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UGABO在天津建造的建筑物顶部穿透雾霾,距地面约400米高空阳光明媚,地面上笼罩着雾霾。
东方IC 图2017年1月7日,中国气象局针对近期京津冀地区雾霾多发重发的情况,召开霾天气气象成因媒体通气会,介绍气象成因对霾天气的影响。
与会气象专家称,大气环境容量低、大气自净能力弱等不利气象条件,是导致近期京津冀地区霾多发重发的主要诱因;而在未来几年,冬季霾天气多发仍是主要趋势。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2016年11月以来,我国京津冀地区共发生7次持续性中到重度霾天气过程。其中12月16-21日、12月30日至2017年1月7日两次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
2017年1月2日14:10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监测及14:00时地面PM2.5浓度监测图,显示我国中东部霾区面积超过70万平方公里。 中国气象局供图大气环境容量低、大气自净能力弱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洪利介绍,大气污染排放决定了平均污染水平,雾霾天气事件则是由天气条件驱动的。
刘洪利称,京津冀地区2016年每小时PM2.5情况和气象条件在其中所起的贡献,相关关系达到71.3%。“也就是说过去一年,70%以上污染的起伏变化,主要是由气象条件所决定的”。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2016 年 11 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冷空气次数少、平均风速小、小风日数多。
具体表现为,冷空气次数少,强度总体偏弱。11 月以来,东亚冬季风偏弱,我国仅出现 6 次冷空气过程,较常年同期(8.2 次)偏少。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活动路径偏北。在缺少冷空气影响的情况下,京津冀地区静稳天气多,大气扩散气象条件差。同时,平均风速小,小风日数多。2016 年 11 月以来,京津冀平均风速比常年同期(常年指1981-2010 年的三十年,下同)平均值偏小,其中 11 月较常年同期偏小 8%,12 月偏小 19%;小风日数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多,其中 11月偏多 7%,12 月偏多 18%。北京的情况更加明显,11 月平均风速减小 20%,12 月减小 27%;11 月小风日数增加 27%,12 月增加 35%。
国家气候中心服务首席艾婉秀认为这些气象情况,导致了近期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容量低,大气自净能力弱,霾日数偏多。
艾婉秀介绍,大气环境容量反映大气对污染物的通风扩散和降水清洗能力的综合指标,容量低表示大气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弱。自 1961 年以来,京津冀 11-12 月大气环境容量下降了 42%。与常年同期相比,2016 年 11 月以来京津冀大气环境容量偏低 6%,大气自净能力偏低 15%,静稳天气日数占比达 63%。其中,2016 年 12 月 16-21 日和 12 月 30 日以来,北京地区的大气平均自净能力比年均值下降了50%以上。
另外,京津冀地区的地形条件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西部和北部“弧状山脉”包围,霾天气过程往往易出现偏南气流,将南部污浊空气吹向华北平原并停滞,加剧了京津冀污染物和水汽的聚集。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运动路径(红色、蓝色)受“弧状山脉”(黑色)地形影响示意图。 中国气象局供图
“全年来说是好的,冬季趋势还是差的”
艾婉秀对澎湃新闻称,从未来冬季气候变化趋势来看,特别是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霾天气在冬季仍会显出多发的趋势”。
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也对澎湃新闻说:“实际上,全年来说是好的,但11月、12月是阶段性差,冬季趋势还是差的”。
刘洪利介绍,天气状况转好也往往是因为气象条件改善。刘洪利称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天气情况是很差的,2014年更差,2015年进一步差,但是2016年整体上趋好。“京津冀地区2016年平均污染物的水平是下降的,具体的还没有官方公布,我们初步估计能下降9%-10%左右,其中大约有一半是由气象条件改善造成的”。
下周冷空气活动频繁,有利污染物扩散
中央气象台预测,2017年1 月 8 日至 14 日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气象条件整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京津冀地区无持续性雾和霾天气,但 11 日前后京津冀地区中南部有轻至中度霾。
中国气象局称,气象部门将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加强气象条件分析,加强对公众的科普宣传工作,全力做好霾天气的应对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