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咖啡馆:《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执行主编肖承森。
文本约:3010个单词,阅读时间约:15分钟
《讽刺与幽默》是《人民日报》的增刊,自1979年1月创刊以来,对中国的漫画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公众关注。
肖承森老师作为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执行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漫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可以说是中国漫画行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肖承森老师自1988年开始漫画创作以来,作品囊获了诸多国内外大奖,今年作为二度受邀担当“金海豚奖”评委的他,有着怎样的行业感受?对中国漫画行业有着哪些期待?对于行业从业者,有哪些经验、建议和分享?以下就是蒜肠网作为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官方合作媒体,对肖承森老师的专访内容。以下文字由蒜肠网整理且独家发布,转载需注明出处。
蒜肠:四年前您就曾经作为评委参与“金海豚奖”漫画作品的评选,今年再度应邀回归,您觉得今年的参赛作品与先前的作品有哪些变化?
肖承森:印象最深的就是变化。体现在题材,表现手法以及叙事方式,还有思考的问题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应该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变化。对比四年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变化。
蒜肠:今年的作品中有哪个作品给您的印象最深刻,最能打动您的点在哪儿?
肖承森:今年的作品呈现出全方位的变化,作为评委也很欣喜的看到这些变化,因此很多作品都有很深刻的触动,以至于在评选过程中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做评选工作,有的时候甚至是用欣赏的眼光在看。因为要尊重这种评选规则和要求,因此并没有对哪个作品做特殊记忆。如果让我说眼前一亮的作品,就是其中组作品,作者描绘身着中国古代战袍的NBA巨星的插画。我们中国人的作品其实在过去这些年当中经常使用一些国外的语言来形容,比如用日韩的方式,欧美的方式讲述中国人的故事,这是以前最常见的。而这一次,我发现描绘美国职业篮球巨星用的是中国人的视觉来表现。这正好跟我们过去多年走的路相反,过去是用中国人的故事、发生在中国青少年之间生活经历,用西方人熟悉的叙述方式、故事逻辑和语言以及人物造型来表现。这回正好相反。
另一点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其中的一些插画或者绘本的叙事漫画,作者运用了一些当代艺术手段,这个不仅让我眼前一亮,而且还心头为之一振,印象非常深,就是用当代艺术的语言来表达。像我们在798,在宋庄看的一些艺术品,那些叙事风格不同于以往那种特别直接将故事,而更多的是通过跟读者产生共鸣,共同来完成这个作品。
如果说前者给我的印象是咱们民族化,本土化,那么后面说的就是前沿化。我们现在的油画跟一百年以前的画法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我们的漫画也有这些变化,我们的叙述语言,包括我们的形式,用的一些非常当代非常现代前卫的这种语言,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可喜的变化。
蒜肠:今年疫情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用漫画来记录生活,为抗疫战士们加油鼓劲的作者及作品,让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漫画行业的生机与活力。您是怎么看待中国漫画行业的发展的?
肖承森:首先说这个作品,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表现现实主义题材,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之前的动漫题材会变现穿越,表现外空探索,这种其实离我们生活比较远。而如今漫画作者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这是中国漫画的一个优良传统,我觉得这些作者们对现实生活,身边生活的关注,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漫画的未来。
今年的疫情会给我们一生都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我想之所以能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这个公共卫生事件席卷全球的疫情会对我们心灵造成一种撞击和影响。那么我们把这种心灵的体验给它画出来,这些作品也让我们看到和报纸电视上看到的那种叙事新闻不一样,让我们有一些心灵的体验,让我们以后就对生命,对健康,对友谊,对付出有了深一度的理解。
来源:《讽刺与幽默》官网 作者:申宁涛、方安然
回到这个问题就是中国漫画生机和活力,有了这个责任意识,如果说四年前,我觉得作品的题材涉足领域还不够,有的就是纯漫画,跟我们生活很远,而今天我们看到的作品,关注现实的作品,让我们也看到了年轻人的未来。由于我们漫画涉足了现实主义题材也涉及了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健康问题,疫情问题,那么我也借这个机会呼吁其他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关注中国漫画。
现在中国漫画还有一个问题,主要就是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年轻,像日本,美国,韩国,像宫崎骏那些漫画家都是60岁左右还都在一线画,因为他们的人生阅历可以带给他们对作品更深的思考。包括其他艺术家对他们的一种支持,若说中国漫画还想有什么空间的话,我希望不仅仅是漫画领域本身,也希望其他行业,领域都来关心,都来支持,来支持漫画发展,这样毫无疑问,我们的漫画会有一个非常光明的未来。也希望漫画爱好者,希望全社会对中国漫画行业再多一些耐心。
蒜肠:您觉得在中国的漫画行业从平面走向网络平台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您是否认同“快餐化”这个观点?
肖承森:这个变化肯定是存在的,也是改变不了的,其实这种变化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吧。因为网络平台,特别是移动网,手机的普及让大家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漫画,这是一件好事。然而这种快速传播,碎片式阅读会造成线下的这种快餐文化的形成,但我觉得所谓快餐只是现象。因为对传统来说,漫画表达是本质的一种艺术,那么艺术创作的本质还是思考,是不断变化不断创新,当我们在看到快餐,欣赏快餐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在厨房里那套过程”。表演上有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我觉得快餐的质量取决于长期揣摩和打磨的过程,我认为的快餐文化是传播形式的快餐,而不是在创作在思考的快餐,所以在我看来,“快餐”文化只是形式上的“快餐”,这种形式也是更方便用户阅读的一种体验。最后引用漫画前辈经常说的一句话:“漫画应该慢画,前边是漫画的漫,后面是快慢的慢”。漫画要下来,才能有更多经典的作品呈现。
蒜肠:最近几年动漫行业在国内发展迅速,新星如雨后春笋一般。您对新一代的国漫创作者,有什么建议呢?
肖承森:所谓的建议就是我们要顺应创作和漫画发展的规律。首先要了解这个创作规律,要了解传统,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我刚说到漫画创作者年龄比较年轻化,这可能是最初的发展形态,不是太多的了解。首先了解这个创作规律,了解传统,这个了解其实只是开始,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探索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根基的改变和没有创新的传统都不会产生活力。因此我建议大家按照漫画创作节奏,按照漫画市场发展的规律来做事情,这就不会错。同时在创新的同时也要保留自己的个性,自己作品的特色。
蒜肠:《讽刺与幽默》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忆,您对讽刺与幽默的期待或者说期许是什么?
来源:环球网
肖承森:《讽刺与幽默》无疑是一个传统漫画的品牌,或者是一份报纸,如今已有42年的历史,再有2个月也就是它的生日了。放到整个动漫发展大的行业领域来看,也是一个传统漫画的品牌。那么《讽刺与幽默》自身也在寻求改变,刚才我多次提出来改变创新。其实近两年来,我们也一直在关注新兴动漫产业的发展,事实上,也为此付出了一些行动。我们现在不仅仅是一份报纸,在这个融媒体、全媒体传播的时代,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同时入驻抖音号,快手等平台,目前还正在做视频。除此之外还运用新兴的VR技术,在朝阳区打造一个新兴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将来也会为青少年朋友提供展览表演的空间。也非常感谢您给我一个介绍的时间。目前我们正在做这些工作,也希望大家来关心这份报纸,同时也能走进我们的活动当中,我们很愿意为中国动漫今后的发展尽一臂之力。
蒜肠:您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知名漫画奖,在这些作品中,您最喜欢的是哪一个?
肖承森:其实很多人在谈论自己作品时,你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件,经常有人说是下一件。既然我们在解决问题,我就想回顾我的一件作品,或许对大家以后有些启示吧。10年前,有一幅作品入选了当年的世界新闻漫画大赛。那副作品大致是一个鱼形象的一个人,我所表达的主题是:这个人是以鱼的形象生活在时间的海洋里,时间我是用一面手表的表盘在表达,而这个指针就是一个鱼钩。这件作品我想表达的主题就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欲望的诱惑。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回到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呢,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欲望都可以写就一段经历,我想说这幅画,让大家从一个思维原点开始,就是人们生活在欲望当中,那么这些欲望可以构成多少故事,也用这幅漫画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所谓的构思原点。
作为第二次参加厦门国际动漫节,参加这个“金海豚奖”评选的评委,在此祝金海豚越来越年轻,祝我们这个赛事越来越成熟。
本期的大咖专访,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执行主编、北京漫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肖承森老师的专访节目就到此告一段落了,如果您对现阶段国漫行业有什么特别见解,对中国动漫事业有什么期待和建议,也可以与我们联系,发表和表达您的观点,咱们,下期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