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与众不同的同义词是什么?——探索人类对异常的认知
人类天生喜欢规律,对于“常规”和“规律”的东西总是脱口而出地赞叹“好”,而眼前的“奇怪”、“不寻常”、“反常”或者“异常”——就让人不禁有些恍神。有人喜欢探究异常背后的原因、体验异常背后的美丽,更多的人则因为异常而感到惊恐、惊奇、乃至不安。本文将剖析“异常”的概念,探讨人类对异常的态度和认知。
一、什么是异常?
异常一般指与一般情况不同、超出常规的事物或现象。英文中有很多单词都近似“异常”的涵义,比如aberration、anomaly、deviance、eccentricity、idiosyncrasy、peculiarity等等。每个单词都有其特定涵义:aberration指轻微的偏差;anomaly则更多指突兀而且令人诧异的不平凡之事,透露出古怪神秘的气质;而eccentricity是指超脱常态的特别行为和思想,往往带有强烈的个性追求。
二、异常,是好是坏?
众所周知,人们总是对与自己的期望、想象不符合的事情持戒备、排斥、甚至反感的态度。但是,异常也为人类带来过渡、变化、创新等等,有时也成为一种享受。美国学者玛格丽特?韦特曼·布列尔这样写道:“无论是生物还是文化现象,都必须经历一个周期——成长、成熟、衰老和死亡。当一个物种或一个文化达到了自己耶稣的繁荣时期,就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质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新事物和新形式的萌芽。”正是这些“新形式”的萌芽,让我们不断地满足自己探究、发现、创造的欲望。
三、异常的认知和处理
罗振宇在《如何看见你所不见》中提到了我们的认知模式:定势——目标导向——视角扭转。这个认知模式就解释了我们处理异常的方式:最初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和拒绝,但慢慢地转化为思考、注意到和期待。在认知之内的另一个社会学概念“边缘群体”就是以革命性、异质性、创造性等标签界定的某些群体。这个群体横跨各个领域和兴趣,比如黑客、游戏玩家、职业选手、艺术家、反文化者、科幻迷等等。边缘群体的性格与思考方式天然就是“与众不同”的,他们往往拥有强烈的独立性,对“常规三处”非常敏感。正是这种敏感,使得他们总是能够成为某些领域中各种新想法的旗手,推动整个领域向前发展。
四、结语
人类的认知往往是局限性的,对于异于常规的物体、现象、行为,人们的反应往往是排斥、反感,甚至在医学上称之为心理障碍。但是这种反应往往只是暂时阶段,一旦接受并理解了异常背后的原因、价值,就会慢慢转化为期待、探究、享受。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尔贝?卡缪在《异乡》中提到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人类思想的发展步伐。”我们需要更加开放的心态,不断拓展认识,包容甚至欣赏那些「与众不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