛)。如今78年过去了,我们不妨借此机会来回顾一下这些曾经的城市地标。
■飞阁回澜
简介:回澜阁在前海栈桥之南端,长虹远引,杰阁翼然,近处礁石倚伏,时起波澜。
栈桥位于青岛湾中,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连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长虹远引”之美誉。栈桥初建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码头。经1931年改建和1985年整修,现宽8米,全长440米。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两层八角亭,金瓦朱壁,盔顶飞檐,题名“回澜阁”。
■穹台窥象
简介:观象台在观象山巅,备置仪器,以资测候。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又改称气候测量所。1924年,我国正式接收改称观象台。
在青岛市区诸多山头公园之中,唯独“穹台窥象”被列为青岛十景之中。穹台,即指坐落在观象山巅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观象山海拔79米,山势和缓,顶部平坦,花木葱茏,环境幽美,山顶处还有全国水准原点,全国各地的海拔高度皆由此点起算。
■汇滨垂钓
简介:海滨公园在汇泉角偏西,沿岸岩石起伏,最宜垂钓。
鲁迅公园沿狭长基岩海岸东西伸展,东临青岛水族馆和第一海水浴场,全长连绵2公里,占地面积约4公顷,公园内红礁、碧水、青松、幽径、亭榭逶迤多姿,景色煞是迷人。
日本第一次侵占期间,将此地的黑松林带改建为“曙滨公园”,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改称“海滨公园”。1930年前后,青岛市政府在此砌石铺路,后更名为“海滨公园”、“莱阳路海滨公园”。1950年,为纪念鲁迅先生,更名为“鲁迅公园”。
■琴屿飘灯
简介:小青岛一作琴岛,昔年之青岛口故有琴头澳之称,上设灯塔,乍明乍暗,风雾中更觉闪灼尽致。
小青岛上的灯塔是德占时期建造的,乳白娇小而又俏丽的身影是每个青岛人心底回忆的存在。岛上奇异的百合使人仿佛置身仙境。每逢夏季,海风吹拂,树木葱郁。
■丹邱春赏
简介:丹山附近,广辟果园,桃杏李柰葡萄林立,暮春花事,适如其名,东西二亭,遥遥相对。
其实,大多数青岛人都会路过丹山的,因为只要是从308国道进出青岛,那么就必定会经由此地,也许提起十梅庵会让更多人了解其位置的所在。丹山周边,以前环聚着大片的果园,各种果树繁盛其间,尤以桃花最为娇艳,同样是暮春时节,遍山花开满目粉嫩,此为“春赏”。
■湛山清梵
简介:湛山寺建于湛山之阳,寺僧朝夕课诵,暮鼓晨钟,助人警醒。
湛山寺筹建于1931年夏,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中东铁路稽查局长陈飞青和佛学家周叔迦等倡议,得到当时的青岛市长胡若愚、沈鸿烈及胶济铁路委员长葛光庭、青岛市佛学会会长王湘汀的支持和赞助,委托时任哈尔滨极乐寺住持倓虚法师于1932年来青岛主持兴建的。1945年全面竣工。
■东园花海
简介:中山公园,群卉所萃,又不仅樱花为大观也。
中山公园,公园三面环山,南向大海,天然造就了这处风景佳地。园内林木繁茂,枝叶葳蕤,是青岛市区植被景观最有特色的风景区。公园东傍太平山,与青岛植物园相接;北靠青岛动物园、青岛榉林公园,西依百花苑近百种林木与公园的四时花木连为一体,树海茫茫,郁郁葱葱,游览其中,给人以清新悦目、欣欣向荣的感觉。
■燕岛秋潮
简介:燕儿岛环浮山所口之东,半岛孤悬,作飞入海中之势,秋高潮涌,尤有可观。
青岛人应该都知道2008年奥帆赛赛事基地的位置,就是浮山湾东侧的燕儿岛。顾名思义,燕儿岛就是一个形若飞燕的小半岛,燕嘴之处,湾内湾外,轻盈地衔着青岛十景中绝少展露尊容的“燕岛秋潮”。
■会崎松月
简介:汇泉一作会前,与太平角并峙海中,形如鹿角,崎上多松,最宜眺月。
位于汇泉角的“会崎松月”,其实是太平湾的景色,因为“会崎松月”并不是独立的,它的魅力需要太平湾东端的一个借景来烘托,从而彰显出太平湾静谧的意境。
■登瀛梨雪
简介:登瀛居民以梨为业,自沙子口以东,山多植梨,花开如雪,掩映增姿。
“登瀛”是一个地名,处于石老人向东十里左右的位置,这个名字的由来颇为传奇——明朝永乐初期,王、李两大宗族从外省迁居此地,初到之时遍布炭窑,遂定名“登窑”;上世纪三十年代时任青岛市长的沈鸿烈,考证出登窑曾是当年为秦始皇求不死药的徐福伐木造船的地方,故改“登窑”为“登瀛”,意思是从这里出发,登上了传说中海上三神山之一的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