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比赛者:张红雷宋科主编:魏冠宏
51假期结束后,《后浪》视频擦拭了朋友圈屏幕,但引起了不少争议。
在这场“前浪不满、后浪无感”的对峙里,不少“大龄”程序员惶惶不安,“后浪”奔涌而来,为自己贴上“前浪”标签的他们,自称是“996”的“韭菜”,彷徨却又无可奈何。曾经,沉迷于传奇和梦幻西游,这群80后站在“前浪”浪头,誓要与面前的电脑厮守终身。可仓促之间,他们便步入了人生的新阶段——中年。
中年,在这个标志着“成熟”的年龄阶段,家庭、事业、财富,看似拥有了一切,他们却有些力不从心。左手牵着年幼的儿女,右手扶着年过花甲的父母。房贷、教育等开支“大山”,互联网人才结构性过剩,年龄增长带来的高薪压力,身体机能不可逆下滑……
就连刚满30岁的青年也恍然如临大敌,“中年程序员太难了!”虽然拿着平均高达18153元的工资,但仅有13.57%的人在这个行业坚持了十年以上。
有人说,程序员的转型就是离开。但也有人认为,竞争总是存在的,活下去的办法就是学习,阅历和经验,是“大龄”程序员积累的先发优势。“真正的人才一直稀缺。”毕竟,在每个时代,真正站在浪尖的只有那一小部分人。
转型焦虑:
熬不了“996”不敢轻易跳槽
隔了两天时间,何熙(化名)终于有时间刷了刷微信,得知了记者约访的消息。“只能有15分钟时间交流!”何熙抱歉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996”的码农生活太忙了。
何熙是一家游戏公司的资深程序员,仅比35岁的招聘红线小一岁。3月下旬,在一家咖啡馆里,何熙摸了摸褪去的发际线,嘟囔一句:“最近两年一直想转型。”
2008年毕业至今,何熙已经写了12年代码,“简直写腻了”。写腻了的还有老曾,他自称是“老古董级别程序员”,Python、C++这些都写过。2012年,他转型了,“和机器打交道久了,更想和人打交道。”
过着忙碌生活的还有周易。不过此忙非彼忙,已经从程序员群体“脱坑”的周易,忙着打理烤鱼、火锅生意。转行做餐饮,更多的是因为无奈,周易曾在华为当了两年程序员,他对程序员生活的评价是——重复的高强度脑力劳动。时间一长,着实扛不住“996”的生活。
2008年,学习计算机专业的陈彼得在大学毕业后选择“沪飘”,进入某世界五百强企业旗下的项目组。
在陈彼得看来,就像踢球有球感、说话有语感一样,程序员具有的神秘力量被称为“码感”。有探索精神的优秀程序员,除了关注手中的代码,也会对技术框架和业务需求多加思考,再和产品经理“大战”三百回合。
日子久了,他觉得身边30多岁的同事,就像一颗颗螺丝钉,在计算机前日复一日地完成重复性极高的工作,“就像看见了10年后的自己。”陈彼得形容,这是一种“恐怖的感觉”……
今年37岁的“老杨头”是成都一家游戏公司的游戏服务器主程,相当于架构师。经历过初期的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师,“老杨头”已是高段位程序员。从低段程序员走到高段,“老杨头”总结称,是拿命拼来的。然而在35岁之后,“老杨头”感觉自己“提不动刀”了。
“现在熬上一夜会犯困几天,以前天天熬夜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早上六七点起床都能精神百倍。”“老杨头”感到身体机能明显下滑,而在他身后,有无数个毛头小伙,像他当年一样,精力充沛且雄心勃勃。
人至中年,半生已过,中年程序员该何去何从?
比精力,比不过时刻伏案在计算机前的小年轻。他们正处于巅峰状态——夜深人静时写代码,可以沉迷其中忘记睡觉。
比思维,长期工作习惯形成路径依赖,思维革新谈何容易。抖音、王者荣耀、吃鸡很火,但中年程序员有可能还是喜欢玩红色警戒,看《康熙王朝》……
比容错率,“老婆孩子热炕头”加上房贷车贷压身,这是和初生牛犊完全不一样的机会成本。
“各项开支一个月得上万元,压力很大,我的一些朋友现在真的不敢失业。”“老杨头”表示。中年程序员的困境大体如此,越想转型,却又越难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在微博发起了问卷调查,在收到的近百份答卷中,有高达72%的程序员在找转型机会,其中更有39.5%的程序员在考虑告别这个行业。
他们急于转型的背后,不仅有步入中年更难承受高强度工作的原因,也担心自己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牺牲生活、待遇下降。
“世界上没有能让程序员待到安全退休的企业,IT行业比任何行业都残酷。”陈彼得反复强调,计算机行业是一个不断革新的行业,这一特性决定了程序员不能只靠经验存活。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只有持续学习涌现的新技术,才能让自己跟得上节奏。稍有松懈,就会被时代无情的抛弃。
一家负责游戏项目的主管称,无论你是想从技术开发做到管理组长,还是转做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都是按照项目成功的几率晋升。对于程序员而言,有时候,价值不是由年龄大小决定的,而是处理各类BUG的能力。
高薪背后:
90后已占半数 薪酬增速放缓
在程序员整体构成比例中,35岁以上的中年程序员已算是“稀有物种”。
2019年,20岁~35岁的程序员占比为90.63%;35岁~40岁的程序员占比仅为7.32%,40岁以上的程序员占比更是只有1.91%。
要知道,仅有13.57%的程序员在这个行业坚持了十年以上。
这是猎聘网给出的一份大数据,也反映出35岁以上还活跃在一线的程序员极少。
数据显示,2019年,30岁~35岁的程序员的薪资接近2万元;40岁~45岁的从业者月薪突破3万元,45岁之后,月薪达到峰值32320元。但值得注意的是,程序员在40岁之后,薪资增幅逐渐放缓。
相较于其他大多数行业,程序员的工资水平较为突出。
根据猎聘网数据,去年全国互联网行业程序员平均月薪18153元,高于全国全行业中高端人才平均月薪17153元。
但是,新人对此早已虎视眈眈。从全国互联网行业程序员的年龄分布来看,90后已成为程序员行业的主力军。
在这组数据的背后,互联网经济已成为“水大鱼大”的市场,养活了大量经济个体以及程序员。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中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站数量518万个。
可是,程序员市场的人才结构是非均衡分布的金字塔型,一般水平的程序员很多,高水平程序员不足。
目前,程序员的供给数量大幅增加。各大高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专业,民间也如春笋般兴起了各种程序员培训班。
从学历上来看,本科以下(含本科)的程序员搭牢了这个群体金字塔底部。
猎聘网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本科以下(含本科)的程序员比例分别为83.3%、84.2%、82.1%、79.4%及82.3%。而硕士、MBA/EMBA、博士&博士后学历的程序员总比例不足20%。
“招聘时会筛选学历,这实际上构成了程序员的护城河。”何熙说,即便半路出家的程序员很多,但99%进入不到行业的升职渠道,可能做个一年半载就会转行。
程序员市场的结构性过剩还伴随互联网技术更迭引发的需求变化。受访程序员大多感受到,移动互联网红利衰退期导致整体待遇增速停滞,曾经“万人难求”的岗位热度退潮。
多位程序员表示,自从2017年开始,工资基本上就没有增长。
猎聘网数据显示,2018年及2019年,30岁~40岁程序员平均年薪维持在25万元左右,增长迟缓。
“2016年、2017年,算法、大数据比较火。之前人工智能这一块也比较缺,现在都不怎么缺了,因为整个形势不行。”何熙说,包括现在做APP、做安卓或者苹果系统的程序员需求都不如过往。而在移动互联网人潮鼎沸之时,这类程序员是“白马股”,享受高估值和高溢价。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市场对做安卓系统程序员的需求仅有1.34%,排在前十开外。
还有资本退潮挤出水分的因素。2015年,资本市场火热,诱发了初创科技公司估值提升。但潮头过后,创投、风投对互联网企业的投资变得更为谨慎,后者的经济核算也更为理性,包括对程序员成本的预估。
“靠一张PPT或者一个APP就想融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何熙说,资本更关注成本、现金流、获客成本这类通用的商业常识。
在资深程序员、北京进化星球科技有限公司CEO胡嵩看来,真正把基础学好吃透的学生太少了。“每次大规模校招,都不免要感慨一下,学校的教育和业界的需求脱节。而日常的社招更是让人感叹,大部分程序员的工作都是重复的,没有在技术提升上起到什么作用。所以,真正有技术追求的人,不要关心统计数据,机会是很多的。”
猎聘方面则指出,2019年,全社会确实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一些互联网公司有裁员行为,但这只是行业的一部分现象。从整个互联网行业来看,2019年是互联网+继续深度发展的一年,互联网行业有不少公司获得融资,甚至是上市。从猎聘大数据来看,2019年,在互联网整个行业中,中高端人才的需求和供给占比都位居全行业前茅,处于供需两旺的状态。
猎聘方面表示,中高端程序员不仅是互联网行业的核心技术职能,也是很多新兴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如AI、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领域,需要大量的中高级程序员进行技术研发。这些领域在2019年都获得了迅猛发展,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也不断在加大,这会进一步增加互联网行业和新兴领域对于中高端程序员的需求。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互联网人才供需的影响,猎聘方面指出,互联网行业因为轻资产、可线上化、可远程办公的原因,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小,有一些分支领域,如生鲜电商、在线教育因为疫情逆势上扬。随着国内疫情总体趋于稳定,不少企业进一步拓展线上渠道。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互联网技术的主导力量,中高端程序员群体依然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是招聘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人才。
行业现状:
迈入“工业时代” 岗位好比“螺丝钉”
长大后想做什么?以往,孩子们的回答大多是科学家或是老师。如今,对于“10后”来说,热门答案又多了一个。今年3月,少儿编程教育机构核桃编程发布的《新10后Coder观察报告》显示,排在科学家、教师之后,最受孩子追捧的职业是程序员。
而我国程序员群体的发展,和中国互联网进程息息相关。
一位70后程序员感叹道,“我填志愿那时候,计算机专业最火爆了,竞争非常大,很多成绩优异的学霸都有被调剂的情况。80后还好,正是行业飞速发展的时候,人才缺口很大,程序员高薪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但现在这行情,大不如前了,技术人才也已开始烂大街,真替95后、00后担忧。”
40岁的崔三石(化名)从2002年开始,做了10年的软件测试和开发。他最开始学的是生物医学工程,但在他毕业时,这一行太难就业,计算机则容易得多。当年,他的工资是2500元一个月,远高于社会平均工资。要知道,当时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也就2万元出头。
“那个时候,我们所在的二线城市的房价每平方米4000多元,我的工资是(每月)7000元。”何熙仍记得程序员的“金领时代”。
何熙“入坑”程序员的原因并非方便就业,而是为了有更多玩游戏的时间。但当他掉进坑里才发现“被现实欺骗”。“打游戏和敲代码根本是两回事!”
早期,开放源代码的互联网提供了广阔的公共空间和无限想象力,有能耐、有胆识的先行者在商业化初期挖到“第一桶金”。
这是中国最早有关程序员的“华山论剑”,“中国第一程序员”求伯君、江民科技创始人王江民……那是个带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靠一行代码成为程序员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郝鹏(化名)崇拜求伯君,也崇拜云风——用梦幻西游拯救丁磊的那个男人。尽管已三十而立,郝鹏一直有固定浏览云风博客的习惯。
可当程序员们在职场中摸爬滚打一圈,便已是中年,他们告别了浪漫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步入互联网“工业时代”。
“前工业时代出现了非常多的工匠大师,他们手工做出来的东西非常精致。为什么到工业时代就不行了?因为规模上来了,就不再是小作坊就可以完成的。”何熙说,当一个行业成熟后,它的产品就越复杂,个体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则更多。
移动互联网的敏捷经济不断创造新的需求、新的市场。计算机、代码和程序员不再稀缺,市场会重新估算每一个环节的价值。
成都一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打了一个比方:程序员好比原来的车间工人,学艺精湛的做高层级的技术员,能力突出的就带队做管理。认真生产好每个螺丝就是贡献。
国外样本:
日本工作氛围变得更宽松 但薪酬价差不大
那么,国外的程序员又面临着怎样的就业环境?
“四五年前俄罗斯卢布大跳水时,我们招聘过二十多个俄罗斯的程序员,年纪都还挺大的,都是在30岁以上。前公司在做社招时,招的程序员年纪基本上都不小,工作年限大多在5年以上。”在日本从事编程工作10年的林磊(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忆道。
林磊所指的前公司,是他到日本后的第二份工作——在世界最大工作搜索引擎网站Indeed做后端程序员。在2014年加入了Indeed日本分部后,林磊注意到,这家美企在日本招聘了大量外国程序员。
其实,类似情况在日本IT公司并不鲜见。“在日本的各种IT公司里,总能看到很多印度人、美国人,还有一些德国人,他们都在这边生活。”他说。
实际上,日本IT人才一直存在较大缺口。而为缓解人才供应不足,日本的IT企业大多选择从中国、印度、美国等地引入人才。
林磊说,他目前所在公司的工作节奏相对轻松。“晚上不到7点可能就只剩下一半不到的人了。遇上恶劣天气,大家可能会选择Work From Home(在家办公)。”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因为日本企业大多采取的是终身雇佣制,这一日本特有的劳动雇用制度,让企业正式员工得以在公司享有能“做一辈子”的终身受雇保障。尽管这一制度近些年在日本也面临着崩盘危机,但支持终身雇用制的人依旧不少。
现在在一家日本美企做搜索排序工作的麻布(化名)周末几乎不会加班,除了每天早上10点到下午6点的工作时间,都可以进行个人生活安排。
实际上,曾经被打上加班严重标签的日本,在去年4月已开始实施限制加班新规。政府要求大企业员工加班时长每月不得超过45小时、每年不得超过360小时。如果违反规定,企业会面临每一人次3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罚款。而今年4月开始,日本中小型企业也会施行相同规定。
林磊表示,虽然自己的薪资和中国同学相比可能已被反超,但是像Indeed这种在日美企,当前毕业生就可获得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6万元)的年薪,这已是日本社会所认为的中层水平。
林磊称,程序员的工资待遇并不比毕业生高很多。“一直待下去肯定会比毕业生要熟一点,干活快一点,按日本的薪资体系,不是说你工作个三五年,就能变成应届生(工资)的3至5倍,顶多多百分之三四十,这就很了不起了。”林磊说。
宽松的工作环境也让林磊更加纠结未来是否要回国发展。他说,“毕竟我没有尝试过996,工作经验上可能就比同龄的国内程序员要少一点。我对国内大龄程序员的现状也有一定担忧,在我的认知里面,我觉得程序员确实是持久性比较低的职业,一是因为我现在就感觉自小孩出生后,精力上明显就低了很多,在国外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比较好。”
未来出路:
人才一直稀缺 除了学习别无他法
2001年的互联网冬天,丁磊一度想要卖掉网易,孙正义的软银公司旗下互联网公司市值缩水超过七成;网宿科技股价曾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一哥,如今的股价已不及巅峰期零头;中青宝曾成长为创业板翘楚,如今股价不及辉煌时的五分之一……
时代变迁迅速,中年程序员生于社会变革时代,技术的变革力量会加重程序员的危机感,摆脱路径依赖则十分关键。有程序员说:“如果程序员现在依旧死抱着3G无线通信基带模块,结局显而易见。”
保持学习是受访程序员们达成的共识,观念和思维的进步是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路径。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反问道:“你们记者不追热点,不学习,难道不会被淘汰?”
在陈彼得看来,经过几十年的培养、积累,程序员在数量上确实出现了饱和现象。但真正有危机感的是技术竞争力不强的群体,真正的人才一直都稀缺,“对技术有追求的、不断进步的软件工程师永远是HR、CTO们眼中的香饽饽。”
“因为你们是在当下人心浮动、普遍追求短期利益的社会中,能够静下心来读书,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虚心求知的一群人。不论你目前社会地位如何、生活状况如何,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更上一层楼。这种原动力,是中国在过去40多年里能够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老杨头”最近在读吴军的《态度》、《见识》、《格局》三本书,这段注脚是鼓舞中年程序员的文字力量。
“在公司工作是学习和锻炼自己,离开也能去更好的地方。30岁、40岁对大家来说,只是面对的压力有所不同,只是人生的阶段有所不同。”上述创始人表示。对此,何熙补充道,中年程序员也有人脉资源、经验阅历的比较优势。
敲代码写程序能体会到逻辑思维的乐趣,看着一个产品从自己手里搭建起骨架然后面世,常常会在思维碰撞时灵光一现,何熙笑着说,程序员还是蛮有趣的。
借着短视频的东风,陈彼得也开始在抖音、直播方面进行尝试。“安安静静敲代码的中年程序员,没学过专业的拍摄,不懂得怎么拍;日常只知道刷抖音,却找不到系统运营抖音的方法;程序员不善言辞的特性,让我不知该怎么面对镜头。但我依然在做各种各样的尝试。”
“现在的90后创业者,生来就浸润于互联网时代,有着更好的互联网习惯和互联网思维,这是他们创业的优势。但当下,在梦想和金钱诱惑的双重催化下,很可能冲动地开始一个项目,又无声地结束。程序员创业其实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没有捷径可以走,必须要脚踏实地。”陈彼得如是说道。
记者手记丨不应用年龄定义“前后”浪
在与多位程序员交流的过程中,我明显能感受到他们对于未来的焦虑。但是,他们并未因焦虑自我矮化,信心普遍有之。这一道对抗的张力就像波浪的内生推动力,后浪潮起,前浪潮落。
而潮起潮落也反映出了互联网的周期律,就像3G替换了2G,5G将替换4G一般。然而,周期律并非是根据时间先后发生的,而是一种逻辑先后——技术无法适应需求,必然被淘汰。
而有志之士绝不甘于平庸,会以一股韧劲穿越周期。
谁说“前浪”程序员一定会被“后浪”程序员淘汰?年龄从来不是程序员的度量标准,时代更迭下,会留下更能创造价值的人。
三十如何?四十如何?五十如何?七十又如何?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前浪”和“后浪”不应以年龄来区分。
激情不减,理想不灭,信心不死,这便是最有力量的浪潮。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