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辛需要得到新的称呼。
鸽子神。
为什么
计划明年上映的《阿凡达2》将延期一年,其他续集也将依次延期。
这不是卡神第一次鸽了。
回顾一下他这些年的四连跳。
最初,《阿凡达2》定于2016年12月上映的。
结果在2015年的时候,卡神发消息说:
不好意思哈,我刚刚出门,这边有事耽搁了,再等一年马上就到。
结果隔年又说,2017有点困难哦,2018我保证到。
结果临到了2018,卡神又说,不行不行,再给我两年的时间……
再鸽了,2020,谁不来谁孙子!
然而迪士尼最新的日程显示,上映计划是这样的——
《阿凡达2》2021年12月17日
《阿凡达3》2023年12月22日
《阿凡达4》2025年12月19日
《阿凡达5》2027年12月17日
还真是连上映年份都充满科幻感的科幻片……
网友们坐不住了。
能怎么办,还不是只能选择原谅他。
毕竟是詹姆斯·卡梅隆。
毕竟是《阿凡达》。
上映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来回顾。
它为什么伟大。
《阿凡达》
Avatar
大,不大
在正式上映前,这部电影曾有过几个暂译名。
有直译为《化身》,有更具商业感的《天神下凡》。
但最终,还是定了当时没人听得懂的“阿凡达”。
事实证明,只有平庸的电影才会需要一个响亮的名字。
而真正牛逼的电影,会让“牛逼”从此又多了一个同义词。
《阿凡达》的牛,在于它的自我完备。
没有原著依托,但有一本指南——
《潘多拉星球生存手册》。
此书详细介绍了《阿凡达》的世界观,从动植物、到人类科技、到语言文化……
为拍《阿凡达》,卡神广纳贤才。
请了艺术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
严谨到什么地步。
外星语言有词汇、字体和语法;
外星生物应该色彩艳丽,所以他们研究了热带鱼、箭毒蛙的颜色;
外星地形壮观奇特,所以他们特地考察了桂林、张家界等喀斯特石灰地貌;
外星人的表演必须靠近动物仪态,所以他们专门请了一位动物表演师……
世界这么大,啃它费劲。
卡梅隆愿意费劲,但他知道,观众不愿意。
所以,卡梅隆带领我们走进这个大世界,依靠的全是一点一滴的小工夫。
小即是大。
《阿凡达》里的细节数以万计,你不可能一秒全部丢给观众。
首先我们飞过云层,去到人类基地,然后我们离开基地,进入丛林,但你得在白天去。然后我们慢慢地,把你带进潘多拉越来越外星的感觉。
卡神手中的提线,是一步一步把你牵引进那个世界的。
有的细节看似无关。
男主刚来到潘多拉星球时,见到了一辆巨大的卡车。
镜头对准的是卡车轮胎上,几支彩色的箭。
这告诉你有战争,有无法跨越的实力差距。
有的闯入画面半截。
男主刚来到基地,一辆车差点撞到他。
里头装满了导弹。
这告诉你,人类与自然的相处方式,是用军事手段的。
武器常常对准弱者。
这种横冲直撞、狂妄自大,最终威胁的也是自己……
有的是游离主线的闲笔。
故事中的集团领导在玩高尔夫。
假草假洞,暗示他对自然的不屑一顾。
也暗示,他对真情实感的轻视,喜欢纸上谈兵地看问题。
再看故事中的科学家的出场。
第一句,就是要烟。
她的烟瘾,暗示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和焦虑,也暗示性格中的软弱——
一个伏笔,奠定了她之后无法挺过重伤,无法转生成为阿凡达的结果。
一如萨满评价:“她非常虚弱。”
知道Sir最喜欢哪场戏么?
那是男主第一次在野外过夜,害怕自然的他,点燃了火把。
潘多拉星人救下他之后,把火把扔到河里,顿时一片漆黑……
但,也就是在这一片漆黑之下。
他才第一次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有时候,要发现美丽,你得先放下武器。
有时候,要看见色彩,你得先忘记固执的偏见。
新,不新
潘多拉星球,位于阿尔法半人马星系,距地球4.37光年。
阿尔法半人马星系有三个恒星:两个类似于太阳的恒星,一个红矮星。
是不是好熟?
没错,就是刘慈欣《三体》的三体世界。
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一个有可能出现生命的真实星系。
△ 潘多拉星球上天空中巨大的星球,来源于他们对该星系的天体运动推测
从这,你可以看出卡梅隆对《阿凡达》科幻的要求。
新,但必须有迹可循。
2009年,美国《大众科学》写过一篇文章《阿凡达对照:所有科幻未来都是真的》。
我们这网站有好多看起来很遥远的概念,《阿凡达》居然把它们复现了出来。无怪,最好的科幻作品通常都以现实世界为基础。莫非,詹姆斯·卡梅隆会看我们网站?
比如说机甲外骨骼。
又比如说“阿凡达”科技,用意识控制新身体也不是空穴来风。
“卢克手臂”,一种连接人体神经系统的假肢——只要你“想”拿什么,它就会伸出去拿什么。
不止科技。
《阿凡达》还衍生了一个丰富多态的潘多拉星球。
你在上面看到的,全都是地球的投影。
比如魔鬼鸟,就是“外星的鹰”。
1999年,《泰坦尼克号》之后,卡梅隆做过一段时间“全职探险家”。
他勘测了沉到海底的泰坦尼克号,拍摄了几部海底纪录片。
你不知道的是,他把好多海底生物放进了自己的《阿凡达》世界里。
外星生物?哈哈,其实就是地球生物。
在这些探险之后,我开始真正感谢这些存在于海底的生物。
这些生物基本上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外星生物。
而外星人也一样。
刚开始设计的时候,他们的外星人都有点奇葩。
有的像爬行动物,有的有触角,还有的简直来自恐怖片。
这时候,卡梅隆觉得不对劲。
如果外星人不能美,不能让观众喜欢,那么,它们的爱情故事就不能感人。
他希望观众会觉得还挺美的,“我希望成为他们一员”。
所以,他决定,让外星人结合地球人的特征和动物的特征……
他甚至请了一个雕刻师,把他们设计的外星人做成雕塑,来感受那种真实质感,以及,这种体态之于人的直观感受会是怎样。
《阿凡达》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丛林世界,但所有表演都是在棚里拍摄的。
你可能觉得,好方便,完全不需要跑到丛林里去。
卡梅隆不这么想。
在《阿凡达》开拍之前,他安排剧组所有演员跑到夏威夷,真的在丛林里排演了一遍故事。
而且,必须穿戏服。
所以,当你的角色要裸着上身在丛林里跑来跑去,你就得这么做一遍。
为了什么?
光脚踩在泥土的感觉。
挣扎在湍急流水里的感觉。
感受,感受,感受……
故事亦然。
说到底,潘多拉星球的故事,就是地球往事。
16世纪,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他们发现新大陆的历程,也是印第安人的苦难历程。
据统计,殖民时期,西班牙所属的领地有1300万印第安人被杀,巴西地区有大约1000万被杀,美国西进运动中又有100万左右印第安人被杀。
人对自然的征服。
人对更自然形态的文明的征服。
会停止吗?
哪怕仅仅只是一部科幻电影。
《阿凡达》也要用最震撼的方式给出回答。
俗,不俗
文明对文明的残忍,也是《阿凡达》的主题之一。
印第安人当然也反抗过,用弓箭和长毛。
科技的鸿沟,终究难以跨越。
《阿凡达》用“神话”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结局——
人类主角良心发现,加入土著反抗的行列。
自然的神秘力量显灵,最终战胜了侵略者。
这也让《阿凡达》多年来,一直被诟病俗套。
文明的冲突。
双方阵营的男女坠入爱河。
先进文明的一方(通常是白人男性)改宗土著文明,重新塑造自己的精神血脉,并成为了原始部落的英雄。
这样的故事,早已被拍过太多次:
《风中奇缘》《与狼共舞》《最后的武士》《兵人》《太阳盟》《第五惑星》……
不可否认,《阿凡达》没有史诗的分量。
不像《指环王》,承载着托尔金的历史积淀;也不像《权力的游戏》,有着错综复杂的人性较量。
《阿凡达》有的,只是一个好莱坞“原型”。
但注意,原型并不意味着陈腐。
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曾经提出一种“原型”的概念。
原型,指神话、宗教、梦境、幻想、文学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它源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体潜意识。
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调用原型,来讲述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
然而。
在通俗易懂中,能激起大众多强的感情共鸣。
这,才见功力。
而《阿凡达》的大胆在于,它赋予了主角一个极其矛盾的身份——
叛徒。
身为地球人,率领潘多拉星人反过来和人类开战,是个不折不扣的“人奸”。
背叛自己的种族感觉怎样
△ 大反派对主角说的最后一句话
题外话,男主角敲定的是萨姆·沃辛顿,但当时争选这个角色的,还有“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
但卡梅隆看中了名不见经传的沃辛顿,就算投资方一直反对,依然为他撑腰。
他在萨姆·沃辛顿的脸上看到了什么?
大概是一种跟美国队长相反的东西——
陌生。
游离,未知,沉默。
正因为这种陌生感,你隐隐明白,他不会效忠于任何一种僵尸教条。
所以他才能够“正确地”选择背叛,“伟大地”选择抛弃。
后来,因为《阿凡达》而身价飞涨的萨姆·沃辛顿,又主演了两部大片,《终结者2018》和《诸神之战》。
一个半人半机器人,一个半人半神……
萨姆·沃辛顿在《阿凡达》中,双腿瘫痪,不得不一直使用轮椅。
这个角色最强大的地方在哪。
无畏?智慧?领导力?
不是。
是自省。
他有两个有趣的习惯:
一是没完没了的独白——从第46秒开始第一句,到第129分钟最后一句。
二是对着镜头,自拍视频日志。
也许正因为双腿瘫痪,他有很多时间思考。
而思考,其实是一种面对自我、剖析自我的过程。
只有真的看清自己,你才能做出真正正确的决定。
这里头藏着一种对人类社会的彻底否定。
《阿凡达》公映版有一场被删减的开头,是地球的未来模样。
赛博朋克,三分钟。
第一场戏,在斑马线前。
城市拥挤、冷暗、永夜。
每个人脸上都有不同遮盖,有的是眼罩、有的是口罩、有的是面罩……
这暗示世界被污染了,也暗示人人都有病。
第二场戏在主角的家里,空间狭小、屏幕巨大,暗示虚拟生活的畸形比重。
而屏幕上的新闻也暗示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孟加拉虎
灭绝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又回来了
那些在北京动物园的克隆品
已经是那个物种剩下的最后几只了
第三场戏在酒吧里,男主角看见一个壮男殴打女人,但整个酒吧无人站出来。
只有身为残废的他出手帮忙,却被那女人当作坏人,还被酒吧丢了出去。
这又暗示了地球上的价值观已经扭曲——
大家只臣服强者,对于何为正义已经充耳不闻。
这里也是一个伏笔。
如果你去对比地球和潘多拉星球,会发现它们是截然对立的。
前者是人工世界,后者是自然世界。
前者的确可以通过武器战胜后者。
但战胜之后呢?
把潘多拉星球变成和地球一个模样,让洋溢的活力和自然的天性,变成千篇一律的死气沉沉?
有的人还以为自己胜了。
却不知道其实输得更彻底。
《阿凡达》最大的不俗是,它告诉我们,从科学,到经济,到社会结构,到价值观……
人类正在把自己逼上绝路。
那如何活下去?
片中,男主双胞胎哥哥的火化镜头,慢慢变成冬眠仓里蓝色的男主。
这也是一个镜头暗喻——
如果想要重生,那你得先浴火。
《阿凡达》的故事简单,终结于一场胜利的起义。
但。
真的终结了吗?
Sir相信没那么简单,而卡梅隆也正在用接下来的四部续集,扩充《阿凡达》的世界观。
也誓要推动下一波技术变革的浪潮。
让电影触达另一个我们从未设想过的世界。
卡梅隆的话,正好可以用来为此文作结——
问题是,这样一件娱乐产品。
一部电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行为?
希望人们能够感到那点对良心的刺痛,感受到一点责任心。
或许这只是在正确方向上的一小步。
我不希望觉得自己费这么大劲,制作了这些电影,却只供娱乐,而没有更高的目标。
只要有一点小变化,我就满足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汉斯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