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暨南大学,简称“暨南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本科院校,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支持建设高校,“广东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马克思中国化研究中心高水平建设高校、广东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建设高校、广东省高水平特色高校建设高校和广东省本科教育高水平特色高校。学校是广东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也是全国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试点高校之一,现有深化自主改革试点高校18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高校30所,是广东省唯一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的高校。
历史背景广东暨南大学的前身是太平宪学堂、岭南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太平洋分校和中山大学南洋研究院。1924年,孙中山先生倡议创办国立岭南大学,太平宪学堂改名为岭南大学预科,招生已由本地学生扩展到海外华侨。1936年,国民政府把岭南大学迁至广州大北门新址后改名为广州大学。1941年,中华民族解放斗争进入新的高潮,广州大学经迁至贵州赤水,随后撤销,改组成国立中山大学太平洋分校和中山大学南洋分部。1953年,国立中山大学太平洋分校和南洋研究院合并为暨南大学,并于1953年迁到广州珠江南岸正式成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所成立统一授课制的中国大学。
学院设置广东暨南大学现有17个学院,分别是人文学院、社会学院、经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软件学院、环境与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体育健康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国际商学院、法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校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艺、法、教育、医学等8个学科门类,其中48个本科专业六次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
师资力量广东暨南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400余人,其中教授517人、副教授92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4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16人。三分之一的教师具有境外留学背景,学术影响力显著。受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有25名;有10名教授入选科技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名教授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陈嘉庚大讲堂讲席教授,并担任重要学术职务。
科学研究学校科学研究实力雄厚,是省教育厅科研强校,承担并完成了大量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社会公益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领域的课题。截至2019年底,学校累计批准各类科研项目1,244项,海洋科学、创意文化与新兴媒体、医学健康、先进制造等领域优势明显。
学生工作广东暨南大学潜心打造全校性、精神立校,根据学生特点创建了自主学习空间、校园写作中心、记录发现计划、厚德载道计划等一批特色项目。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全员立德树人格局,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总要求,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心理健康和品德修养培养,在保障学生权益、推动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际合作学校在国际合作中重视中西文化交流,先后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高校展开紧密的友好合作关系,具有广泛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学校积极推动国际化办学,拥有国际学生2400余人、出国留学和交换学生近500人,无论教学、科研还是师资全球化程度均有不断提高。
广东暨南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创意媒体产业联盟”构建为核心,实现了教育、科研、文化、产业等等多维度优势互补,在京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秉承“团结、奋斗、求是、创新”的校训,学校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广东特色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