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小艾
父母的经济地位决定孩子的生活吗?
穷人和富人的孩子从选择学校的那一刻开始决定不同的未来吗?
最近,在名为《英国版变形机》的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分化》朋友圈、纪录片中,公众两所学校的校长和学生进行了交换体验。
这其实是穷人和富人的孩子的短暂交换。
我们无意评价哪一种学校更好,却看到了真正决定孩子之间差异的,或许不是课堂上的教育,而是课堂之外的「软环境」,是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激发孩子内心「我可以」的信念,是尊重和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
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这些品质和习惯的培养,都给了家庭教育很大的启示。
鼓励式教育,激发孩子的自信
纪录片中,私立学校的校长说:「很多人成功是因为在离开学校的时候,真的相信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任何事。」
自信,会让孩子在前行的路上更坦荡,也更有底气,会让他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更果敢,也更坚定。
自信,会让人生充满无限可能。
而最初将那颗自信的种子种进孩子心里的最佳人选,就是父母。
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中,孙红雷说:「我父母对我的赞赏,让我从小就很自信」。
这份自信,让长相并不出众的他在演艺圈一步步走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曾经看过一段话:
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希望父母能够给孩子这份温暖和力量,给他勇敢追梦的底气和自信。
用心「看见」孩子的需求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中写到:
成年人总认为「童年」应该满是快乐和幸福,然而我们搞错了(或者忘记了),真正的童年是各种元素的混合,不仅有好奇、兴奋和幻想,还有恐惧、愤怒和悲伤。
孩子需要爱和关怀,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看见。
两所学校都在努力去「看见」孩子的需求,去及时地关爱和满足孩子,父母更应该去用心「看见」孩子。
前段时间,英国电视节目《天才儿童》让11岁的华裔葛军备受瞩目。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路过关斩将,成为第四名。
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优秀,但他的父母并不满意,当场表现得很不开心,甚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葛军取得的成绩让她失望」。
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需求,却没有看到孩子的需求:那个11岁的孩子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意那就应该恭喜他,如果不满意,也应该安抚,告诉他「你已经很优秀了,享受过程更重要」。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
当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好的,比如热情和爱;
当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见,就变成黑色的,比如愤怒、攻击,是破坏性的。
你的「看见」,是孩子生命中的暖阳,给他足够的温暖和光亮,照耀着他前行的路,让他绽放出最美的生命力。
自律的人生更容易开挂
《声临其境》舞台上,董卿第一次配音,全程脱稿,无论是电影《办公室的故事》中纯正的译制腔,还是《麦兜响当当》中充满童趣的声音,都惊艳了观众。
惊艳的背后,是多年的自律,更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从识字起,董卿每天朗读古诗,看经典名著,多年后,她依然保持睡前一小时的阅读习惯,这样的习惯早已是刻进骨子里的自律。
自律的人生,更容易开挂。
而自律的养成,需要父母「推一把」。
知乎网友溶水曾经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我小时候家长管得很松,基本就是我想学什么他们都会支持,和很多孩子一样,什么钢琴、画画、舞蹈之类的都学过那么几年,但我没有一样能坚持下来的,现在想起来很后悔。
教育专家程跃博士说,3岁之前用100%正确的力,6岁就用60%,6到9岁用30%,9岁以后用10%就够了,这样孩子就会在早期养成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自律的人生,从给孩子设定温柔而坚定的规则开始。
仪式感,让孩子更幸福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官启军曾建议建立十八岁成人礼,将仪式感化为责任感。
评论区里有很多质疑声,认为成人礼没有实际意义。
或许,一次仪式不足以让孩子们更有责任感,但是,仪式感会激发孩子内心的那份责任意识。
而正如作家林宛央所说,仪式感,会让我们拥有爱的感知力,并用心地去感知这个世界。
母亲很喜欢写日记,记录了我成长的很多瞬间:
7个月的时候,会叫「妈妈」了。
13个月时候,自己跌跌撞撞迈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步。
3岁的时候,第一次完整背诵《春晓》。
18岁的时候,母亲把这些成长日记送给我,作为我的成人礼。
收到礼物,看着自己成长的一个个瞬间,内心充满了温暖和感恩。
德国作家洛蕾利斯曾经写到:
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
女儿出生后,我也开始给她写成长日记,希望把这份对生活的热忱传递给她。
仪式感,会让孩子更幸福。
而家庭的仪式感,无需繁琐,就藏在每天的一句「我爱你」、一个大大的拥抱中,藏在节日里一个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中。
培养孩子化解挫折的能力
美国著名学者保罗·斯托茨曾提出「挫折商」的概念,是一个人化解并超越挫折的能力。
挫折商高的人,抗压能力强,会走得更高更远。而挫折商低的人,即使面对小小的挫折,也很容易放弃前行的勇气。
前几天,吴尊在微博中透露,女儿NeiNei在第一次个人演出中,因表现不佳而大哭。
他说「我会慢慢让她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感受失败的感觉也不是坏事」,而强调在自己心中,女儿一直是爸爸的骄傲。
网友纷纷为他的做法点赞。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考试没有通过、朋友突然疏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我们不可能替孩子一一承受,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他学会去经历,去面对,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并从挫折中努力地自我修复。
挫折商,是助力孩子逆风飞翔的翅膀。
纪录片中,公立学校的学生布瑞特一次次表现出对私立学校的喜欢,那份不舍和无能为力,让人看得心酸,很多网友留言「这个世界真的很不公平」。
的确,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有的人一出生就可以接受这个最好的教育,而有的人拼尽全力才能获得一个普通的读书机会。
可正是世界的不公平,才让奋斗有了价值和意义。
只要努力,就可以大胆地去追寻你想要的星辰大海。
愿我们都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用心「看见」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力量。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爱,底气十足地迎接未知的未来。
- End -
作者:杜小艾,一个少女心满满的妈妈,自由撰稿人,专注儿童心理学研究,跟孩子一起快乐成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