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
同时,西宁市深入实施以“四梁”(即法治队伍、法治文化、法律服务、法治创建)为构架、“八柱”(即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寺院、法律进军营、法律进网络)为基础的“十百千万”系列共建行动,全面推动“七五”普法工作向广度扩展、向深度迈进。
强化组织领导 在牵头抓总、整体推动上见成效
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七五”普法工作,西宁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和“七五”普法规划,西宁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七五”普法工作情况汇报,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统筹部署推进。2016年,西宁市委市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年—2020年)>》,西宁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召开了西宁市“六五”普法总结表彰暨“七五”普法工作启动大会,全面部署“七五”普法工作任务。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普法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西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西宁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为顺利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提供了制度保障。狠抓考核检查,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法治西宁、社会治理、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精神文明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容。西宁市、各区(县)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目标明确、责任落实。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七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执行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和视察。今年10月,由西宁市级四大班子厅级领导带队组成6个“七五”普法终期总结验收组,深入各区(县)、各部门实地检查验收。
强化保障措施。西宁市、各区(县)两级政府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并落实动态增长机制。强化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西宁市23个普法讲师团、106名普法骨干、1147名普法志愿者、14300名法律明白人和42个民法典律师讲师团以“法律八进”为载体,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志愿活动。
聚焦“法律八进”
在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上见成效
坚持西宁市委市政府示范引领。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西宁市委召开21次常委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对司法体制改革、政法队伍建设、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先后8次听取全面依法治市、政法领域改革等工作情况汇报。
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公务员法律知识轮训制度、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西宁市委市政府中心组安排落实“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宪法”“民法典若干重大问题”等法律法规专题讲座17次。西宁市人大、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组织1465名县级领导干部开展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知识测试。将宪法、民法典、党纪党规列入党校、行政学院各类班次教学内容,组织培训班82期,培训党员领导干部10380人,开展“双百”法治宣讲活动20次,组织248名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开展宪法宣誓。组织30家单位近70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现场旁听庭审活动。西宁市781家单位近3万名国家工作人员、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了“青海法宣在线”网络学法用法考试,参考率达92%,及格率为99%。
抓强公职人员学法用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召开西宁市落实普法责任制市际联席会议,与西宁市48个国家机关签订了普法责任书,将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全过程。组织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1300余人开展“以案释法”活动200余次,使执法司法、行政管理、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成为提升公众法治素养的过程。举办了西宁市“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H5创作大赛及颁奖典礼,充分展示西宁市各部门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工作中的亮点特色。
抓实青少年学法用法。认真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春与法同行”等主题系列活动,举办了青少年模拟法庭、青少年法治微电影、普法漫画、普法学法舞台剧等活动。为西宁市286所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配备率达100%,做到了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连续开展了两届“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命名“依法治校示范学校”78所。
抓细村民学法用法。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村级法律顾问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前法律顾问审核和村务法律体检等制度,提升基层干部群众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结合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宣讲、村“两委”换届选举、“开展关爱农民工 普法我先行”“法治文化大拜年”“法治文艺乡村行”等活动,文化搭台法治唱戏,成为农村普法新常态。
抓好居民学法用法。精心打造“市民法治大讲堂”“社区以案说法”“社区模拟法庭”等品牌,组织社区居民学习宪法、民法典、党纪党规等法律知识。与此同时,西宁市已建成区(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8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73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1077个,为群众提供智能精准、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抓紧企业人员学法用法。在西宁市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开展“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法律援助进工地”活动,有效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连续开展了两届“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命名“诚信守法示范企业”68家,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紧盯载体创新
在以点带面、典型引领上见成效
媒体宣传有声势。联合各县(区)、各部门发挥协同作战的集群优势,线上+线下普法共进,不断完善“报、刊、网、端、微、视、屏”一体的融媒体公益普法阵地。开通“西宁司法官方抖音”“西宁公安”“夏都法院”“12348西宁法网”等新媒体矩阵,开展了法治谜语有奖竞猜、民法典线上答题、法律进影院——影前五分钟讲法说法。“我是西宁人,抗击疫情,我承诺”网络接力宣传活动,近100万人参与,有力推动全社会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省内外主流媒体刊发报道普法亮点经验。城区1万余个公益普法宣传窗口通过商业楼宇、金融网点、公交车载电视、出租车顶灯、宾馆饭店等户外电子显示屏定时滚动播放公益普法知识,实现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社会宣传有力度。开展了“学习宪法 尊崇宪法”有奖知识竞答、“宪法宣传周”诗歌朗诵会、“走近民法典 拥军零距离”等法治宣传活动。在全省率先开启“宪法宣传公交专线”“民法典宣传公交专线”,每日受众超过8万余人次。将法治元素植入剪纸、皮影戏、农民画、排灯、贤孝、平弦、青海小调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西宁普法“新名片”,创作了《普法长歌别样红》“花儿”MV、法治微动漫《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皮影戏《凤莲上法院》、快板贤孝《民法典颂》等法治文化产品。成功举办了西宁市第二届“十佳法治单位”“十佳法治人物”评选活动、西宁市第五届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西宁市首届法治微电影微视频大赛等活动。五年来,西宁市、区(县)两级举办法治文艺演出260场次,创作各类法治文化作品2000余件。
法治阵地建设有特色。“七五”普法期间,西宁市先后打造了小游园法治公园、青唐城法治文化公园、北川河“尊法明礼法治生态绿廊”、湟源县红土湾法治排灯文化村等。建成西宁市人民检察院廉政法治教育基地等13个首批市级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建成了城中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湟中区第二中学普法教育基地、城东区韵家口小学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6个青少年法治德治宣传教育阵地。目前,西宁市已建成各类法治文化阵地55个。
狠抓普治并举
在社会治理、全面依法履职上见实效
普治并举有成效。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市的主体工程,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责,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现了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全覆盖。
今年8月,西宁市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是全国第一批获此殊荣的3个省会城市之一,也是我省唯一被命名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推行“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在农村、社区推行“一站式、一厅式、集中服务”的管理模式。截至目前,西宁市已创建全国法治区(县)两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省、市和区(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124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97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3个、市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诚信守法示范企业”146个,文明单位243个、五星级文明户26.1万个。
本版图片由西宁市司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