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关注情侣博主和美食博主,他们不断提高粉,开始和粉丝互动,接广告,卖产品,非常有趣,有一种养成界的乐趣。回到理性,事实上我为广播和称赞做出了贡献。)
下面谈谈我对两位博主的观察。一个是37课冬天。他们是情侣,一个是蜀中桃子姐姐。以食物和家庭生活为主
做内容中最重要的几件事是人设和协调(即位置),第二是内容的选择和计划,第三是内容输出频率,内容互动等。
一开始我很厌恶像“人设”这样功利的词汇,但后来我觉得人设是必然的,因为人设是名片,可能是你自己(当然也可能不是),它是让别人记住你的那个高光点。(比如提到我,你会想到什么关键词?)而我们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打造一个爆款,这个内容呈现什么样的结构,有哪些金句能引起共鸣,让人转发或互动。有了爆款就有了流量,有了流量就有了变现的可能,变现的开始意味着这个账号也许有机会自主成长了。
冬冬和37是全职博主,内容以情侣日常生活为主,风格偏娱乐搞笑,但有时候又有温情流露。
今年除了两个人自己出镜,也带上了熟识的朋友们,这几位朋友涨粉也是非常迅速,毕竟大多粉丝都是爱屋及乌的(这里面不知道有没有mcn的事儿)
情侣类内容会让大家产生幻想,产生冲动,产生憧憬,尤其是真情侣而不是剧本类情侣内容,大家很好奇他们是如何相处的,是如何维系关系的,吵架拌嘴是什么样,是不是足够真实。
所以大家会在评论区艾特自己的对象,会在评论区哭诉“如果我有罪,请让法律制裁我,而不是让我看这种东西”或是“这就是青少年模式给我推的玩意儿吗”,这类话题自带互动属性,自然也就能够让算法识别到这是优质内容,从而走向更大的流量池。
但是呢,在大众面前带有某种身份本身是一种有风险的事情(比如明星就需要维护某种人设,而人设崩塌对他们来说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万一恋情不稳定,万一生活出了啥事儿该怎么办,在抖音上也不乏见到多年恋爱后分手的博主,最后大多都销声匿迹了。
我只希望他们可以一直快乐的做下去吧,不管是吵是闹,是聚是散(我磕的cp一定要甜甜 呜呜)。
第二位是桃子姐。
我一直觉得这个案例非常有趣,在浮躁的抖音竟然能容得下一个如此生活化的存在(可能也侧面证明抖音在扩大人群啦)。
他们的视频大多都是5分钟以上的,跟李子柒那种类型不同,他们是记录从做菜烧锅开始到最后菜品上桌的过程,基本每天不重样。
但细细思考会发现他们内容选题的话题性是非常强的,首先底色是四川美食,这是他们日常更新的基础,地域本来就是互动属性极强且容易招黑找骂的话题;其次是制作美食的过程,会有简单的教学,比如一些熟练工才知道的小技巧;最后是一些夫妻间的拌嘴。最近有个话题是“包立春怎么还没给桃子姐买热水器”,来源就是桃子姐在冬天洗菜太冷,粉丝们让老公给她换热水器,呼声高到上了两天热搜。
我去翻看了她之前的视频,主要是做菜教学,一开始不露脸,后来慢慢能看到桃子姐一个人,后来慢慢有更多家人出镜。刚开始可能还没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一直平平稳稳,直到今年才开始爆火,多了很多很多生活化的场景,猛涨千万粉丝。
核心就是把老公的“戏份”增多了。大家会质疑他大男子主义,觉得他直男,不懂浪漫,觉得他爱偷懒,不帮家里干活,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反差,比如他会在桃子姐心情低落的时候第一次下厨下面,比如他总是起早贪黑的卖猪肉,比如他其实就是个耙耳朵,有些内容是镜头很难记录的。所以他们身上不仅有美食标签,也会有生活属性的标签,双重身份叠加,带来了更大的人群。
而这些才是生活本色。毕竟生活里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打情骂俏才是枯燥生活里的快乐源泉(?)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到久违了的烟火气,会觉得人生真好(跟之前一些人爱看赶海视频大概是一种感觉了)
还有个点也值得简单聊聊。
不太了解内容行业的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他们要有好几个号呢?专注一个不行吗?
第一种解释是,商学院经典的diversification理论,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损俱损。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咪蒙,通过情绪煽动吸粉百万而最后被封号。
第二种解释,除了规避被封禁或是某些不可抗力因素,小号的存在也是为了吸引更垂直的受众,更有利于商业化。公众号里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深夜发媸的徐老师,除了主号之外还有很多美妆推荐、服饰搭配等的相关小号,爱美妆的去左边,想要了解穿搭的去右边,赚几份钱,还贼精准。
第三种解释可能是,我需要把人设给分开。比如桃子姐大号都是美食分享,如果哪一天发了非美食且过于生活化的内容,有些粉丝可能会觉得这博主变了,从而取关。而大多博主除了每天分享的这些视频内容,他们也是人,也有生活的一面,也有镜头里没有展现的部分,这种小号能够有机会让他们放飞自我(毕竟没有那么多人关注,关注的大多是老粉铁粉),也就刻意在合理的范围内想发什么发什么。
最后聊一聊商业化的问题。
“恰饭”对于每个内容生产者来说都是个不小的难题,也是从小生产者到头部的必经之路。毕竟跑通整条链路才能吃得上饭,而吃得上饭是可持续更新的基础之一(连饭都吃不饱还在创作的人要么是为爱发电,要么是家财万贯吧)而变现也有很多种形式,比如2020年又被推到风口的直播带货,以及一直存在的广告,除此外还有电商等等。
冬冬和37主要是接品牌广告,包括视频内容植入和直播带货;而桃子姐主要是卖自家产品,偶尔也接一些广告植入。
对于大多数博主来说,他们也会纠结,“我是接广告呢,还是带货呢,还是自己做产品来卖呢”,每种选择背后都是权衡。
从商业视角来看,当然是哪种方式ROI最高就选择哪种,大家也会根据不同平台及其流量扶持政策来选择(比如general一点,快手主播大多会跟你唠嗑,直播带货,抖音头部博主好像更多是广告橱窗)
广告需要平衡的就是它的用户体验(毕竟没人会期待看一条广告)以及广告背后商品的质量是否与实际一致,所以当诸多网红都在做测评推荐的时候,那些吐槽品牌的账号就显得独树一帜,粉丝涨的非常快(我年初关注的一位美妆博主已经从100w到600w了)
而自己做品牌就更难了。我很久之前在b站关注过一个男生美妆博主,非常典型的“妖艳贱货”类型,而正是因为这种风格让他distinct,吸引了大量粉丝之后就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其实跟李佳琦想做的事情非常像,先建立类似“丝芙兰”这样的店铺,再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但如果是自己做产品,那么品控、供应链都会是巨大的挑战。因为大多数路走到最后都是要往上游或下游走,要拥有话语权,占据绝对的bargaining power。
我要是几百万大号的博主,我可能会非常焦虑吧,担心广告,担心内容质量不如预期,担心自己有一天创作灵感枯竭了只能靠着套路写作....
所以啊,请大家多多爱护内容生产者(我没有在暗示),这群人其实很难的。
结束这篇前再聊一个人,他叫丁真。因为我爱刷抖音(目前每天控制在30分钟以内),所以他也是我看着一夜爆火起来的。
很多业内人士质疑他的商业价值,从淘宝同款可见一斑,相比网红带货或者明星推荐,他的带量水平非常一般。但他的爆火其实是(我猜测的)明星运作的逻辑:因为长相被众人欣赏,得到大量曝光,再加上后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从而获得与地位相匹配的实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骂,也有人喜欢。
不过他才刚踏上这条路,但这至少是一条看起来挺不错的路,他并没有被淹没在直播带货的浪潮里,而是签了国企,开始好好学习,开始接受更好的教育。
希望他的眼神永远清澈。
最后再回到内容生产者这件事上来。
我们能看到的都是存在幸存者偏差的,有大量的也许是怀才不遇的创作者,他们缺乏这种机会或是运气,当然也有更多是不懂得内容和传播规律的人还在这条路上摸索。
所以十年磨一剑这件事是真的,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时间可能会被缩得极短。让你爆火的同时也把你磨剑的时间窗口缩到极短,所以网红火的有多快,也许凉的就有多快。
做内容是慢工出细活的,你永远也不知道这个视频会不会火,会火的也许永远都是下一条。
让每个内容生产者都保持初心是不太可能的,但我非常希望永远都有热爱内容的人,愿意好好打磨每一条内容,能够以此为生或者把它当成一个小爱好,形成自己的闭环,不断修行。
作者:小馨儿 天天向上的Tina 记录自我成长 复盘 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