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小说家傅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有很多人不会陌生的故事。就是《促织》部。
故事里的小孩子魂魄化身蟋蟀为父亲在皇帝那里博得了荣华富贵,这样团圆的结局,可谓是善良的作家给与了读者们一点虚妄的抚慰,因为这篇故事的原型是一个赤裸裸的人间悲剧。《促织》里的“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宣德皇帝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孙,他天资英明、聪慧过人,生下来就得到祖母仁孝文徐皇后的宠爱,带在身边亲自抚养,祖父朱棣又手把手教导他天子之道。永乐年间,朱棣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两兄弟展开了激烈的夺嫡斗争,朱瞻基作为皇帝的“好圣孙”是其父朱高炽取得胜利的重要筹码。宣宗继承帝位之后,也不负父祖希望,他勤政爱民、政绩出色,在他的统治之下,明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走上了繁荣发展的轨道。宣宗和其父仁宗的统治被后世赞誉为“仁宣之治”。
不仅如此,宣德皇帝还文采风流尤善书画,他的诗文、书法和绘画都具备很高的艺术水平,比起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徽宗赵佶这两位亡国的艺术家皇帝,宣德皇帝可谓人生赢家了。不过宣德皇帝天生富贵,和他父祖在生活上对物质欲望没有过多追求的简朴作风不同,他在勤于政务之余,也培养了很多富家阔少那般精致的淘气,比如斗鸡走马、养鸽子、蹴鞠、打猎,还有一个小爱好——斗蛐蛐。
宣德皇帝有段时间相当沉迷于斗蛐蛐游戏,他不仅命太监在民间寻访蛐蛐,还下令地方官员进贡优质蟋蟀。根据王世贞的记载,宣德九年七月,皇帝曾千里迢迢给苏州知府况钟下了一道密旨:“比者内官安儿吉祥采取促织。今所进促织数少,又多有细小不堪的。以敕他每于末进运,自要一千个。敕至,而可协同他干办,不要误了!故敕。”这心急火燎斗蛐蛐的猴急范简直跃然纸上。地方官员接到皇命自然是心领神会,马上下达任务层层下压摊派给下级,最后遭殃受累的仍然是底层,于是,苏州一带便掀起了捕捉蟋蟀的“全民运动”。皇帝一念之间,就引发了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明人吕毖在其文集《明朝小史》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悲剧故事:由于酷爱斗蛐蛐的宣德皇帝往江南寻找蛐蛐,当时江南蟋蟀身价倍增、价值千金。苏州有个微末小官收到了上峰要求限期贡精品蟋蟀的命令,只得四处寻访,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的被他找到了一个蟋蟀大王。大喜过望的小官赶紧用家中最值钱的骏马换了过来,小心翼翼收藏在家里准备完成任务。他的妻子看到丈夫居然用骏马换了个小虫子,感到无比新奇,于是趁着丈夫不在的时候偷偷打开盒子,想看看这是个什么珍奇宝贝,没想到一个不小心,弹跳能力很强的蟋蟀嗖地跑掉了。骏马换来的宝贝就这么没影没踪不听见一个响地没了,吓傻了的妻子不知等会该如何面对丈夫,心里又惊又怕一时六神无主,最后干脆上吊自杀了。而丈夫回来后,看到这一切,可谓万念俱灰。蟋蟀跑了没法对上峰交差,妻子死了自己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于是自己也自杀了。
明宣德年间的蛐蛐罐
皇帝一个小小的乐趣,就得无数人拿血汗、金钱乃至生命来填。正如蒲松龄在《促织》篇尾的点评:“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宣德皇帝的英明因为斗蛐蛐而受损,也可谓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