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了1700多年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仍然像他们幻化的蝴蝶一样在民间飞舞。从现在开始,2000多年前孟母三千所蕴含的深厚母爱,仍然伴随着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一直朗诵到现在。同样,距今一千年前的伯牙绝县所展现出的深厚友情,如涓涓细流般浸透着现代人的心。
我常常想为什么这些故事能够千年传颂?大概是因为爱吧。要论起这世上最美好的存在,恐怕也是爱。父母子女的爱、亲密朋友的爱、情侣爱人的爱……这其中任何一种爱都能使我们身在寒冬也如沐春风。但爱又是什么呢?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一头雾水,接下来我要从理性的角度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我最近在读《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里面记录的关于爱的讨论读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不愧是不经过宣传推广、仅靠人们口耳相传就能够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停驻20多年的奇迹之书。也许我跟这本书缘分匪浅,别人推荐给我,我能读懂它,它又能治愈了我。
作者M·斯科特·派克是一位心理学家,遇到过各种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那些患者都在经历痛苦的人生,有的工作永远不稳定,有的长期滥交,还有的正为岌岌可危的婚姻痛苦不堪……他们没有爱,不爱自己更不爱别人。但只有那些前去寻求帮助的人才有这些问题吗?当然不是,M·斯科特·派克告诉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病人。
爱也是这世上最神秘的存在,因为没有人能够给爱下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定义。M·斯科特·派克给出的定义也肯定存在争议,但我觉得还挺合我心。他说:"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我们从中提出几个关键词,"自己"、"自我界限"、"自我完善",这几个词你也许有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你看到了三个"自",也就是说爱是你自己的事。
从定义来看,是不是真正的爱我们可以从5个方面考量。
- 意识与潜意识目标一致
- 付出的爱能让你和被爱的人都获得心智成熟
- 爱他人的同时也爱自己
- 有真实的行动,而不是嘴上说说
- 是"意愿"而不是欲望(区别同"我要去了"和"我想去")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爱是一种复杂的行为,不但需要用心,还需要用脑。"可见爱的难度。上面寥寥几句可能依然不能使您了解什么是爱。咱们换一个清楚、明显的——什么不是爱。
那些对爱的误解
坠入情网
没错,坠入情网不是爱!
没想到吧?你最容易说"我爱你"的这段关系居然不是真正的爱。那是什么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坠入情网是所谓相爱的两个人自我突然的崩塌。什么意思呢?就像两家相邻的院子,某一天地震把隔开两家的院墙震倒了,两个院子突然变成了一个院子,两家的孩子非常开心地越过墙来来往往。但基于私密性等各种因素的需求,两家人不会让这面墙一直倒在地上的,某一天这面墙一定会重新立起来将两家重新隔开。爱情也是如此,当激情褪去,导致两人坠入情网的自我崩塌也将复原,双方的自我都变成了恋爱开始之前的有界限的自我,这就是《爱的五种语言》里说爱是有保鲜期的原因。
或许你也已经注意到,爱情的到来不是我们能够通过理智控制的,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有过什么经历,只要某个点触动了你,就可能让你坠入情网,这完全违背我们之前法讨论。我们之前说"爱要不断拓展自我界限",所谓的爱情并没有自我的拓展,仅仅是自我的崩塌。可见坠入情网不是爱,但也不要为了这个结论灰心丧气,因为这是爱的起点。激情褪去的时候就是开始体现真爱的时候,你们不断尝试拓展自我,理智地爱自己、爱对方,终有一天两人的自我会完全融合,迎来真爱。
依赖
《少有人走的路》有这样一句特别诗意的话: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只是选择生活在一起罢了。我们很容易将依赖与爱混淆,似乎每年都有那么几起因为要分手闹自杀的案件,这些人总是站在危险边缘哭诉:"没有他/她,我就得死!"如果你也有一个这样的另一半,切不可认为她/他这是爱你爱得深沉,她/他只是过度依赖而已,没准隔天遇到另一个能让她/他依赖的人就能瞬间把你忘记。
在内心深处,每一个人都曾渴望过依赖别人,让别人来照顾自己,这是非常正常的。即使行为上表现出适当的依赖也是非常可取的,这是感情的粘合剂。可一旦过分依赖,粘合剂就变成了狗皮膏药,揭下来就是一层皮。真正相爱的两个人能够通过不断地接触调节两个人依赖的程度,保持各自独立的同时体察彼此需要,然后给予适当满足,谨记过犹不及才能找到真爱。
自我牺牲
我经常听见陪读妈妈们跟我抱怨:"为了这个孩子,我连工作都辞掉了!"那么为了一个人无底线牺牲自己是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自我牺牲是不合理的给予,对被爱的那个人来说也是破坏性的滋养。如果深挖背后的动机,最终会发现自我牺牲的目的并不是爱,而是某些其他能满足你的自我需求的目的,比如满足控制欲、实践童年的某些念头等,谨记超过理性的爱就物极必反了。
自我牺牲的现象很容易出现在父母对子女或妻子对家庭中,书中说"爱绝对不是无原则地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和严厉的批评。"那些嘴里说着"你应该感激我们为你所做的一切。"的父母缺少对孩子的真爱,如果你也是这样的父母,那你可能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真实目的了。某种意义上讲爱是自私的,因为爱的最终目的是自我完善和双方的心智成熟。出于其它任何目的的行为就都不能被称为爱了。
什么才是真爱的行为
实在惭愧,我还没能参透到底什么是爱,所幸书中交待了一个很明确的爱的体现形式——关注。
开篇给爱下定义的时候说"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这里面还有个"不断",那也就是说爱要持续努力。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曾说:"如果用现代心理分析工具去分析每个人爱的意愿,我们就会发现,爱的意愿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关注。为了完成意愿所需要的努力,就是对关注的努力,也就是努力去关注。"
一般来说,最常见也最重要的方式是倾听。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另一半,当你认真倾听时,对方能够感受到来自你的尊重,这一过程最大的收获就是他对于自己价值的认同。要知道,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你的认同能让他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
但又有一个状况,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孩子该怎么办呢?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他们的小嘴每天像竹筒爆豆子一样,不停地说东说西,难道也要每一句都去耐心倾听吗?针对这个问题,作者M·斯科特·派克给出的答案是:不需要每句话都听。家长要对孩子的话语进行甄选。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孩子闭嘴,可以不予理睬,可以假装倾听,可以有选择地听,也可以全部都听,具体哪中情况下该选择怎么听还是要家长自己去实践尝试和权衡,总之找到一个平衡点,能保证自己真实地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即可。
除了倾听之外,能够体现对爱人或孩子关注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一起玩游戏、家庭出游、外出聚餐、一起读书等等各种各样的家庭娱乐活动,记住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就可以。
爱的痛苦
顾城在《避免》里写到:"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爱是永恒不变的,但过程中依然要承担很多风险,甚至你爱的那个人会像那花一样凋零。如果因害怕凋零就不敢种花,那将错失爱的美好。
痛苦一:独立
想要拥有爱的能力就要内心充满能量。可一味依附别人,你几乎是没有支撑你付出的能量的。所以想要获得能量就要经历自己独立的蜕变。这个脱变过程需要你摆脱内心的桎梏,不再受到来自原生家庭、童年阴影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再因社会标准、外界眼光而压抑自我,通过自己不断地做出选择、不断努力尝试成长为自尊自爱的你。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你要直面过去的伤害并战胜它,还要顶住外界的压力勇往直前,这无异于化茧成蝶,需要经受脱胎换骨的折磨。
痛苦二:投入
爱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做出承诺以使对方安心并履行承诺,对于有些来说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没办法,这是让对方获得安全感最直白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但如果你自己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你就很难为对方做出承诺。
想要给别人安全感,你自己就要有安全感。可惜的是,如果童年时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再想要重新获得安全感其实挺难的,不过一段好的亲密关系可能会有些治愈效果,可以谈个恋爱(友情提示:受伤的可能性更大),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靠谱的心理医生。
痛苦三:冲突
如果没有足够的训练,很难做到理性地爱。所以我们的爱中总是会有冲突的痛苦。尤其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我们总会越过界限不理智地指责孩子,不经意间流露出"你是错的,我是对的"的想法。从心理学上讲,大多数的批评都是不合理的,而是批评人的一时冲动、不满和愤怒,这种批评没有任何教育意义。
爱是允许批评的,但是绝对不是以爱的名义随意指责。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应该知道爱鼓励独立,也就是说爱一个人要认可对方的独立,要认同他与你的不同。所以出现分歧的时候要首先自省,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真的如自己想的那样有价值。如果确定有价值就要谦虚地提出来,别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人反感。
痛苦四:失去
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改变、不断成长最后衰退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和突然的转变,尤其我们爱的对象还是有极强自主意识的人,变数就更加不可预测。被爱的人可能会选择不再爱你,可能会不断与你产生冲突使你陷入苦恼,甚至可能会突然离世。这些经历无疑会让我们倍感痛苦。有些人无法承受这些痛苦,在经历各种苦难的洗礼之后便将自己完全封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时候经常能够遇见。),最终痛苦让他们放弃了爱的权利,甚至宁可放弃真正的生活也不愿再次接触外界,不惜将自己所有的"触角"都收敛在一个保护壳中,生活得像一具行尸走肉。
要相信,爱会给我们无穷的勇气,能够面对死亡的勇气。我们很多人不能直面死亡,包括我也一样。我极度害怕父母的离开,哪怕试想一下都万分痛苦。平和面对死亡需要长久练习,甚至需要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滋养,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爱是世界上最什么的存在,虽然我们没有彻底揭开它的面纱,但知道它是成长路上不可获取的因素。《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关于成熟、成长的讨论很贴近实际情况,是一本人人都可以从中受益的心灵读物,读时只感觉一股暖流流入心间,让我能够有力量面对当下的困境,也更加知道该怎么规避错误的爱,尽量找寻正确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