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I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教育部共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学校的前身是1940年由美国航空工程师塞欧·马丁主持创建的华北工学院。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后,华北工学院由美方撤走,由国内教师和学生自行组织工作。1952年,原华北工学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合并为北京工学院,次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学科设置及研究方向北京理工大学设有13个学院,涵盖理、工、管、文、法、经、教育、体育等多个领域,设有6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管、文、法、教育、体育等领域。同时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111计划”引智基地、1个“创新研究群体”和1个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其研究方向涵盖了航空航天技术、信息与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与光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法学、文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北京理工大学秉承“教学科研并重”的理念,拥有一支充满朝气、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教师队伍。截至2019年,学校拥有学科带头人6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34个。
在科研方面,学校承担着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2019年学校SCI收录论文数位居全国高校第17位,位列“2019中国高校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第7位。
国际化办学与交流北京理工大学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已与全球近300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与交流,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等世界前50强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英美著名大学。目前开设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4个,形成了以“中西合璧,知行合一”为特色的国际化办学模式。
此外,学校两年一度举办“全球教育论坛”,国际间有超过3000名高层次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管理者参加,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教育顶尖论坛之一。
校园文化活动北京理工大学强调学术与社会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创新思维。学校形成了优良的校园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其中包括体育、文艺、志愿、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
BIT has talent大奖赛、校园文化艺术节、新生军训、游学课程、文化创意展示周等系列品牌活动,吸引了广泛关注和参与,展示了学校丰富的校园文化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结语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性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端人才。在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