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界认为:“如果恶魔允许他与数学家交易,用灵魂交换命题,他很有可能选择黎曼猜想的证据。”“如果500年后雷曼活了下来,他要问的第一件事是黎曼猜想得到了证明吗?”有两种著名的嘲讽。德国著名数学家雷曼提出的这个难题已经困扰了世界一个半世纪。
前段时间我们聊“三体问题”的时候,其中就说到了“希尔伯特问题”,黎曼猜想就在这23个问题之中。
希尔伯特
去年九月,菲尔茨与阿贝尔双料得主迈克尔·阿蒂亚爵士声明证明了黎曼猜想,并在随后贴出了证明黎曼假设(猜想)的预印本。但是这一证明并不成立。
虽然在黎曼猜想的证明现场,阿蒂亚爵士进行了现场讲解,提问环节更是全场陷入沉默,然而众多数学家表示:阿蒂亚爵士对黎曼猜想的证明只是推演物理学中精细结构常数α的副产品,建立在冯·诺依曼和弗里德里希·希策布鲁赫工作的基础之上。在第二节定义的TODD函数就不靠谱,而这恰恰是证明的关键所在。
简单来说,阿蒂亚是用了一个TODD函数的公式,假设有与黎曼猜想矛盾的点存在,这个公式是收缩的,那么就可以把一个个点代入这个公式,如果没有一个点成立,那么他就证明了黎曼公式。然而,这个TODD函数在他上一次在海德堡论坛上发布时,就被当场指出是错误的。
阿蒂亚爵士的一些证明过程细节,看得懂的可以自己推算一下
中科大数学系教授欧阳毅曾表示“这不是一次严肃的尝试,甚至连错误都算不上。在论述中没有使用到zeta函数的任何性质,而这在黎曼猜想中很关键。”
当然,虽然并没有证明黎曼猜想,但是阿蒂亚爵士依然是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证明了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在拓扑、微分方程、数学物理、代数等领域都有杰出成就。
那么黎曼猜想究竟是怎么呢?它为什么这么难证明呢?
如果说,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皇冠,那么数论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黎曼猜想则是明珠上最难擦拭掉的那个斑点。很多数学家表示,如果数学世界只剩下一个难题,那么一定是黎曼猜想。
美国的克莱数学研究所公布的七大千禧年数学难题,每个悬赏一百万美金,黎曼猜想名列第一。
黎曼是一名非常极具创新精神的数学家,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曾只用6天的时间读完了厚达859页的勒让德数学名著《数论》,他的老师就是著名的“数学王子”高斯,他擅长对概念的创造与想象,黎曼ζ函数,黎曼积分,黎曼引理,黎曼流形,黎曼空间,黎曼映照定理,黎曼-希尔伯特问题,柯西-黎曼方程,黎曼思路回环矩阵都是他的成果。黎曼几何不但导致了另一种非欧几何,椭圆几何学的诞生;而且,更出乎意料的是,它竟然在半个多世纪后引导爱因斯坦成功地创立了广义相对论。如今,黎曼几何已成为理论物理学必备的数学基础了。
黎曼
1859年,黎曼被选为选为了柏林科学院的通信院士。作为对这一崇高荣誉的回报,他向柏林科学院提交了一篇题为《论小于已知数的质数个数》的论文。这篇只有短短八页的论文就是黎曼猜想的“诞生地”。
简单来说,黎曼猜想究竟讲了什么呢?就是一个寻找质数的方法。
什么是质数呢?我们应该在初中就学习过,就是指那些只能被1和自己所整除的数,如2、3、5、7、11等等。质数的研究属于数论的范畴。
早在古希腊时期,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就有对质数的研究。欧几里得采用反证法证明了质数有无穷个。
在《几何原本》里,欧几里得假若质数只有有限多个,设最大的一个是P,从2到P的全体质数是:2,3,5,7,11……,P。所有的质数都在这里,此外再没有别的质数了。
现在,我们来考察上面从2到P的全体质数相乘、再加上1这个数,设它是A,即A=2×3×5×7×11×……×P+1。A是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它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如果A是质数,那么,就得到了一个比质数P还要大的质数,这与质数P是最大质数的假设矛盾。
如果A是合数,那么,它一定能够被某个质数整除,设它能被g整除。
因为A被从2到P的任何一个质数除,余数都是1,就是都不能整除,而质数g是能整除A的,所以质数g不在从2到P的全体质数之中。这说明质数g是一个比质数P更大的质数,这又与P是最大的质数的假设矛盾。
上面的证明否定了质数只有有限多个的假定,这就证明了质数是无穷多个。
至此之后,数学家们都费劲心思想要找寻质数分布的规律。著名数学家尼克尔·奥里斯姆就曾研究出新的函数-调和级数发散。推动了后来对质数规律的研究。而欧拉的乘积公式则推动了“数学王子高斯”和另一位数学大师勒让德提出了质数定理:
从不大于n的自然数中随机选一个,它是质数的概率大约是1/ln n。
在经过先辈的不断研究突破之后,黎曼发表了这篇《论小于已知数的质数个数》论文探究质数分布的奥秘。
论文手稿
黎曼通过研究,发现质数出现的频率的规律,提出了黎曼Zeta函数,黎曼Zeta函数是一个无穷级数的求和。
Zeta函数
黎曼对解析延拓后的Zeta函数证明了其具有两类零点。其中一类是某个三角sin函数的周期零点,这被称为平凡零点;另一类是Zeta函数自身的零点,被称为非平凡零点。针对非平凡零点,黎曼提出了三个命题。
第一个命题,黎曼指出了非平凡零点的个数,且十分肯定其分布在实部大于0但是小于1的带状区域上。
然而黎曼的这篇论文文字极为简练,甚至简练得有些过分,因为它包括了很多“证明从略”的地方。而要命的是,“证明从略”原本是应该用来省略那些显而易见的证明的,黎曼的论文却并非如此,他那些“证明从略”的地方有些花费了后世数学家们几十年的努力才得以补全,有些甚至直到今天仍是空白。
黎曼 zeta 函数在直线 Re(s) = 1/2 上的第一个非平凡零点
(若黎曼猜想证明为真,则该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即两图像的交点均会出现在该直线上)
在这第一个命题里,不知道是不是和高斯学习的缘故,黎曼就曾表示,这么简单的问题,一看就明白了,还需要算和证明吗?
可能大神不理解凡人的苦吧!在40年之后,芬兰数学家梅林经过苦苦思索,虽然没有成功证明第一个命题,但是却取得了一些小突破。在46年之后,第一个命题最终才由德国数学家蒙戈尔特在给出了完整的证明。
第二个命题,黎曼提出所有非平凡零点都几乎全部位于实部等于1/2的直线上。
关于第二个命题,黎曼自己表示已经证明出来了,因为他觉得命题的证明还没有简化到可以发表的程度,所以他并没有讲出来是怎么样证明的。然而,还没有等他把简化的证明方式放出来,因为饱受病痛折磨,黎曼39岁就英年早逝。不得不说是数学界的一个遗憾。
迄今为止,第二个命题依然没有被证明出来。但是许多数学家开始利用反证法想去证明第二个命题是错误的,如果一旦发现某一个零点并不位于实部是0.5的直线上,这样不就说明了第二个命题不成立了吗
黎曼 zeta 函数 ζ(s) 在区间-5 < Re < 2, 0 < Im < 60 内实部和虚部
1903年,丹麦数学家第一次算出了前15个非平凡零点的具体数值。在黎曼猜想公布44年后,人们终于看到了零点的模样。毫无意外的是,这些零点的实部全部都是0.5。
1925年,李特尔伍德和哈代改进了计算方法,算出前138个零点,这基本达到了人类计算能力的极限。
73年后,也就是1932年。一位德国数学家Siegel整理黎曼仅存的手稿,让黎曼当时演算零点所用的公式重见天日,这个公式被命名为Riemann-Siegel公式。
要知道,黎曼的手稿在他去世后有很大一部分被他的管家付之了一炬,只有一小部分被他妻子抢救了出来。在劫后余生的手稿中,又有一部分被他妻子以涉及私人信息为由 “克扣” 掉了 (其中包括许多几乎通篇都是数学,只夹带了极少量私人信息的手稿),剩下的才是后人真正可以查阅的。那些可供查阅的手稿被收录于哥廷根大学的图书馆。
这不得不说又是数学界的一个损失。
为Riemann-Siegel公式震惊了整个数学界,因为这一公式比73年后数学家们所用的公式还要先进;数学界也更加为黎曼的思想以及猜想的前瞻性所折服。
由此可以看出来黎曼说自己证明了第二个命题所言非虚,可惜不把证明过程留下就驾鹤西去,让无数数学家为这个问题想破了脑袋,穷尽了毕生心血。
借着这一公式,后来的数学家与计算机科学家们通过计算机已经验证了超过前200亿个非平凡零点都在临界线上,但是只要没有找到一个不再临界点上,那么既无法证明第二个命题是正确的,也无法证明是错误的,相当于做了无用功。
但数学毕竟不是经验科学,这并不能证明第二个命题正确。
第二个命题的证明推进到“至少有40%的非平凡零点在临界线上”,就再也没有新的进展了。
而第三个命题就是重头戏了:很可能所有非平凡零点都全部位于实部等于1/2的直线上。这条线,从此被称为临界线。而最后这个命题,就是让后世数学家如痴如醉且寝食难安的黎曼猜想了。
关于第三个命题,即使是黎曼自己也不敢确定。即使到现在,也依然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
相比于哥德巴赫猜想虽然没有最终证明,但是中国数学界陈景润1966年已经证明了 “1 + 2 ”,而英国数学家怀尔斯也把费马大定理给证明了。黎曼猜想至今依然没有人能够完全最终破解!
为什么大家都争先恐后想要去证明黎曼猜想呢?因为质数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常见,包括信息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乃至量子计算。
因为人类还没有发现质数的规律,以它作密钥进行加密的话,破解者必须要进行大量运算,即使用最快的电子计算机,也会因求质数的过程时间太长而失去了破解的意义。
现在普遍使用于各大银行的是RSA公钥加密算法 ,基于一个十分简单的质数事实:将两个大质数相乘十分容易,但是想要对其乘积进行因式分解却极其困难,因此可以将乘积公开作为加密密钥。
黎曼猜想中的质数行为,更酷似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虽然你可能不知道单个分子确切位置,但是你可以确定这个房间大致的分子分布,素数这难以捉摸的行为特别像量子幽灵掌握的微观世界。
在这150多年里,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对黎曼猜想的探索。黎曼猜想及其推广形式一旦被证明,数学中将史无前例地于“一夜间”新增1000多条定理,这将对数学的面貌产生非同小可的影响。所有直接间接用到那些命题的领域也将程度不等地受到影响。
反之,如果黎曼猜想被否证,则那些数学命题中起码有一部分将成为陪葬。 那些建立在黎曼猜想上的推论,可谓是一座根基不稳、摇摇欲坠、令人惶恐不安的大厦。
无数前赴后继的数学家耗尽一生心血的成果将成为一堆废纸,付之一炬。
不过相比于费马大定理300多年后才被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200多年后才被人不完全证明,才诞生150多年的黎曼猜想还很年轻。数学家们依然对证明它怀有极大的信心。
李永乐老师讲解黎曼猜想
可以说,如果黎曼猜想最终被证明,这将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数学进展,即使没有证明,黎曼猜想也像一个宝库一样,因为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虽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好几种全新的数学思想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