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指从卧位或坐位到立位时,由于血液自下肢向上流动,人体需要克服重力加速度,血液循环产生适应性变化,如果人体不能适应,就会导致血压下降,血液循环不畅,从而产生一系列身体不适感。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包括:头晕、眩晕、乏力、恶心、心悸、视力模糊等。
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体位性低血压病因比较多,主要包括神经性、非神经性、药物性、疾病相关性、特殊因素等方面。
1.神经性因素:交感神经活动不足是体位性低血压的一种常见病因,如多系统萎缩( MSA ) 。另外,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也是病因之一。
2.非神经性因素:长期卧床、下肢静脉曲张、低血容量、贫血、血糖偏低等都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3.药物性因素:降压药、利尿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药物都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4.疾病相关性因素:糖尿病、帕金森病、淀粉样变、某些胃肠道疾病,都可能伴发体位性低血压。
5.特殊因素:饮酒、高温、长时间工作等情况,也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和治疗1.诊断
诊断体位性低血压是通过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卧位血压,然后让患者立起,再次测量患者血压,如果发现患者起立后血压下降至20毫米汞柱或更低,持续30秒以上,同时伴随上述症状,就可以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2.治疗
对于轻度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不需要立即治疗,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等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
对于中度和重度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加以改善。
常用药品包括:去甲肾上腺素类药、多巴酚丁胺、小剂量氢化可的松、酚妥拉明等。此外,改变起立姿势、增加运动量、适当加盐、多饮水、戒烟等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1.加强锻炼:适当增加运动量,有助于提高身体适应性,加强纵膈压力,增加下肢血管张力及肌肉的力量和活力。
2.饮用足量的水分:保持身体的水分摄入可以维持体内的平衡和正常血容量,有利于体内各机能的平衡。
3.预防贫血:贫血会降低血容量,因此预防贫血对于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4.控制体重:控制身体负荷,保持正常体重,可以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产生。
5.避免饮酒:过量饮酒会降低血压,消耗体液,增加血容量的需要,影响身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