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古城西安的一家新医院启用了——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很快这家医院就为人们所熟知,且成为扬帆起航的医疗航母,达到了很多积淀数十年医院也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份品牌认知度的成绩要归功于医院宣传的幕后策划者——一个有着大校军衔,被学生们称为“坤叔”的人。
人物介绍
“坤叔”全名王坤,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军事硕士。1983年11月入伍,历任原第四军医大学宣传处副处长兼出版社副社长、宣传处处长,口腔医院政治部主任、护理系和口腔医学系政治委员等职;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健康报聘为记者、特约记者、记者站站长等;参与组织了全国重大典型——模范学员大队等宣传时间;著有《燃烧的永远是热血》《天行健》等专著;创作了《模范学员大队赞》《雕像》等音乐剧及《战“疫”歌》《朝着生命的方向“逆行”》等歌词;发表新闻、文学和摄影作品2000余篇约200万字,百余篇新闻作品获得各类好新闻奖项。
王坤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他还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01
老兵不老,换个阵地去战斗
36年的军旅生涯,培养了他坚毅的性格,顽强的作风,豪迈的情怀;26年的新闻经历,锻造了他的踏实沉稳和意气风发。
王坤喜欢用“老兵不老,只是换个阵地去战斗!”来宣告一个军人生涯的终结。
2019年,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开诊在即,如何才能一举成功?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聘请王坤作为宣传策划部负责人。
“一艘现代化的医学航母,不仅要有大批精于专业、不息奋斗的名医名家;而且还要有以笔为援、以文传情‘隐形人’的宣传行家。”医院高层领导坦言。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从空军军医大学师职领导岗位上退休后,“坤叔”开始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时代在变,媒体报道方式也在变。如何在一触即达的网络时代掌握话语权,“坤叔”每天都在深入思考。“我是想实实在在干点事! ”为此,他制定了“对外增强影响力,对内增强凝聚力”的宣传战略。他带领下的宣传策划部及时与各大媒体沟通,协调和统筹,主动对接主流、权威媒体,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和采访配合,打好院内院外“组合拳”,让正能量充盈舆论场。
在对外宣传方面:
一是用情讲好医院故事。将一些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的人和事,发现并加以把握,形成主流声音,良好的叠加效应。先后推出了“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让患者有尊严生活让医者有尊严工作”的整体报道,“大医之道” 王海昌、南克俊等20多篇人物报道,以及专家教授们跟踪世界医学前沿,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在急危重症救治、疑难疾病诊疗、介入诊疗、微创手术、精准治疗、肿瘤综合治疗、整复技术、3D打印技术等方面,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成果报道。
二是用心传递医院的温度。始终用一颗发现的心,一双清澈的眼,寻找最美的人和事,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感受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温度。讲富有新意的故事;讲有温度的故事;讲接地气的故事;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最能感染人的故事。注重细节描写,讲究叙述角度,推出了既有“言值”又有“颜值”,既有情怀又有气势,找准受众“共鸣点”,激发舆论“引爆点”。如“爱心厨房” 藏着人间温暖、“追踪一首钢琴曲”等刊发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等媒体。
三是用力让科普鲜活起来。借助媒体的巨大能量,通过一个个临床案例讲述医学的进步,传播科普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先后推出了“健康科普”“健康视频”等80余篇(条)。
四是用笔传情战“疫”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冲锋在前,驰援湖北的人数达到266人,是出征人数最多医院,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他带领着宣传伙伴们,以“宣传也是战斗力”理念,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先后开设“战疫人物” “战疫日记”“专家推荐”专题专栏,进行集中宣传。集中火力推送重点新闻,并创新运用短视频、抖音、H5等新型传播手段,多面开花,先后撰写了“党旗在战疫一线飘扬——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赴武汉医疗队党员抗击疫情侧记”长篇报道,推出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吴昌归教授、陕西省优秀党员王海昌等典型。
医疗队湖北战疫期间,他和宣传伙伴们制作短视频、抖音视频和H5图文百余条,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移动网、党建网、人民网、国际在线等央媒刊发推送了292篇新闻。同时,他亲笔填词,推出两首MV,在央视频、国际在线、人民网、陕西音乐家协会网发布,产生较大影响,探索了一种全新的宣传模式。
在对内宣传方面:
一是构建起微信公众平台。2019年9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订阅号、服务号运营才转入正轨。此时,公众号平台已步入成熟期,红利基本消失,再加上医院刚刚开诊,要迎头赶上,踏浪逐波,困难重重。
撸起袖子加油干,他带着尚处于磨合期的团队,从一篇一篇微文写起、从一幅一幅照片拍起、从一帧一帧视频做起。年过半百的王坤不耻下问,向年轻人学短视频,发抖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构建起“二网(官网PC端、手机端)二微 (微信、微博)五视(视频号、微视频、西瓜视频、抖音、快手)六媒(今日头条、丁香园、百家号、知乎、企鹅号、小红书) 40个专科号”,创建起立体多维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新媒体传播矩阵。目前,医院公众号已拥有粉丝30万,名次在陕西医疗自媒体联盟评比中名列前茅,荣获2020年“陕盟医疗机构类自媒体排行榜”第六名。
二是形成“医院——专科——医生”三级架构的品牌传播体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法,以主流媒体为主,全方位输出了医院品牌形象。线上,以百度百科、百度品牌起跑线、百度搜索引擎、好大夫、医院门户网站等为依托;线下以地铁语音报站、广播、公交车体、灯箱广告灯为主引流,全方位打造了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品牌形象。
在大大小小的各种活动里,你总能见到王坤扛着相机抓取素材的身影。他不忘初心,保持热爱,亲力亲为,用一篇篇精心筹划的文章,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片,一个个精彩非凡的视频,赢得一波又一波赞美与荣誉。
“坤叔”不负众望。他以笔为援,以文传情,用敏锐的“新闻嗅觉”,活跃在医疗战线的前沿,讲述着精于专业奋斗者背后的感人事迹,传递着医患之间每一个温暖的故事,记录着医院快速发展的光辉足迹。
2020年,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在中央主流媒体、省市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和自媒体上相继开花,共刊稿2279篇(条),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患者对医院的忠诚度日益提高。在丁香园医院汇,全国医院品牌指数综合排名周榜单中,该院品牌影响力曾荣登前20强;在陕西医疗机构微信公众号排行榜中,该院名列前茅……
02
锲而不舍,一生奔跑在新闻之路上
从事新闻,并成为专业的记者,一直是王坤的梦想。和那个时代从事新闻的人一样,他经历了不知新闻ABC为何物时的盲人瞎马、挑灯夜战。从初涉新闻时的绞尽脑汁、力不从心、苦不堪言,到今天的大策划、大精品源源不断推出,走过的是一条锲而不舍、上下求索的新闻之路。
一向将笔头伸向基层,把镜头对准采访对象的王坤,面对我们的采访,却有种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多少旁观者听起来热血沸腾或惊心动魄的故事,对于当事人的他来说,却淡若微风。
我们还是从他军人本色说起吧!军号、军队、军歌是他的主色调。
1983年11月,王坤踏上军旅生涯。新训结束时,他代表500多名新兵的那篇慷慨激昂、极具文采的发言稿,博得了大家一片喝彩声,赢得了上下领导的一致好评。“是这篇普通的发言稿,使我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王坤回忆说,那时熄灯号响了,他打着手电筒趴在被窝里写;节假日,连队学习室里也总出现他的身影。为让稿件早一些寄到媒体编辑部,他经常越过几天才收发一次信件的收发室,跑上4公里的路,到部队驻地市中心的邮局去投寄稿件。1985年9月,王坤的“豆腐块”“萝ト条”似的稿件,常常见诸于当地报纸及中央级新闻媒体。举办的各种征文活动中,他总能捧回奖杯。由他参加或组织的演讲、歌咏比赛也常常榜上有名。
▲《女兵的微笑》 王坤摄
1989年9月,王坤来到了军事记者的摇篮——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在他的同学当中,有的舍生忘死穿行于前线猫耳洞,甚至随突击队出征,写出了拨动亿万人心弦的战地报道;有的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海边防,成为以“亲历性”形式报道共和国周边状况的第一人;有的随空降兵蓝天跳伞,随潜水兵深海航行,向读者奉献出“上天”“入海”的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画像。他们投身新闻事业那种铁的意志和激情,让王坤热血澎湃、亢奋异常。节假日里,自修室、走廊等都成为他学习的最好场所,仅读书笔记就作了十几大本,有9篇新闻业务论文发表,47篇新闻稿件被《解放军报》刊用……
03
用笔思考,新闻生涯走向一个又一个巅峰
1992年3月,王坤走进了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宣传处这个充满温馨、充满奋进的集体。领地的扩大、视野的拓展,给了他释放能量的舞台,使他的新闻生涯接连出现了重要亮点。
在采访切除器官却从不停止攀登医学高峰的我国著名骨科专家陆裕朴教授时,王坤凭着搞新闻的直觉和经验,意识到陆裕朴就是他要寻找的那种很有潜力的典型。功夫不负有心人,发自肺腑的一句句话语,凝结成反映陆裕朴教授把毕生的爱心献给祖国的长篇通讯。
1993年7月9日,这些硕果赫然出现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的一版头条,《北京日报》《文汇报》等国内3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转载,《健康报》《中国科学报》等还拿出一个整版进行宣传,并由此在国内掀起了一轮宣传陆裕朴的浪潮。
陆裕朴事迹宣传的“一炮”打响,王坤那不知疲倦的劲头似乎更足了。从此,写稿子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一周给报社发出三、四篇稿子,在这种激动不已,亢奋不已的状态下创作。仅一年,王坤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级新闻媒体刊稿83篇,其中一版头条13篇,仅《解放军报》一版头条就有2篇。创作热情熊熊燃烧,紧接着的两年,王坤相继推出了第四军医大学加速现代化建设,异邦采花、为国酿蜜的樊代明两个典型,同时在《解放军报》推出了口腔医院的系列报道。
这些宣传得到了领导的赞扬和组织的表彰。1995年,王坤成为第四军医大学历史上机关干部第一个荣立二等功的人。
1996年,王坤迎来新闻生涯的一个顶峰。这个顶峰是由全国重大典型的成功宣传铺就的——发奋学习报国为民的优秀大学生群体。《报国为民新一代》《张华永远与我们同行》《让理想之花盛开》等重大典型报道相继刊登在《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近百家主流新闻媒体。
讷于言而敏于行,王坤的犟劲和拼劲给予他向前冲的勇气。用笔触思考,用镜头发现,都基于他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更基于他对部队的深情。他报道的触角伸向教学、医疗、科研的各个方面,重点推出了四医大留学归国人员的典型宣传和科研成果报道,形成了很大的宣传攻势。
也就是这一年,四医大在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十大科技新闻、十大医药科技新闻评选中榜上有名,成为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单位。也就是这一年底,唐都医院引进了微电极技术治疗帕金森病,他有幸成为最先介入“细胞刀”宣传的记者。消息、特写、人物通讯、工作通讯、报告文学……图文并茂、声文并举,发稿三百余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并成为医疗成果宣传的经典范例。
此后,他又参与组织“国家教学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精品战略”“献身国防教育事业的育人大师李继硕”“汶川抢险救灾”“建国六十周年三军女兵方队”等宣传,一个个重大典型从群星闪烁、英雄辈出的第四军医大学走向全国,走进亿万人民心中。走上领导岗位的王坤,割舍不断新闻情结,也挖掘、培养、宣传了大批典型。
如今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坤叔”已不是当初的少年,但奔跑的速度犹如当年!
新起点新征程新辉煌。“2021年,我们将宣传工作的主战场锁定在学科人才建设上,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集中推出了医院整体宣传、人物宣传和重大医疗成果宣传。”王坤以他的胆识和魄力迎接下一个风口的悄然到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这个“金字招牌”将越擦越亮,一定会铸造一个新的辉煌!
原文链接:
陕盟人物(十五)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宣传策划部主任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