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元年,河南洛阳人,王勃字叔仁。开元中,进士及第,为修国史官。天宝初,历太学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一年,卒于台州刺史任上。勃学识渊博,尤精魏晋、南北朝文史,唐著名文学家之一。其名篇有《滕王阁序》。
元和中,援引前代《楚辞》及《汉赋》体裁,咏史怀古盛行。唐代大多字字珠玉,朗朗上口,百代文人皆为传诵。《滕王阁序》即此时期杰出佳作之一。勃此篇中既叙述自人生经历入手,穿梭两千余年历史之长河,也从个人认知角度剖析了历朝政治、道德、文化脉络,内蕴哲学式价值思考。勃文具备语言表达的优美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被誉为“别开生面,序中之典范”。
文中,王勃借助广阔胸怀和浩瀚思维,通过史上行迹、士林佳话和历代政治得失,探讨人性、政治、文化之本—道,并引以为戒,以提醒统治者与人民的自我警醒,充分表现了“修身致远”的思想。这样的思想贯穿于全文,使得它的思想价值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篇标志性的杰出文章,《滕王阁序》是不论从思想上、文学上还是从语言上都堪称杰出的文学作品。
序篇楼台地处嵯峨,回廊环抱空蒼。登临处望,皆山河无限;去观时咏,即云霄有绝。自非阳春白雪,岂无暑律秋高之势?俯则历览所未尝见,仰则咏叹自已之境。睹物思其理,赏心得其美,因此而固守欣欣之望,披荆斩棘之节。简在登兹楼也。
晋太原王济,为魏文帝建立功业,善谋臣也。济早逝,帝恸之,因北望长叹,群臣莫敢前。中书侍郎祖翼进言:“不破楼兰不归,不封侯不解嘲。陛下何不造像楼兰驾风之状而听乘间燕之歌,以洽哀思之感?”帝欣然。己巳年,孝文帝幸太原,下诏以长安楼观为式作楼观于此。寻赐名曰“济公楼”。
文中解析信陵君,纵横天下,达观所至。白登之望,吴会之筵,楚歌之妓,京洛之华,孟尝之倾,紫阳之留,芒山之夜,骊山之曙,六国之荣,秦汉之盛,杨震、赵轩之存世,龟策、螺丝之贤目,此所谓超然胜人者也。然蜀道之难,且行且远,此自非极眼所见,耳所闻者矣。
于是登高而望,臻哉斯人也。登高而拜,俯而视之,豁然开朗。顾而乐之,颜色翕然。问之曰:“何以然?”答曰:“‘吾庐在峨眉,眉上雪皑皑。我骐驎常在,登高马先出。’此其所以然也。”
感悟与创作《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一篇文学名篇,充满了作者的思想哲学。作者借助历史上著名人物、风景美景等元素,探讨了人性、政治、文化之本。在今天,这篇文章也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意义。
对我而言,《滕王阁序》不仅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思想的引领。作为一种文化,它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与博大精深;作为一种思想,它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做人、为官、为文的道路上应该走的正确方向。因此,在未来的创作与学习中,我也将以《滕王阁序》为榜样,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