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第12届书法篆刻展览会上,展出了湖南80年代以后书法家曾宪良的楷书作品。
看了他的楷书,是不是吃了一惊——这是楷书?曾宪良十二届国展入展楷书作品
这件作品是不是楷书呢?
要弄明白这件作品是不是楷书,我们首先要知道楷书应该长什么样子。楷书,一般印象都是唐楷中的模样,结构严谨、用笔精到,要不就是魏晋小楷,要不就是魏碑墓志。
曾宪良的作品,可以明显看出有魏碑摩崖石刻的因素,尤其是《石门铭》。魏晋时期的楷书,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样貌,所以它比之前的字体,减少了古朴的气息,但又比后来的唐楷少了谨严的法度。
曾宪良作品
处在中间层的碑体为何被称楷书?因为它将隶书最主要的特征进化没有了,后来的楷书(包括唐楷),都是以魏碑为基准发现出来的。所以,魏碑被划在楷书范畴是没问题的。
曾宪良的作品在魏碑的基础上,突出了古朴、荒率的用笔特点,把本来处于字体演变中间层的魏碑更加向“上”靠拢了,以致看着不像楷书,倒像隶书作品了。
曾宪良作品
抛开字体,从作品呈现的效果来看,作品还是相当不错的,用笔老道,结体古拙,有古朴的气息;涨墨与枯笔的运用,使作品节奏分明,也增加了趣味性。但作品也是有问题的,比如用笔随意行较大、作品显得草率等。
曾宪良作品
作者为投展,还真是费心思
作为展厅时代的投稿作者,肯定都要考虑展厅效果。传统意义的书法如慢火熬出的汤汁,味道是温和的、不经意的、持久的,常品常新;当代书法为求“展厅效应",如川味火锅,给人的感受是刺激性的、瞬间的,人们不再关注作者到底写了什么,只留心是否给了自己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闪电般的心灵感受。
实用式微,审美特性日益凸显,书法不再拒绝甚至主动加强与西方美学之空间构成的交融与吸纳。由此,书法不再默守书斋成为文人墨客掌中玩物,毅然决然步入展厅,悬于墙上,刺激人们的神经与感官。
曾宪良作品
书法之变革对于当代书法人是幸运也是挑战,历史上书法成熟与变革时代都会产生一大批伟大的书法家,晋唐如此,明清亦如此。
曾宪良在创作手记中讲到:进入现代文明,实用文字是冰冷的电脑字,这种审美伤害对每个人自识字始终其一生,这对于书法的学习与欣赏无疑是灾难性的,较古人,我们需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具备欹正、枯润、粗细、疏密的衍生能力。兼收并蓄的同时,较古人,我们更需具备拒绝各种信息资源同化近亲繁殖的勇气与本领。为艺不易!
曾宪良作品
书法已成为当前操练门槛极低的艺术,支个书架谁都可以来几笔,就像抖音快手,人人都可参与其中,但书法也是最难入门的艺术,多少人不得要领或写得一手江湖体,或以一身匠气终老。用艺术给灵魂安家,一个有灵魂的书者,不会在形象上纠结。用认知武装头脑,一个有思想的书者,不会为抉择而苦恼。
曾宪良
从他的话语中我们能过感受到,他是一个会思考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