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走吧!起来。"
5月21日,在双流彭敦。
一群人扛着照相机等设备
360拍!
他们是谁?嗯?嗯?
为什么会出现在彭真?
另一部电影来拍摄彭真
5月21日
电影《憋住别笑》制作组
来彭真的旧茶馆拍摄外景。
据电影制作组称,电影《憋住别笑》是四川方言,接近民生,社会关注度很高,可能会对笑产生共鸣。
具有四川文化特色的彭镇老茶馆及周边古街小巷是其取景地之一。电影取景为何选择彭镇
开拍前,摄制组通过对彭镇群众生活、人文市井文化等方面的认真考察,认为彭镇质朴、原始、纯真的生活方式与电影主题相契合,将通过镜头展现这被世人忽略的城市一隅。
电影好久上映呢
据了解,《憋住·别笑》将在2020年夏天上线,保守预估播放量在5000万次以上,届时,上千万的观众将在电影画面中领略彭镇老茶馆、老街、水码头悠久的历史文化。
双双还了解到
影片的片尾将以字幕形式
特别鸣谢成都市双流区委宣传部
以此感谢双流区
对该片的支持与帮助
说到彭镇老茶馆
那你要晓得
这是国内唯一一家
能在凌晨4点半
喝早茶的老茶馆
是的,就在咱双流彭镇
它可是从清末营业至今的哦
它完整保留了
川西老茶铺的传统和特色
颇有民国遗风
独特的建筑风格与人文环境
令其风靡国内外摄影圈
很多名人和外地朋友
不远千里“打飞的”来这里
感受老成都的魅力
如果你还不是特别的清楚
咱双流彭镇的老茶馆
那双双今天就再给大家摆一摆
。
。
。
“若有‘时光隧道’可通古代成都,从灯火辉煌的大街忽然跨到千年前月明星稀的解玉溪岸,隔墙听见寺僧晚唱梵呗,钟磐悠悠。若召迷魂归去,我愿留在那里,不再返回……”
这是著名学者流沙河在《老成都·芙蓉秋梦》一书中发出的感叹。这位耄耋老人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留在成都,自称“货真价实的成都人”。
↑《老成都·芙蓉秋梦》书照
一千年太过久远,老先生所指的“时光隧道”恐已被芙蓉的落华和岁月的洪荒所淹没。
那往前上溯一百年,百年前的老成都会是怎样一番时光不老,岁月静好?
如果真要找寻一条通往老成都的“时光隧道”,
双流区彭镇观音阁老茶馆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茶
茶香一缕 市井百味
馆
↑双流区彭镇观音阁老茶馆。王进摄
↑通往老成都的“时光隧道”。王宏摄
成都民俗文化的“大熊猫儿”
提起老成都,沉浸在成都人血脉中的民俗文化总是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川剧变脸、蜀锦工艺,还是府河号子、西岭山歌、火龙灯舞、新津灯迷……其品种之盛,真好比“和尚敲木鱼——多多多”。
↑魅力四射的成都民俗文化
而要论最具成都特色的民俗文化,这句民谚已给出了答案:“一市居民半茶客。”
↑成都博物馆展示的老成都茶馆场景(模型)。李智达摄
成都人到底有多爱泡茶馆?“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江南十步杨柳,成都十步茶馆”,这两句“言子儿”(方言)就足以说明。
↑上世纪50年代成都温江县茶馆。新华社记者孙忠靖摄
据流沙河考证,早在一千多年前,成都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家茶馆;在唐代,成都便已成饮茶之风。另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末成都街巷有500多条,茶馆就有400多家,到了上世纪30年代,茶馆数量更是增加到了近600家,每天茶客人数高达12万人。
↑80年代成都大邑县赶集农民在茶馆里品茶,摆“龙门阵”。新华社记者孙忠靖摄
↑80年代成都百花潭公园茶馆。新华社记者陈捷摄
有人说,成都本身就是个大茶馆,揭开茶盖儿,浮现的都是活色生香的生活场景:谈生意、约牌友、会恋人、看球赛、冲壳子……成都人一生中许多大事小事都在茶馆里完成,氤氲的茶香也凝聚了成都人的豁达开朗、潇洒自如。
↑80年代成都新津县乡村茶馆。新华社记者陈捷摄
↑90年代成都茶馆:许多生意人把茶馆当做了解行情的场所。新华社记者熊汝清摄
今天成都的茶馆依然很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不胜枚举,但仍能留存老成都味道的却早已茶香沓逝,凤毛麟角。
然而在双流彭镇观音阁,却还难得的保存着一家原滋原味儿的成都老茶馆——这座被世人称为“中国唯一保留完整的老茶馆”,因其老得“金贵”、老得够味儿,也被称作成都民俗文化的“大熊猫儿”。
走进这家老茶馆,恍然间你会发现自己已踏进了“时光隧道”。
↑我有茶,你有故事吗? 童心未泯摄
观 · 老茶馆
老茶馆坐落于杨柳河畔、人民桥旁,两条巷弄的尽头交汇处。一座简简单单的平房,木柱木梁,灰青小瓦,没有店名,也没有招牌,两面临街,前后门口全是长长的木质旧铺板。去到街口,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跃然眼前。
↑老茶馆前门。李旭摄
据传,茶馆原址是一座观音庙,修建于明代末期。从明末到150年前,彭镇发生过三场大火,整个小镇几乎化为灰烬,唯有此宅幸免于难。当地人认为是菩萨显灵,从此便香火鼎盛,取名观音阁。民国初期这里变成了茶馆,“观音阁老茶馆”因此得名并延续至今。
如今的老茶馆,“观音菩萨”早已不见踪影。往来的茶客络绎不绝,让这座三开门的穿堂屋里人头攒动,宛如当年香火鼎盛。
跨进茶馆的木门槛,脚下是一条“千脚泥”铺就的通道——“千脚泥”即为洼泥路。茶客多了,行走的痕迹久而久之形成了凹凸的纹理,地面的坑洼不平但虬劲有力,宛如旧时光蔓延的根茎。
↑岁月留痕。钱小平摄
屋子正中央是一方斑驳的老虎灶,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溜盖碗儿,几把铜水壶呲呲地冒着蒸汽——这便是老茶馆最具代表性的“三件头”。四周的竹木桌椅已几经风霜,仍等候着每一位茶客的到来。
↑老茶馆“三件头”。李旭摄
老虎灶旁的大石缸里盛着水,这从地下深井汲取出来的水泡出的茶清澈甘甜,令人回味无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据说这泉水能把彭镇人的心凝聚在一块儿。
↑冬日暖阳。王宏摄
老茶馆斑驳的四壁仍有历史的印记: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海报口号……置身其中,让人仿佛穿越到好几十年前。
↑墙上留存着历史的记忆。木马摄
竹编的墙、泥糊的壁、石灰刷白的墙面子已脱落了大半……时光的痕迹结结实实地刻画在这里的每一个物件里。这些老旧的木门、木柱和木板顽强地挡住了市井的喧嚣,为老茶馆珍藏着属于旧时光的静谧。
守 · 手艺人
老茶馆凌晨4:30便开门生火烧水,布置茶椅,为的是第一批早茶客们能在半个小时后顺利入座。
↑凌晨4点半,老茶馆就开张了
在计划经济年代,观音阁老茶馆还属于集体经营。1995年,李强从姑姑手中接管了茶馆,如今已经营了23年。
为了保留老茶馆的古老风貌,李强拒绝了很多现代化元素的进入。茶馆至今也没有风扇、空调,不发展茶以外的任何副业。这里仍然沿用最古老的盖碗茶,以求带给茶客们最纯粹的味道。
“我今年54岁,准备干到70多岁直到干不动为止,我大儿今年26岁,二儿18岁,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他们当中能有人子承父业,把老茶馆经营下去,但现在年轻人的想法多,一切随缘吧!”李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茶馆老板李强
李强认为,茶馆老板与茶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大家能在人群中一眼找到他,李强别出心裁的设计了一副特色装扮:只要是熬得住的天气,他都会光着上身,围个围裙,戴着红色大耳机,拿着老式的铜开水壶为茶客们倒水。
↑李强秀绝活儿
↑空中画心
↑茶馆的伙计也功夫了得
茶馆历来是个小江湖。旧时成都茶馆内手艺人云集,除了卖茶的,还有卖报的、擦鞋的、修脚的、剃头的、掏耳朵的……如今这些场景在别处已很少见,但在这里仍能体验一二。运气好的话,在老茶馆还能碰到茶客们自发组织的打围鼓活动。
↑打围鼓。丁浩摄
打围鼓又叫川剧坐唱,玩友围坐在一起,手执板鼓、堂鼓、川鼓、马锣等各类乐器,自吹自打自唱,好不热闹。
↑茶馆一角。崔建蜀摄
有时,掏耳朵的师傅会进到茶馆,摇晃着手中的家什,发出特有的细碎叮叮声,以招睐顾客。“掏耳朵”作为成都休闲文化的一大特色,被称为人生的三大“销魂”乐事之一,你只需坐上躺椅,闭着眼睛,就能享受手艺人为耳朵做半个小时清洁SPA的舒适时光。
↑“掏耳朵”。李旭摄
茶馆的西门口搭建了一个理发铺,每天早晨7点开门。理发铺的设备古朴而简陋——一把可收放靠背的老式木椅,一面挂在墙上的方镜子。理发的人半躺在椅子上,热毛巾敷着脸,机械推剪卡卡地从头发上掠过,剪出齐整的发型,还有刮胡子、擀盘子(刮脸)、剪鼻毛、清眉毛、洗眼睫毛等服务,何等惬意!
↑老式理发铺
茶馆东面的街道宽一些,开设着打铁铺、弹棉铺、五金铁皮、酒肆等店面,这些传承下来的市井生态,与老茶馆相映成趣。
↑补锅匠。李旭摄
↑弹棉铺。李旭摄
杨柳依依,柔波粼粼。传统手艺在这一方天地下别有一番滋味,老手艺人们也依旧在此处坚守着情怀。
↑杨柳河景。李旭摄
品 · 慢生活
喝茶、打盹、抽烟、摆龙门阵……仿佛只有踏进老茶馆儿,茶客们一天的生活才算真正地开始。每天一大早,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都会过来“打卡”,在茶香和叶子烟的烟雾缭绕中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慢生活。
↑邂逅旧时光。新华社记者金马梦妮摄
“民国28年成都挨炸弹那年(1939年日军空袭成都),我就在这里喝茶了”,点燃一杆叶子烟后,96岁的老茶客钟光群打开了话匣:“那时我还是一个小伙儿,正学做铺盖面儿(纺织)手艺,一晃都70多年了。”
↑钟光群讲诉老茶馆的故事。王际庆摄
“这里人多热闹,茶水好,现在我呆在这里的时间比在家里都多!我每天天不亮就过来,喝到中午,吃了午饭又过来,每天喝两盘茶,一天不喝就浑身不舒服。”
“现在我腿脚不灵光了,从家到这里两里路要走个把小时。老伴今年92岁了,以前常常陪我来,现在她走不动了。”说到这里,老人刹住了话头,双眼微闭,仿佛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在这里,茶客们偶尔还会打打长牌。长牌也被称为“川牌”,比普通的扑克牌窄而长。牌面印了小拇指大小的椭圆点,或红或黑。四川长牌据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所创造,它的玩法千变万化,吃、碰、滑、偷、召等手法千变万化,玩起来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独具特色的四川长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茶馆的生活平淡而从容地进行着。数十年下来这里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比如每个老人在茶馆都有固定的位置,有时老板不能准时开门,茶客们就会自己开门,生火烧水。
↑亦客亦主。张文明摄
↑亦主亦客。王宏摄
川西人最爱喝花茶,也有喝素茶的,但总不如喝花茶的多。
一碗茶,可以喝一早,也可喝一天。没有人催促,没有人吆喝,舒服就好。
↑茶香氤氲。王宏摄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浮躁的人心,不管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坐进茶馆,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这里不仅可以喝茶,还可以喝当地土烧酒和各色泡酒。若要下酒菜,只需招呼一声,隔壁小馆子就立马将热气腾腾的土碗菜端过来,呷两口小酒,品地道的农家川菜,日子过得悠哉悠哉!
↑少来夫妻。李旭摄
↑老来伴。李旭摄
近年来,老茶馆也引来许多年轻的茶客,其中不乏摄影爱好者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游客。相机“长枪短炮”的快门声成了这里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专程来拍老茶馆还是取景拍电影、婚纱照,老茶客们早已司空见惯,依旧气定神闲,自带“主角光环”。
↑老茶馆令摄影爱好者兴奋不已。王宏摄
慕名前来采风的还有李伯清、崔健、陈果等名人“大腕儿”,来到这里,他们倒成了学生和“粉丝”。
↑艺术家李伯清在“观音阁”向老茶客们寻当地掌故
“彭镇老茶馆在国内名气不小,在国外的名气也很大,外国友人往往组团前来,最多的一天我们接待了20多个国家的朋友,他们说老茶馆最吸引人的并不在于这里物件有多么老旧,而在于它保存完好的人文色彩。”李强不无自豪地说。
↑神奇的体验。倪伟摄
时光飞逝,老茶馆的时光却近乎凝固;岁月变迁,老茶馆的岁月却波澜不惊。成都的慢生活千百年来如是,老茶馆的茶香也仍将随着这光阴的交错氤氲、绵延。
水沸茗香,人生如茶。走进老茶馆,沏上一盏茶,让茶香携着悠悠的时光,去体味生活的情趣,让茶叶释放淡淡的苦涩,去品尝和化解人生的艰辛……
↑岁月静好
↑乐在其中
彭镇老茶馆儿
一方适合“和往事干杯”的地儿
这里没有霓虹幻影
车马喧嚣
没有梵呗晚唱
钟磐悠悠
有的只是人情流淌
市井百味
茶烟袅袅
↑水沸茗香,人生如茶!童心未泯摄
彭镇老茶馆儿
通往老成都的“时光隧道”
一盏清茶,香飘百年
时光,泛黄了茶壶
岁月,斑驳了老墙
更厚重了文化
而这百年如一日的坚守
却分明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
……
来源 双流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