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兮白云飞,汉家长信马蹄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自信那一身不败!”这首《七子之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以描写西征军士气高昂、斗志昂扬的情感为主题。这首诗也是杜甫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怀念故乡的表现。
《七子之歌》是杜甫为慰问身处西域的老友季明月而作,全诗共七首,每一首以一个字起头,构成“秋风起兮白云飞,——”的格式,每一首又分别描写了一个景象和一种情感,让人读来既有欣赏美景的享受,也能感悟其中的深意。
第一部分:秋风起兮“秋风起兮白云飞,”这句千古流传的开头,为整首诗打下了浓重的迷人情调。杜甫运用想象力,描绘出一幅深秋景象。金色的枫叶在风中飘动,跟随秋风远走高飞。天空中,白云如同海浪一般翻滚,仿佛要把整个世界淹没。
这种景象表现出的是大自然的美好,却也隐含了一丝悲凉。在自然规律下,万物生长、凋零,一年又一年,人生也是如此。杜甫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想让人们更好地体认到生命短暂,物归于尽的现实。
第二部分:汉家长信马蹄催“汉家长信马蹄催。”这句话描绘了长安盼星星盼月亮盼仙女救赎的局面。 杜甫用汉家长信的范畴抒发了中国几千年的士人对固守正义的忠诚之情,也表现了作者面对时代变化的怀疑、忧虑。
马蹄声声,载着信令从长安寂静的都城一马平川的吐蕃战场,向大西南的异族进发。诗中汉家长信有如万丈长江澎湃而至,表现出汉人的正义使命感,以及“今日长在汉中国,百年后身在何方”的思考。
第三部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久经沙场的长驱直入,所到之处,七步之域尽成骨枯,十里之境尽归魂散。诗人描绘出一种强盛、雄壮的气息。这里的“金戈铁马”象征着战争中的坚强意志、超人智慧和英勇无畏的气魄,同时也表达了杜甫对新王朝双重的期望与失望之情。
金戈铁马在这首诗歌中,也有和平之意。《七子之歌》所表现的并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战争后和平的暖阳,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和平的渴求。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真正的渴望和热爱,正是这首歌词的精髓所在。
第四部分:永世春华凋且暮“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永世春华凋且暮,肝胆涂地成朝霁。”这句话表现了战争中的残酷,并且以秋日绚烂的景象作为描述,显得格外凄美。
这种景象不仅表现了战争中人的残忍、痛苦,更是对被逼迫的生灵的一声感怀。以暮色来比喻战争的残酷不屑,也自然而然的表现了杜甫对战争的强烈不满,强烈同情。那些已经离开生命的人们在诗人的笔下成为了永世春华,寄托着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与祈愿。
第五部分:三万里河东入海“东逝水兮浦东流,……三万里河东入海。”这里的语言并不华丽,却生动、直白地表现了河流的壮美。河流就像天际带来的一条明珠,是这幅画面中最美的一笔。
河流一直是中国文化及文学的灵魂,源远流长。在中国,河流常被视为携带着文明、传承着历史的“母亲河”。“三万里河东入海”,这句话更是体现了河流的长长流程和壮阔气度,在杜甫笔下变得厚重而无比雄壮。
第六部分:胡马依北风“胡马依北风,匈奴思踏冰。”这里的胡马和匈奴,是杜甫对少数民族的描绘。胡马被视为战争的象征,匈奴则是汉朝曾经的敌人。
这句歌词表现了战争时期少数民族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他们彷徨是因为战争的残酷损害了他们的生活,他们愁闷是因为困处困难之中很难看见出路。这里胡马和匈奴的思绪抵达的天空中漫漫无期,似乎寄托着少数民族对未来的企盼和希望。
第七部分: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句话是菩萨对坛经书中的名篇,是菩萨唱的。这句话象征着一个人的特别有勇气,是“壮志凌云、高瞻远瞩”的写照。这些个子能够在战场上船舶大海、飞沙走石,草木皆兵,横冲直撞的成为笑傲江湖的健壮王者。
杜甫隐含了“龙”,象征着是那些勇猛、义愤填胸的英雄,他们为了信仰、民族、家园而战,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激励着人们。
结语杜甫《七子之歌》以自然、人文为对象,端庄含蓄中蕴含历史沉淀、文化积淀、民族精神和人生哲理。诗里的描写坚如钢铁般的意志,追求自由和和平的魂灵、惟我独尊或却步的情感,让人怀想。这七首唯美的诗篇曾经催人泪下、霆响长存,是中华诗歌的珍贵文献、国家的文化凭证,也是人类智慧艺术中的一枚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