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政财经专栏作家唐诗新
近年来,流行语伴随着某种流行的流行现象而产生,一些流行语也在一两年内不再被提及,就像再次用它的表达方式过时了一样。
但“网红”这个词火了这么久势头不减,网红大军继续扩充,以至于可以充分相信,这个流行词到明年、后年还是个热门词。一些所谓头部网红,比如,某富家公子前女友,线上卖卖衣服,线下跟公子吃吃烧烤,个人收入高的令人咋舌。成功的秘诀无外乎不断积累自己的流量,也即关注度,有了关注度,名气打开,自然来钱。再比如,活跃在抖音上的一些高质视频创作者,也算头部网红,视频画面美轮美奂,焦点自然是这位无所不能的网红,视频旁边植入个购物筐,最后粉丝有没有被诓,下单的人自有感触。在各类网红中,“农村网红”已然成为视频创作的一支骁骑。
农村网红井喷
农村网红大量涌现有其必然原因。从宏观角度看,经济水平的提升、智能试听产品的普及、互联网传播的高渗透,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方式发生改变。做生意本质是沟通,农村网红可并不全为了生意,他们的确未必都有做生意的潜质,但互联网的神奇在于,在他们发现自己可以做生意前,他们自己也许不知道。如此新鲜,如此新奇,有什么理由拒绝?
40年前,中国的农村绝无此现象,那时候人们穿一件花红柳绿的衣服还觉得不好意思,哪怕在今天,村里有姑娘穿个露肩裙子都还是一件恐被戳脊梁骨的事,但如果你是村里的网红,没有人轻视,他们多数人会羡慕。
今年40多岁,家住陕西农村的胡姐(化名)就是一位制作凉皮出了名的网红,她成为网红的时间,也正是带动整个娘家、夫家发家致富的时间,因此,胡姐心里对互联网、短视频有比其他人更隆重的感激。村里人没有不羡慕胡姐用了几年时间给家里盖了新小楼,年收入达几十万,收入不比一线城市白领少。
走进她家小院,数米长的大条幅,印着胡姐手端凉皮、笑盈盈的脸,最具特色的是,她专门定制了一套大红排扣上衣、粗布大绿裤子,一些驱车几十公里,辗转村里难行山路的食客们来到此地,更乐意看她如此扮相唱梆子腔。当然,不可或缺的陪衬自然是胡姐丈夫,扮成过去头戴绣箍的小脚老太,在一旁扭腰舞扇。
只在家里小院表演当然不算网红,能吸引远客抵达,自然是真正的农村网红才有的本事。胡姐最喜欢在快手展示,从一开始一个粉丝做到如今6万粉丝,她谦虚道,这个数“说多也不多”,但令她满意的是,每一个“都是真实铁粉”,她的生意,全靠这些粉丝不断传播,一天在村里加在网上最多销售1000份凉皮。目前,快手、抖音、今日头条等各个渠道加起来,胡姐拥有十几万粉丝。这些粉丝带给胡姐以及全家的改变除了上述提及的一年收入几十万,还有生活的奔头、生活的方式。
胡姐显然比没能深度触网的农村人更有一份别样的生活目标,她早已不再是扛锄耕地的农民,而是一位艺术化制造并售卖产品的农村网红。但胡姐成为“网红胡姐”前,她与丈夫卖了18年凉皮,如果她的思维没能追随时代,胡姐大概成不了令她自己深感“有价值”的网红。
家住安徽某村的一位姑娘牛妞(化名),今年不到30岁,她是一个5岁小女孩的母亲,也是一位在某购物平台拥有11万粉丝的农村网红。牛妞比较胖,但操持农活是把好手,种菜、烧菜样样好,令她成为网红的杀手锏当然还是烧菜。但仅烧菜可成不了网红,她的过人之处是——吃。
吃有什么看头?作为一位女性,她食量惊人,今天一个人吃完一只烧鸡,再喝下一大碗丝瓜蛋汤,明天一个人啃完两个大猪蹄子,从怎么烧菜到报销完那一大盆子肉,把人看到目瞪口呆,从那毫不掩饰也不夸张的吃相上,还引逗的人口水连连。这位姑娘怎么能不夺目?
有很多说法讲网红吃完会催吐,极为伤害自身健康,同时旁观者了解到这些也会觉得恶心。但这位牛妞进补下去的那些驴头牛舌,确实是养到自己身上了,看她红扑扑的笑脸、惊人的食欲,倒也让人赞叹。就算你认为她是在卖力谋求什么,一般还是认为谋求食欲罢了,挺自然,挺滋润。但这种记录饮食过程的视频,粉丝积累到一定数量,也会给自己创收,比如牛妞也会录制一些“开箱视频”,这些一般是商家赞助,至于每则视频下方一连串的食品链接,很明显,含有销售目的。
短短两个月,牛妞在某平台上的粉丝从5万涨至11万,不得不说,牛妞胃动力十分强大。这些关注她的粉丝得到了什么?不外乎要么看牛妞吞下几盘子火鸡面,于是也下单购买那款辣死人不偿命的面,要么就是单纯喜欢牛妞吃饭时的爽利、喷香,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看她视频,如同自己在咀嚼,其实自己没吃,既减了肥还生了津液。
牛妞们到底为谁服务?他们自己,因为成为农村网红已然是一种生活方式,此外,服务于商家,但这种服务目的也是为了养活自己。大家熟悉的农村网红牛人许华升,号称“快手第一草根网红”,据说目前已经身价过亿。
数据显示,从1978年-2018年,中国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至1.7%,贫困人口数量下降至1660万人。如今的宣传语已经不再单单是过去的“要致富,先修路”,而变成了“要致富,先通网”,2018年6月,工信部发布网络扶贫实施方案,提出2020年前,贫困村宽带覆盖率要达到98%以上,这一目标在今年8月业已达成。此举无疑为涌现更多农村网红铺平了道路。
农村网红会火多久
为什么“网红”现象生命力强?因为“网红”就像生长中的藤蔓,利用短视频、长视频,利用各种话题,无论是美食、艺术、琐事,利用各种开放式平台,随时随地上传互联网,将自己的一段旧时间几乎零成本地贩卖给同在互联网中的人们,当这些人在欢呼、惊讶此人数个小时前的行为时,此人又在制造新的旧时间,制造成本如此之低,趣味陷阱掘的如此之深,加上广告植入这些利益分成,兜售这些具有目的性的旧时间之动力更加强劲、制造精力更加旺盛。所以,曾经流行过的诸如“神马都是浮云”这种说法,怎么能比得过受血肉之躯、个人目的、自我趣味、利益分成这辆四驱越野车驱动力下的“网红”?
农村网红现象在各方助力下还会持续迸发能量,因为网红在农村的诞生意义不仅意味着激活农村市场,更是以农村来刺激新消费市场。但农村网红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应当是切切实实的生产要素,最忌讳务虚,只一两个农村网红发家致富甚至成为巨富,如同一片土地只栽种一棵南瓜苗,只长出一个巨大南瓜,完全不够那么多人分吃。遍地南瓜苗也不现实,但这种能长出巨瓜的苗子数量有保障、规范化、流程化,才能实现农产品、当地特色产品外销并激活当地市场。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一点,很多农村网红只是单打独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乡村常住人口5.7亿人,约占总人口42%。不忽略这一庞大人群的最佳方式之一,大概是鼓励更多网红发挥才能,带动市场发展。2018年7月,今日头条发布国内移动互联网首份三农信息白皮书,宣布推出金稻穗计划——未来一年至少投入5亿元补贴三农创作者,助力三农信息普惠。据了解,今日头条目前拥有三万多位三农创作者,2017年这些创作者共发布80万篇文章和40万个视频,全面覆盖三农政策、农业技术、农资农机等资讯类别,总阅读量和播放量累计240亿次。此外,阿里巴巴还宣布启动“村播”计划,将在全国100个县培育1000名月收入过万元的农民主播,号召以主播带货形式帮扶农产品销售。
“走,当网红去”——也许有一天,这句话会刷在县城、农村的白墙上。但当网红究竟会风靡一时还是火爆十几年,谁都不知道。如果农村网红能持续十几年,恐怕已经不叫火爆,而是一项新农村人司空见惯的一项职业。至于下个十年火什么,对思想活络的现代农民来说,那都不叫事儿。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市井财经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商务合作联系方式:127714775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