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带你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欢的关心吧!
文字/旧k
孟子争论“人性本善”,荀子争论“人性本恶”,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争论了几千年,到底有没有答案?
心理学一直在努力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生活的阴暗面,特别是精神分析,帮助我们理解潜意识中不为人知的“黑匣子”,所以有些人越学越觉得人性“肮脏”。
可是我想汇总一些关于人性善意面,以证明我们是多么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
两岁的孩子出奇的无私?
关于分享的心理学研究发现,研究者给两个2岁孩子分配弹珠,他们把好看好玩的弹珠放在一个盒子中给孩子自行分配,实验结果发现大约有一半的时间孩子们都可以公平进行弹珠的分配,那些自私者仅仅只占到19%。
在另一项研究中,实验者进行不公平的分配,他们给其中的孩子3个弹珠,另一个孩子只有一个。不过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孩子愿意把自己多出来的一颗弹珠分给仅有一颗弹珠的小伙伴。
这些研究让人们看到了这么小的孩子也并非人们想象那么自私,他们也可以从分享中得到乐趣!
婴儿天生自带正义感?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为了研究小婴儿是否有道德观念,验人员专门为他们设计了一段玩偶戏。
他们让中间的玩偶试图打开盒子,而右边的玩偶试图帮忙,左边的玩偶则毫不留情的关上盒子。
一个玩偶很友善,另一个更无情一些,让孩子们看更喜欢哪边的玩偶。
结果呢?
不仅是五个月大的婴儿,还是三个月大的婴儿参与实验,都是同样的结果。
婴儿更喜欢那些愿意伸出援手的玩偶,对另一些无情甚至可恶的玩偶产生厌恶之情。
这个实验让我想起小时候自己在观看《还珠格格》看到容嬷嬷针扎紫薇时,我特别同情紫薇而痛恨容嬷嬷,当时的我也仅仅几岁而已。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Paul Bloom称他们是“惊人地成熟,拥有微妙知识的生物”。
孩子们对于环境有着深刻的是非感
2011年的一项研究认为,孩子们对于环境有着深刻的是非感。
研究中,实验人员给一些孩子呈现出各种各样不道德场景,比如偷窃或者破坏环境等。
结果孩子们认为危害环境比不礼貌更具威胁,在他们的自评中,“生物中心”的解释,而非“人类中心”的解释据了压倒性的比例——他们认为环境本身值得尊重,而不仅仅是因为它为人类提供了食物。
直到这个实验8年之后,人们惊讶于领导全球气候变化重视环境保护的竟然是一帮儿童。
人性是善,还是恶,我们可能很难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但是至少这个实验给了我们一些对于我们自己天性的信心,原来我们是有生来善意的一面。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格劳康对峙苏格拉底时曾把“善“分成三类,一类是我们喜爱其本身的善但不贪图结果的善,即欢愉本身;一类是我们又爱其本身又爱其带给我们的好的结果的善,如好的视力;还有一类是我们不爱其本身,只喜欢能带给我们好的结果的善,例如生病时接受治疗。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他质问苏格拉底,正义属于哪一类善呢?苏格拉底说,正义属于第二类善吧。
此处借格劳康的一句话“我的愿望是听到正义作为正义本身为人们所讴歌赞美“。
虽然越来越多的实验和心理学研究证明人性的黑暗面,可以上这些实验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天性的光辉一面。
人性的微妙程度远远超于我们对自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