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从2020年3月7日24时开始,山东新冠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水平调整为二级响应。
至此,全国已有21个省份下调响应级别。截至3月7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连续两天为两位数;除武汉外,湖北新增确诊病例连续三天为零。全国绝大部分省份新增确诊病例多日为零……
春天已至,曙光在前。今天,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合力——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纪实”报道,回顾过去数十天来的战斗历程。危难来时,武汉决绝封城,全国迅速驰援,万众一心,全民战疫。这场战争,虽艰难,但必胜!
日照三奇医保忙碌的口罩生产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永斌 摄
蓝帆医疗的医用手套生产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冯冬宁 摄
从疫情暴发开始,“口罩”就成了整个社会的高频词。巨大的口罩缺口,是疫情突袭带给我们的短暂慌乱。口罩短缺、防护服短缺、消杀用品短缺,该如何应对?在全国一盘棋思想的指引下,在国家的统筹协调下,企业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扩产能,稳供应,数字不断跃升,防护物资就像一箱箱弹药,源源不断涌向湖北,涌向战疫前线。
不寻常的返工
1月24日,除夕夜,日照三奇医保工厂里灯火通明。继1月23日11万件防护口罩踏上发往武汉的顺丰快车后,又一批防护服连夜发出,驰援武汉。
心脏搭了6个支架的王常申一直紧绷着神经,拼命地拨动着三奇医保的生产之弦。
这个冬春,身为企业董事长的他,手机几乎被打爆。作为全球排名靠前的口罩商、工信部应急物资重点储备生产企业,在这个特殊时刻,三奇医保被很多双眼睛紧盯着,且被寄予厚望。
疫情之下,口罩成了前线乃至全国最为短缺的资源。一只口罩、一件防护服,可以释放一位医生的医治能力,挽救的可能是许多人的生命。这是弥足珍贵的弹药。
1月26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透露的数据显示,1月23日以来,防护服、口罩等物资短缺十分突出。湖北省每天需要十万件医用防护服,中国只有40家企业有符合标准的生产能力,每天只有三万套的产能,还有一大半产能因为春节放假释放不出来。
后方工厂生产线的紧迫程度丝毫不逊于一线。如何全面提高产能,迅速补上供应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月25日,大年初一一大早,三奇医保车间组组长闫云霞就重新返回车间。年没过安生,她却顾不上抱怨。眼前,有更紧要的事要做。
闫云霞这次把一大家子人都带了过来。表弟、表弟妹、表姐,甚至还有22岁的儿子。儿子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实习生,听说工厂缺人,便自告奋勇加入进来。在疫情面前,他们是逆行的普通工人,也是不着盔甲的战士。闫云霞一家人,和600多名工人一起,日夜赶工,全力生产,“人停机不停、24小时两班倒”。
转产加速度
战疫号角的吹响刷新口罩数字,也催动着行业的转产“加速度”。
现实、政策、资本多方助推下,国内众多企业纷纷响应号召行业内转产,甚至跨界转产。
2月11日,全球最大的医疗手套制造商——位于淄博的蓝帆医疗公告称,公司拟在2017年规划建设的健康防护产业园、目前已有20亿只医用丁腈手套产能运行的基础上,新增投资,建设医疗及防护产品新项目,包括“2亿只/年医用口罩项目”“消毒杀菌类医用防护产品项目”和“6000万副/年手术手套项目”,项目投资金额合计1.6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项目建设一期初步确定为30天。
以蓝帆医疗为代表的行业内转产行动开启的同时,行业跨界转产的现象也已发生。日前,威海迪尚集团、烟台舒朗公司双双宣布,由服装行业“转战”医疗防护领域,其中前者已于2月9日连夜配置医用防护服生产线,全面启动其生产工作。
同样,在青岛官方调度下,当地除乐好、沁都、三元色3家企业转产防护服并申报资质外,即发、雪达两大纺企也加入到医疗防护生产大军中。以即发为例,其一期有望实现日产口罩6万只。
在滨州,继魏桥嘉嘉纺春节期间一度紧急转产医疗防护行业后,魏桥集团又一子公司——山东向尚服饰文化有限公司于2月10日紧急转产至防护服和隔离衣“生产大军”序列的同时,主营为印染、家纺等业务的华纺股份也于2月9日公告称,公司拟在华纺工业园区内建设无菌车间生产医用口罩及防护服,生产车间面积1500平米,自筹资金1000万元用于投资建设,建设周期3个月。
有此举动的还有济南第一机床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日前紧急调整生产线,推出全自动高效口罩生产线,从材料、成品、包装全程无人化运行,一天产能19万只。
“转产加速度”不仅仅在山东出现。来自天眼查数据显示,以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标准,自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
政企银联手保障
如此高效的生产扩容和转产跨界,其实并不容易。
以口罩为例,虽然医用口罩生产技术壁垒不高,但医用资质、原材料供应和用工等瓶颈依然困扰着各大企业。像口罩的一众原材料中,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的熔喷布,堪称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的“心脏”。但是全国熔喷布产量不到8万吨/年,且用途较广,厂家也集中在中石化、大连华纶及东营俊富无纺布等少数企业那里。
为了全力保障防护物资生产,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在重点企业驻场督导。面对用工、原料、资金等陆续出现的系列问题,政府第一时间驰援,一场场跨地域的原材料、能源供应之战打响。
医疗资质难审批?特事特办,医用资质审批可开辟“绿色通道”,迪尚集团仅用24小时就实现从注册新公司到样品生产等。
原料获取难?面对熔喷布供应难题,总投资超亿元、由香港天乙实业有限公司与广东俊富集团合资兴办的熔喷无纺布生产企业——东营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进入官方视野。为保证疫情物资供应,山东省级财政直接为其垫付使用资金,并明确可无偿使用半年;东营银行仅用一个工作日就紧急批复1000万元支持其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等。
能源供应紧张?针对魏桥集团的燃“煤”之急,经过协调,2月3日,200多辆满载煤炭的车辆从兖矿陆续驶出,紧急驰援……
用工短缺?面对三奇医保人力短缺,日照政府积极协调,临时性增招生产工人178人,这里面,有返乡大学生、原企业离职人员。在潍坊,为保证蓝帆医疗临朐健康防护产业园提前全面复工,项目方主动派车跨省接施工人员。
生产数字腾跃
政企银联手下,三奇医保缔造了这样的“山东速度”:1月23日—2月24日一个月的时间,650多名员工生产了400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100万只医用防护口罩、30万件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日供15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5000件医用防护服的标准直供湖北地区。
离此300多公里的济南市章丘区的圣泉集团也在进行着一场事关口罩的赛跑。这是山东一家知名新三板企业,2018年,该企业建成两条生物质石墨烯防护口罩生产线,但是实际日产能只有2万只左右。
身为圣泉集团总裁唐地源清楚地记得,1月22日,济南市工信局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进入了“战时状态”,并紧急通知各区县迅速摸清全市口罩、防护服、抗病毒药物等防疫物资生产状况。同日,圣泉集团的两条口罩生产线随即满负荷运转。2月4日,济南市工信局派出6个工作组,分别进驻圣泉集团等6家医用和民用口罩生产企业,对重点应急防控物资进行统一管理、调拨,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就这样,圣泉5天新增了4条口罩生产线,20多天的时间,其日产口罩也从原来的不到3万只提升至目前的超过50万只。
类似圣泉集团的案例也在频繁上演,目前,济南地区口罩的日产能已从1月份的7万只提高至60万只,“很快就能增至100万只以上。”济南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战疫至今,中国各类医疗防护用品数据被不断刷新。
以口罩为例,3月2日,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能达到1.1亿只,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分别是2月1日的5.2倍、12倍,进一步缓解了口罩供需矛盾。其中,医用N95口罩日产能、产量分别达到196万只、166万只,有效解决了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需要。
协同高效,团结一致,以中国效率催生出源源不断的“弹药”,有力保障着全国战疫,给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冯冬宁 王建伟)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