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刀妹受邀参加了上汽名爵的新款锐腾上市发布会。虽然身边就有朋友开名爵的车 ,但是刀妹每次看到“名爵”这个名字,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当年《一起来看流星雨》当中的画面。
虽然当年“塘主”浮夸的表演,给刀妹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但是刀妹还是怀着期待的心情去了发布会。在发布会的现场,一进展厅就是两排MG的车模展览。当然,不是大长腿的车模,而是MG的汽车模型。
从这些精致的模型身上,刀妹仿佛看到了曾经在赛道上飞驰的MG。
对于MG这个品牌,估计不少人和刀妹一样,最早知道它时,都把它当做是个挂了“洋名”的国产品牌。然而,曾有着“平民小钢炮”之称的MG,在英国的汽车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英镑起家的创始人1892年,15岁的威廉·莫里斯站在繁华的牛津市的街头,右手不安地抚摸着裤子的口袋。从今天起,他就是一个“大人”了,要开始自己赚钱。
当然,在拿到工钱之前,他只能靠母亲给的4英镑“原始资金”来养活自己。当时,自行车在英国非常流行,所以牛津的周围出现了许多大小不一的自行车工厂。为了能够尽快赚到工钱,莫里斯选择进入自行车工厂当一名修理工。
大概是天生对机械的敏感,莫里斯很快就把修车技术练得炉火纯青,对自行车的车身结构也越发了解。然而越是了解自行车,莫里斯越是觉得无法满足,2轮的机械结构实在太简单了,应该有更加复杂、精巧的机械,能够让车子跑得更快、更稳。
20世纪初,出租汽车开始出现在英国伦敦的街头,全钢车身的轿车也刚开始投入生产。莫里斯从第一次看到汽车的时候,就再也挪不开眼睛。他知道,这个四轮的钢铁“怪兽”,就是他的目标,他总有一天会自己造出一辆汽车。
随着英国人对汽车的热情高涨,莫里斯觉得自己是时候开始接触这个行业了。他辞去了修车行的工作,转而从事起了汽车营销。
1910年,莫里斯建立了莫里斯车行( Morris Garages),专门经销汽车。33岁的莫里斯成为了牛津第一个汽车经销商,也是牛津最大的汽车经销商。
良好的销售业绩为莫里斯积累了大量资金,当年身上只有4英镑的穷小子,终于变成了一个大老板。但是莫里斯并没有被金钱冲昏头脑,他还惦记着年轻时许下的愿望:造一辆自己的汽车。
1913年,莫里斯终于实现了他的雄心壮志,第一辆莫里斯轿车在牛津附近的Cowley诞生了。
多年的汽车销售经验给莫里斯带来的除了金钱,还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开阔的眼界。他发现,来自美国的福特,虽然在付出的人工成本更加高昂,但是卖出的汽车价格却非常低廉。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莫里斯发现,福特的低价可能源自批量生产。于是,他特意来到美国进行观察学习。
在美国,莫里斯发现在美国买一合适合自己轿车产品的发动机只要18英镑,而在英国买一台发动机以及变速箱却要50英镑。可见,批量生产与流水线能够带来多么巨大的利益。回国后的莫里斯,着手采取类似的手段,他以外购零部件进行装配为基础,采用流水线作业,并且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汽车生产规模。莫里斯一系列的手段,让MG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也带动了英国汽车工业在牛津的蓬勃发展。
MG的诞生投身于汽车制造当中的莫里斯,渐渐对生意感到厌倦,他更愿意待在书房里研究汽车设计图纸,而不是与商场上的人高谈阔论。于是,他把莫里斯公司的管理权交给了塞西尔·金伯。
金伯原本是莫里斯公司的设计师,因为出色的设计天赋,很快被莫里斯赏识,从而委以重任。金伯同时还是一位狂热的赛车手,相较于平凡的家用轿车,他更热衷于具备高性能的跑车。执掌莫里斯公司的经历让金伯发现:在汽车市场上,只需优于普通产品百分之十,就可以提高百分之五十的价格。而英国的汽车市场上,最缺乏的就是自己喜爱的运动汽车。
PS:大概是因为英国贵族比较多,所以豪华车更受偏爱,比如劳斯莱斯和罗孚都是老牌的豪华轿车。
他准备在莫里斯汽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造一个运动汽车品牌。他的想法得到了莫里斯的大力支持。金伯率领团队,对莫里斯汽车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他将莫里斯汽车的弹簧片拉平,以降低底盘高度,并且调整方向盘的倾斜度,使汽车的驾控感受更好,同时提供不同半径的轮毂,并以发动机最大马力来命名车型名称……
以独特外形、运动风格闻名于世的MG品牌由此诞生,并成为“英式运动”的代表。与MG品牌一同诞生的还有MG的LOGO,中间的MG为Morris Garages(莫里斯车行)的缩写,外围的八角形徽章则是来自英国哥特式教堂苍穹的灵感,寓意为:热情、坚定和忠诚之感。
1928年,MG汽车公司正式建立,并且与原先的“莫里斯车行”分开经营。
快速发展的“小钢炮”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是欧洲赛车运动兴起,也是最为狂热的一段时期。所以诞生于一战后、二战前的MG,迎来了最佳的发展时期。1929年,奠定MG运动血统的M-type问世。M-type搭载一台顶置凸轮轴的化油器四缸发动机和一台三速变速箱,在4000转时拥有出20Ps的最大马力。M-type的底盘比当时绝大多数汽车都低,后悬挂采用螺旋弹簧避震。
1930年,M-type的改款车型最大马力提升至27Ps,变速箱档位升级至四速,还增加了手刹。
1931年,M-type的车门由木质改成金属材料,1932年,最高时速达130km/h的高性能版本上市。按今天的话说,M-type是一辆不折不扣的小钢炮,一问世就被奉为神车,敞篷版M-type售价从175英镑“官方加价”至185英镑,Coupe版本和高性能版本售价分为245英镑和250英镑。
1930——1935年可以说是MG的辉煌时期,它见证了MG品牌发展成为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跑车和汽车品牌之一。1935年,莫里斯把MG和沃尔斯利(Wolseley,被MG合并收购的一家公司)一起转到了他的另一份产业——莫里斯汽车有限公司(Morris Motors Ltd)中。莫里斯汽车有限公司从此多出了一个诺非尔德部门(Nuffield)。
PS:莫里斯因为对英国汽车工业做出巨大贡献,被英国皇室授予诺菲尔德勋爵称号。
“小钢炮”的哑火在二战前,MG的发展基本上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就连1929年的金融危机也没对MG造成任何威胁,相反地,还促使MG多收了一个工厂。那么是二战让MG倒下的吗?也不是。
二战期间,MG转型为军工厂,生产飞机和摩托车,虽然不怎么赚钱,但是好歹积累了非常扎实的发动机技术。不过金伯本人因为不能适应战时模式的公司而遭到解雇,并且在1945年遭遇意外去世。
二战后的五十年代,为了加强对外的竞争力,英国汽车工业掀起了合并风暴。1952年,诺菲尔德(Nuffield)和奥斯汀·希利(Austin Healey)合并成英国汽车公司(British Motor Corporation缩写为“BMC”)。英国汽车工业也由此开始了他们的“作死”历程。(最典型的例子请看百年罗孚是如何把自己玩死的)
60年代,可以说是MG最后的辉煌了。1962年,MG推出了MG B跑车。凭借着平民跑车的独特定位,从1962年到1980年,MG B销量超过50万辆,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款单一车型销量超过50万辆的跑车。
进入70年代后,BMC和英国利兰公司合并,经历了两次改名后,以罗孚集团的形式,被打包卖给了宝马。(在罗孚的历史当中有详细描述)归属宝马期间,得到宝马技术支持的MG也曾短暂复苏过,1995年的日内瓦车展亮相的中置后驱跑车MG F被誉为是英国最好的量产跑车之一。然并卵的是,因为亏损太严重,宝马还是甩手卖掉了包括MG在内的罗孚集团。
兜兜转转,MG最终和罗孚一起被打包卖到了中国,罗孚因为品牌问题而改名为荣威,MG则取了个中文名“名爵”,就此在中国落地生根。名字已经复生,只是不知当年的“小钢炮”风采何时才能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