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惊雷》现在有多火。比任何歌都火!”这是MC 6度对杨坤的疑问的反应。
的确,《惊雷》日前日前被众人争相模仿,火遍各大短视频平台,有着居高不下的播放量和热度。此前,杨坤在抖音直播间提及了歌曲《惊雷》,直播中杨坤说道:“《惊雷》这首歌我那天听了一下,我听到这首歌真的是给了我一个惊雷,这谁唱的,我好奇怪啊,真是一声惊雷把我劈醒了,这要歌没歌,要旋律没旋律,要节奏没节奏,要律动没律动,就给你一惊雷就给你劈那了,神马东西!”
而在杨坤diss《惊雷》后不久,这首歌的原唱作者MC六道也是出面进行了回应,先后发布多个短视频进行阐述,称“音乐没有高低之分,存在即合理,有这么多人喜欢《惊雷》就说明大家感受到了快乐,给人带来快乐的音乐就是好音乐,《惊雷》比您任何一首歌都火”。
神曲《惊雷》的火爆着实“惊”了大家一把,杨坤和原唱MC六道的一番争论则让这首歌更加出圈,一边是居高不下的播放量和热度,一边是它到底算不算音乐的争论,让大家感到不解的是,为啥《惊雷》就火了?
不算音乐的音乐,却给了音乐圈一声“惊雷”。不太好去评判《惊雷》算不算音乐,但至少算是一种艺术形式吧,而正是这种艺术形式却给了音乐圈一声震耳欲聋的雷声,这雷声不仅仅是因为歌曲本身的火爆,更多的是带给音乐圈更多的反思。
- 新兴“艺术”为何如此火爆?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分析问题,也不能用局限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或许杨坤心中的音乐和MC六道心中的音乐,是不一样的。杨坤本没有什么必要对六道的《惊雷》做什么评价,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就拿非议颇深的丑书和射书来说吧,是天马行空,是标新立异,是独树一帜,还是精神病发作?既然有人喜欢,有人拍手叫好,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而这些新兴的“艺术”又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大众化和多样化,艺术不能只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少数受众所接受的单一的表现形式。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们形成了对“快”的追求,看名著只看精简版,想学东西只想报速成班,而“快餐文化”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惊雷》这种喊麦式的快餐文化刚好顺应了大众对“快”的需求,一夜之间犹如潮水般扑面而来,满足大众猎奇心理的同时,带来短暂的快感,同时引起受众思维情绪共鸣。
- 新兴“艺术”该如何立足?
绝大多数网友都力挺杨坤,说喊麦就是无脑人士上了头,魔性大发,要意境没意境,要内涵没内涵,一些神网友甚至总结出了喊麦的神套路,还“套公式”即兴创作了一首,信手拈来,却又朗朗上口:大家好,我是MC杜甫,一首《春望》送给大家:国破那山河在,城春这草木深,感时我花溅泪,恨别它鸟惊心。如果照这个套路,谁还不会喊麦了?
而最近又爆出《惊雷》词和曲均系抄袭,使得歌曲更加饱受争议。还记得曾经爆红的《离人愁》吗?作者李袁杰声称歌曲是原创,却不通乐理,最后被爆出是拼接抄袭而来,当初火爆全网的歌曲,为何现在销声匿迹?只能说,这种拼接抄袭的艺术作品,来的快,去的也快,犹如没根的大树,无法经受风雨的洗礼,终将凋零。
所谓“存在即合理”,通俗而言就是“事出有因”,但事出有因并不代表正确,这完全是两码事,用“存在即合理”的诡辩言论来论证歌曲的正确性,似乎并不太合适。音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有经典与糟粕之分。所谓的喊麦文化,其内容无一不是征战沙场,弑神除魔,最后独得天下,为我一人所有,意思存在误导,还记得曾经爆红的喊麦《一人我饮酒醉》吗?最后惨遭封杀。
快餐式的喊麦表演,自然是不可能成为长久的经典,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作品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引起受众的情绪共鸣。就像上不了席面的臭豆腐,虽然没什么营养,但是图其口舌之爽,依然不乏其人,这大概就是喊麦的价值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