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越来越近了。马上就开园咯。今天的幸运儿是:
再次提醒一下大家,为了给更多网友参观园博园的机会,同一网友不能多次参与点赞送票活动,同一身份证也不能重复领票,如果后期发现有人重复领取,长报君会狠心取消得票资格哦~
取票时间将集中于9月底,会有甜美客服人员具体联系。想一起去的人就叫他(她)参加我们的活动吧。
获票方式
关注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ID:whcjrb),在文章下方留下您对园博园热情洋溢的评论。同时在微信后台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方便我们与您取得联系。
我们将根据00:00评论点赞数量排名,每天送出3张园博园门票。
展园介绍到一定阶段,还将通过长江日报官方微信发起“您最喜欢的园博展园”投票活动,届时会送出更多园博园门票,敬请关注!
跟着长报君,先来看看鄂州园,一座纯木建造的楚地宫殿吴王宫。
鄂州园名片
面积:1500平方米
风格:楚式园林
主题:文武之道,刚柔相济
主要建筑:凤凰亭、吴王宫、字书印画景墙
三国时期,湖北是魏蜀吴三家交兵的主战场。吴主孙权在今天的鄂州,建都修城,自称吴王,后人就把这个城称“吴王城”。昨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鄂州展园,看到这个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展园,充分展现鄂州“文武之道,刚柔相济”的辉煌文化和浓厚地域特色。
站在展园门口,看着入口两边矗立着三国时盛行的阙楼,很容易让人有种穿越感。工程人员介绍,阙楼有显示军事实力、示威、炫耀的含义,在三国时期是官爵高低的标志,展园通过阙楼营造三国氛围。
进入展园,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由三面古铜镜组合成景墙。设计人员说,鄂州地区盛产铜矿,铸镜工艺独树一帜,在三国时期是全国四大产铜、制镜中心之一,因此鄂州展园仿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在鄂州出土的柿蒂夔凤佛兽镜,通过铜镜景墙来展现这一辉煌历史。
铜镜景墙前左转,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凉亭,名为凤凰亭。设计人员说,相传孙权携周瑜、鲁肃、张昭等于城东虎头山商议建都大计,忽然听到凤凰鸣叫,这是大吉之兆,于是建了凤凰台。展园设置是为了展现孙权建立吴国的宏图大志。
站在凤凰亭,就可以看到整个展园的美景。中心水池边种植着清幽的竹林、苍翠的青松、鄂州市花腊梅等,在这些植物的掩映中,两只莹白的武昌鱼雕塑,活灵活现,好像是从院中寒溪池中飞跃出来的一样,给庭院增添了不少生气。
从凤凰亭往里走,就到了整个展园的主体建筑吴王宫。记者看到,吴王宫是一座“凸”形的院落,高7.6米。具有明显的楚地宫殿建筑的特点:屋顶造型上运用水平方向的双截屋面,屋脊微凹,刚健质朴的气势较浓。柱梁和顶梁使用楚建筑崇尚的红色,屋瓦采用灰黑色的筒瓦。
设计人员介绍,吴王宫最大的亮点是其主体由木头建造而成,木头与木头之间采用构造结合的榫卯技术,完全靠插接构成。在吴王宫内,为了便于游客更好了解三国时期的鄂州,还用石刻的方式,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吴王在此建功立业过程。
走入天门园,茶文化园林讲述了一个“茶圣”故事。
天门园名片
面积:1000平方米
风格:茶文化园林
主题:故园茶香
主要建筑:陆羽亭、茶经墙、雕塑茶壶、茶田景区
喜欢茶的游客,到了园博园不要忘记去天门展园看一看。昨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天门展园看到,作为“茶圣”陆羽故里,天门展园建成了一个茶文化主题展园,一展天门从陆羽时代传承下的璀璨茶文化。
记者还未走到天门展园,高高的茶幡就映入眼帘,一个大大的“茶”字在空中迎风飘扬,人未入园既感受到其茶文化。入园后,一个立在景观石上的大茶壶展现在眼前,这个茶壶有一人高,茶水从壶嘴落下。设计人员介绍,茶壶夸张的尺度将一个生活场景赋予了奇幻色彩,传达出了茶文化乐观旷达的一面。
记者看到,茶文化贯穿于整个展园,木质道路叫做茶圣道,是模仿当年陆羽考察茶园时的道路建成。园内的“文学泉”井则还原陆羽少年时期汲泉水源,“净手池”则展现饮茶前需洁净双手的茶文化。
进入展园,扑鼻而来的是淡淡的清幽茶香,满目都是翠绿的茶田,伴着潺潺的流水,层层堆叠而上。设计人员说,为了能让游客真实体会到茶园之美,展园茶田种植的这些茶从信阳运过来的信阳毛尖。
据介绍,在武汉秋季栽种茶树苗是很难存活的,天门展园提前准备好遮荫棚,增大茶树苗根部土球体积,前一天晚上将茶树苗从信阳运出,第二天早上就移植到展园内,这才使得茶树苗得以存活。
展园的主体景观是陆羽铜像,陆羽因为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茶圣”。记者在展园看到一尊真人大小的陆羽铜像,陆羽手中拿着书,旁边是一个茶壶,还原了陆羽的生活状态。雕像后面是玻璃质感的茶色景墙,景墙上雕刻着《茶经》第一章。
陆羽雕像背后就是展园的最佳观景点陆羽亭,设计人员表示,陆羽亭高7米,仿明朝时期为纪念茶博士陆羽所建。在这向下眺望,翠绿的茶田、灵气的枯山水之景尽收眼底,高爽的环境特质,契合茶文化的特色。
而黄石展园展现了一个矿冶之城“绿色蜕变”。
黄石园名片
面积:1500平方米
风格:现代园林
主题:冶炼——蜕变
主要建筑: 矿石广场、黄石馆、时光隧道、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冶炼文化在黄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昨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黄石展园,发现展园力图通过对黄石冶炼文化的园林化表达,反映黄石从一座资源依赖型的城市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的蜕变过程。
黄石因矿闻名、因矿而兴,运输铁矿的铁路由此成为城市标志。黄石展园由此将铁轨引入到展园内,作为主干道。设计人员说,展园内的铁轨以途径黄石的中国黄河以南第一条铁轨为原型,运用轨道钢、枕木等具有代表性的材质真实再现铁轨原貌。
顺着铁轨往里走,沿途可以看见几组斑驳的浮雕墙,分别是慈禧太后御批建成华新水泥厂、张之洞建成中国南方第一条铁路等。设计人员说,采用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浮雕图案,反应了鼎盛时期黄石铁矿的发展历程。
展园中心是一片矿石广场,记者看到,数以万计的五色矿石汇成矿石池,直观展示着黄石特有的自然禀赋。设计人员表示,五色矿石由3种铁矿,2种铜矿组成,因为其含铁、铜的比例不同,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广场上的矿石都是从黄石大冶矿场运过来的,这些矿石陪伴了大冶的历史进程,是大冶辉煌时期最好的见证。
与矿石广场相对的是黄石馆,垂直绿化与场地自然衔接,墙面装饰则运用了混凝土板这种能等能反映黄石水泥生产历史的材料。在黄石馆内,可以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了解到一个更为形象的黄石。
咸宁展园:桂、竹、泉诠释咸宁特色
咸宁园名片
面积:1700平方米
风格:鄂南民居
主题:茶乡人家,民居桂花
主要建筑:一城十二泉、咸宁古民居
咸宁有“中国温泉之乡”、“楠竹之乡”、“桂花之乡”的美誉,去过咸宁的人,对空气中飘散的桂花香、随处可见的楠竹、养生健体的温泉记忆犹新。昨日,记者走访咸宁园,体验“香城泉都”的独特魅力。
咸宁是桂花之乡,500年前民间就有酿制桂花美酒的传统。记者还未走到咸宁展园,一阵桂花香味便弥漫而来,入园后就看到有金桂、银桂、月桂、丹桂四大桂花树。工程人员表示,为了使游客能欣赏到咸宁桂花最本真的样子,这些桂花树都是从咸宁移载到园博园的。
咸宁还是楠竹之乡,展园将竹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路边随处可见刚竹、黑竹、箬竹等,展园的垃圾桶,台灯、椅子等也都是以竹子为材料,充分表现咸宁自然宜居的特性。
展园的主体建筑是鄂南传统民居,虽然展园内的民居刚刚建成不久,却已经上了年纪。工程人员介绍,展园的民居是参照了咸宁现存的几处明清古民居特点设计而成。建筑民居采用的石料和装饰都是从咸宁本土运送过来的,为了建造原滋原味的传统民居,建筑的许多材料是从咸宁的老房子上拆卸下来,在传递给游客建筑的美感时,也向游客述说着咸宁的古老故事。
咸宁作为中国温泉之乡,温泉必然是展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漫步展园,记者也感受到了咸宁温泉的魅力。展园共有12眼温泉,分别以咸宁市12眼名泉命名,设计成“一城十二泉”温泉景观带。同时以景观的手法穿插展示了温泉的形成到人工利用的过程,使人们在游园过程中更深入的了解温泉文化。
设计人员说,园内设置了桂香泉趣体验区,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和感受温泉的魅力,同时以桂花为主要的植物,配合部分开花类芳香植物,设置温泉扎景,“竹林的翠”、“温泉的润”、“桂花的香”,在视觉、嗅觉和触觉上给游客以丰富的感官体验。
出品:长江日报全媒体
作者:记者马振华 实习生刘玲艳 通讯员邓鹏飞
报料:新闻热线027-59222222
微博:@长江日报
编发:耿尕卓
↓↓↓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有奖看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