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以推翻北洋政府和统一全国为奋斗目标。同时,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推进革命事业,积极参与国共合作。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国共合作经历了磨合期、和平共处期和北伐时期。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共产党的接收在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合作在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共同目标上初步形成。1923年,共产党接受了北伐时期军队的组建和参战的任务,这也是第一次公开参与国共合作和北伐计划。
“警戒线”调整1924年,国民党发表了《宣言》和《准备工作方案》,其中明确要求所有党员严格遵守“警戒线”,不得与共产党接触。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影响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国民党逐渐调整了“警戒线”的范围,开始改变对共产党的态度。1924年2月,由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在广东长沙发动了反军阀的起义,共产党派出了代表团帮助国民党。这是国共合作初步取得突破的标志。
“广州临时政府”成立1925年6月6日,国民党领袖、爱国人士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广州临时政府”,并推举了蒋介石为主席。同年,国共合作达到新的高峰,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胜利。此时,国共合作已经基本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也就在这个时期出现。
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包括共产党的接收、“警戒线”调整以及“广州临时政府”成立等方面。这也意味着国共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共两党的关系开始走向良性的互动,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