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能力是观察美、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蔡元培曾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简单地教会孩子一门艺术技能,而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于人的情感与心灵,逐渐将高雅的审美趣味渗入到学生们的心中,让孩子们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审美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海量高水平审美信息的输入。学校是美育的主阵地,而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抖音等短视频的兴起,丰富了美育的场景,正在成为新时代艺术普及与美育的新平台,让“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为可能。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抖音短视频联合启动了DOU艺计划。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短视频艺术传播研究报告——《网络绿洲-短视频艺术普及与全民美育研究报告》,揭示了短视频的艺术传播特性,并让公众看到了短视频在助力全民美育、提升全民审美情趣方面的特殊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表示,人人都有艺术梦,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成功降低了大众创作艺术、欣赏艺术、分享艺术的门槛,为圆梦“人人都是艺术家”创造了技术条件。而作为DOU艺计划的合作发起方,北师大作为国内综合性大学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全艺术学科覆盖的艺术教育平台,将为开展全民美育、提升艺术教育的“大众性、公共性、公益性”提供专业基础。“‘DOU艺计划’,实际上是北师大和抖音对大众亲近艺术这一时代需求的联手回应”。
1、短视频让艺术不再高冷
还记得去年国际博物馆日的《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吗?唐三彩胡人化身poppingdancer跳起了拍灰舞,rapper兵马俑为中国icon秦始皇打call,连人面纹方鼎都开始玩起了98k电眼……磨炼千年的外表和按捺不住的灵魂,有网友们大呼过瘾,看了10遍以上。或傲娇、或精致、或呆萌,这些平日里严肃的文物,化身可爱的文物宝宝,瞬间成为了网红。
这是抖音与国内八大博物馆合作的一个短视频,虽然只有1分42秒,但播放量达到了7.6亿次,要知道大英博物馆2016年全年参观总人次才642万。
作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交短视频平台,依托新鲜、趣味、个性化的内容玩法和互动形式,借助技术力量,抖音的社交玩法让艺术充满趣味性的方式更贴近大众,并激发大众的参与和互动。
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中,有大量不同类型的短视频内容。截至2019年7月,抖音日活跃用户数3.2亿,平台8大艺术门类,音乐、舞蹈,影视,建筑,书法、戏曲、雕塑、绘画内容短视频总数1.09亿条、累计播放量超6081亿、点赞量超201亿、转发分享量超3.9亿、评论数超7.7亿。这些艺术类内容,已成为抖音内容生态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上的音乐背景是其标志性的内容特点,其他门类的艺术形式与流行音乐背景混搭,或动感跳跃或趣味十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魔性效果。比如,#皮一下很开心#话题挑战活动中,传统文化皮影戏跨界混搭各种流行 BGM,孙悟空、玉皇大帝、杨贵妃等“跳”起了十分流行的舞蹈,传统皮影文化被重新演绎,话题挑战赛吸引了40.5亿次的播放,年轻人们踊跃参与模仿皮影人物跳舞的挑战。
抖音的传播特性,形成了一种基于短时、碎片、互动的审美效应生成模式,让难以触达社会公众的传统艺术、高雅艺术,通过短视频的艺术生产与传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全民艺术美育的传送。
短视频的热播吸引了越来越多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同时又不乏娱乐精神的文艺工作者的参与,将短视频作为重要的艺术推广平台,有主题、成规模地制作生产艺术视频作品,普及艺术技能和知识。
著名京剧演员王佩瑜在抖音上积极分享自己的在台前表演、台后化妆的过程,为大家介绍京剧的服装道具、表演技巧。“很多人觉得距离京剧很远,不了解京剧,其实是缺乏一个接触的渠道,而像抖音这样新型的平台,其实在传播国粹上有着巨大潜力。要通过年轻人接受的方式把京剧带到他们面前。在抖音上用娱乐的方式做碎片化的推广。欢快轻松,年轻人接受度高,这就是一种成功方式。”
2、努力打造网络文艺绿洲
网络文艺充满生机与活力,涌现了大量反映时代、刻画现实、充满正能量的良心之作,但是也不乏为了博取眼球的、低俗趣味的不良之作。
根据2019年5月发布的《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短视频用户达到6.48亿,是网络文艺重要的创作和欣赏平台,体量巨大、影响广泛。如何在艺术价值上改善网络文艺的发展质量,是短视频平台需要考虑的。
为此,《网络绿洲-短视频艺术普及与全民美育研究报告》提出将“绿洲”(Oasis)作为短视频艺术传播的价值取向,赋予其追求创意(Original)、传达美意(Aesthetic)、汇聚诚意(Sincere)、典型写意(Iconic)、彰显敬意(Sacred)等内涵。
这既是对短视频正在探索的艺术传播理念、路径、方法的形象化表述,也是对短视频艺术传播发展道路的一种期待。
短视频艺术传播不仅要接地气、接人气,使之具有广泛更多公众认可度,市场认可度,还要“追求创意”的表达。抖音创作者@碰碰彭碰彭便是追求创意的突出代表,在其点赞量最高的“用中国乐器弹西班牙的曲儿”短视频中,她身穿国风服装,以一把古筝在法国街头演奏西班牙爆款神曲《Despacito》。她对《刀剑如梦》《男儿当自强》等国人高认知度的古风歌曲的演绎,在异国街头获得了广泛认同。一个人、一把琴,@碰碰彭碰彭用别具一格的风格识别,抖出了“国乐范”,在审美多元、众口难调的短视频用户中深入人心,正体现了网络文艺传播对独创性、特异性的需求与期待。
面向公众“传达美意”,也应是短视频平台的艺术追求。记录美好生活是抖音的理念,不难发现,传统文化、俊男靓女、美景出游、可爱萌宠、抖音用户所展示的富有时代气息、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使艺术传播的实践更好贴合“美好生活”理念。虽然都是基于技术算法制定整合营销策略,但抖音有意识地注入美意,提高审美意识,调动与引导用户进行艺术传播。
与博物馆、历史古城的合作,是短视频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动作。通过与博物馆的合作,让公众在感受到文物样貌之美,感受历史的活力与动感,从而在理性层面获取丰富、有趣、有意蕴的艺术文化体验。这是正是短视频平台“汇聚诚意”,增强国人文化自信的积极传播探索。在抖音于国内APP发起“跟着抖音游西安”,于TikTok等国外平台在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上线“Take Me to Xian”活动后,活动一周国内外总浏览量超过2亿,并获得了超过1400万赞。其中,西安兵马俑主题贴纸上线3天,便有超过6万外国用户使用。这类活动,提供了受众的文化自信,也促成了跨地域、跨文化的积极传播,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欣赏、对话与交流。
短视频对现实生活中微小却真切的生动观察,包含了真情实感传播快乐的内涵。比如,反映普通人日常文艺生活的“爷爷奶奶齐跳拍灰舞”“少年夫妻老来伴”在抖音上分别获得430.7万、及324.6万的点赞量,平凡的生活激起了受众的广泛共鸣。
“彰显敬意”、点亮美好生活,也是绿洲重要内涵。“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从美学的视角解读,仪式感常指人们在仪式活动中产生的审美情思与审美形态,比如崇高景仰、神圣感恩等。近年来,抖音等短视频有意识加强了中华传统节日的话题引导,从而增强了短视频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2019年春节期间,与父母“抖”在一起,成为过年情感交流的新方式,使用春节贴纸拍摄短视频成为了拜年的新年俗。
3、抖音助力全民美育
美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从戏曲的水袖长歌、灯影秦淮,到书画的水墨丹青、挥斥方遒,从非遗的匠心独运、博大精深,到音乐舞蹈的余音袅袅,炫彩夺目,通过对传统艺术的简易化、通俗化处理,再借助趣味性的形式,使这些内容更加贴近公众的注意力与兴趣点,从而实现广泛的传播影响力,让用户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美育提升,不仅在于大量接触美的艺术内容,也离不开互动与参与。而短视频的传播特性为审美互动与参与提供平台。
知识传播的社交化与日常化是新媒体时代的知识传播核心表征之一,短视频的制作场景多为参与感极强的日常场景。这些日常化的真实场景往往会引发受众较强的代入感,引发互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网民的艺术素养,营造了全民审美的网络氛围。
日常生活场景具有伴随行、便利性、非仪式感等特征,也降低了创作者的门槛,为越来越多的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创作和传播艺术提供了全新的网络空间。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观看艺术内容之后,结合抖音提供的音乐、贴纸、道具等技术,进行艺术的模仿或者二次创作,推动了公众了解艺术,认知艺术,提升艺术修养。
音乐是抖音最重要的内容,众多音乐爱好者入住平台,成为“抖音音乐人”,其中就包括不少草根音乐创作者,他们的创作的作品在抖音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抖音用户@一个大金意,就是来自浙江音乐学院流行演唱专业4811寝室的四位女生,四个女生在宿舍录制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不加修饰的宿舍原生态场景,加上高亢动听的嗓音,让四个女生收获了600多万粉丝。
为了助力全民美育,短视频平台在后台做了很多看不见的工作。根据相关性特征、环境特征、热点特征与协同特征,抖音用算法推荐系统筛选有能力产出优质内容的人,助推优质艺术内容广泛传播。将个人用户的文创内容生产能力和公众的心理需求与互联网平台的渠道优势、分发能力与表达机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根据DOU艺计划,抖音将针对艺术类短视频创作者推出长视频权限、定向流量池等激励政策,以号召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在平台积极创作艺术类短视频;发起“人人都是艺术家”系列挑战,进一步激发平台普通用户的艺术热情;同时,北师大艺传学院等国内外艺术院校和机构则将派出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戏曲等领域艺术家成立“抖音艺术顾问团”,以确保抖音艺术短视频内容的品质。
当艺术与大众之间仍然存在鸿沟,与艺术同为人认知世界方式的互联网,能为艺术做些什么?抖音正在交出自己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