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发现的西北太平洋海底古老的大塔木火山证实,该火山系在赤道地区漂流演化,西北太平洋海底板块的前身6500万年前的高甲股板块(X1)在主要外来天体的摩擦作用下,赤道地区沉入海底的“北漂”的演化提供了部分实体证据。
以博大精深的5000年中华文化为依托,运用行星比较学、天体比较学、人体比较学及相关的类比研究,解析西北太平洋海底板块独特的贝壳型地质年龄分布,提出该板块为黑洞型象征性板块,从而确定其为地球特有的“双旋臂十字型洋陆漩涡体”的核心古陆板块;围绕该核心板块,拼图复原出6500万年前地球唯一的“蝌蚪型超级古陆”,解析该超级古陆在关键性外来天体的“亲密接触”后,发生沉降、解体、漂移、汇聚的过程。
认为北漂的古陆板块群其实就是行星地球上发生的唯一的“洋陆漩涡体”漂移过程,诱因是6500万年前一颗比月球略大的关键性外来冰雪壳天体与地球唯一“蝌蚪型超级古陆”的“擦吻而过”。“洋陆漩涡体”诞生于赤道区域,以沉入海底的古甲洲板块(西北太平洋海底板块前身)为核心,逆时针旋转,蠕动北漂,经过6500万年,由赤道区域漂移到现在北回归线区域,未来将继续北漂,终点为北极。
认为行星地球独特的“洋陆漩涡体”具有类似银河系的旋臂特征,以西北太平洋为核心,美洲古陆板块(包括已分离的古鲸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前身])为其左旋臂,亚洲古陆板块及其延伸至新西兰岛的岛链板块为其右旋臂,左、右古陆板块旋臂恰好围成了著名的“Ω型太平洋火环带”;欧洲、非洲、印度与澳大利亚板块为左、右旋臂间游离的“四大金刚”附属古陆板块。
认为地球海陆演化的本质为属性与性质的演化,属性演化遵循宝塔型的几何级数规律(1è2è4è2è1),先升级进化,后降级褪化;性质演化表现为太平洋与大西洋(包括北冰洋与印度洋)的膨胀与收缩及其相互间转化,以及左、右古陆板块旋臂的膨胀与收缩及其相互间转化。恐龙为地球海陆属性升级演化到2级的标志性产物,人类则为海陆属性升级演化到4级的最高级物种。从恐龙到人类,是在关键性外来天体作用下,地球海陆属性升级演化的必然结果。
解析6500万年前古甲洲板块(X1)沉入海底的相关证据,分析东南太平洋海底裂纹山脉的诞生过程,两侧非对称地质年龄分布的形成过程,美洲西海岸科迪勒拉山系的成因。
解析古陆板块分散漂移的促成因素及持续漂移的动力源,提出地球内核(地心)偏心的类比依据及南、北极输入型地幔旋涡体与地心输出型旋涡体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解析地球磁场周期性倒转的原因及地磁北极点漂移的相关问题。
认为地球唯一超级古陆解体、古陆板块群北漂为地球海陆的显性演化,其隐性演化为洋底裂纹山脉巨龙的拼体组合及其蠕动北漂。龙头为西北太平洋海底古陆板块,6500万年前为恐龙家族密集生存的大本营。
解析环太平洋海底板块俯冲姿势的真假状态,分析地球内部演化与外部型状演变的关系并延伸到恒星天体的演化。
认为恐龙突然灭亡源于6500万年前关键性外来天体的爱情碰擦,地球海陆属性升级演化,改朝换代,从而开启古陆板块群北漂及“人类世”的辉煌篇章。
认为太平洋一生的演化就是人类个体洪荒尺度的放大,6500万年前诞生于沉入海底的古甲洲板块(X1)上,逆时针旋转、北漂中疯狂膨胀,而后转入蠕动收缩,数千万年后终老于北极的海底古甲洲板块(X1)上,仿佛一个圆,又回到起点,只是岁月沧桑,换了空间。
以南、北倒置地球的不同视角解读地球唯一超级古陆的解体、漂移演化,认为是从6500万年前开始的古大西洋之中盛开的“古陆之花”,现在无疑是最鼎盛时期,上面冰雪覆盖的南极洲板块,类似天空祥云朵朵,下面五颜六色的古陆板块造型类似怒放的鲜花,如此盛景必是人类最向往的美好画面。
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