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社会频道新闻”蒙水中杏花的重要特征是花瓣必须是圆的。针法从外到内,颜色变浅.”在刺绣货架前耐心地向绣品们解释刺绣手法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同盟和乌仲基巴彦胡舒金乌森加汽车的蒙古族刺绣领导人王金莲。
图为绣娘参加等级评选的作品(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供图)
王金莲是旗里的一级绣娘,因此成为了村里绣娘们的“师傅”,但其实她接触蒙古族刺绣不过两年。2017年,王金莲自愿报名参加了中旗的绣娘培训班。学习刺绣的过程,对王金莲来说并不容易。
图为绣娘的刺绣作品在展览馆展出(吴楠 摄)
王金莲家的墙壁上,挂着她绣的大大小小数十幅作品,有代表五畜兴旺的犄纹,有象征福寿吉祥的蝙蝠,有吉祥如意含义的云纹。
对王金莲来说,刺绣已经不仅仅是她的兴趣爱好,通过刺绣带来的经济收益成为了全家脱贫致富的关键。4年前,王金莲的丈夫出了车祸。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王金莲一家,被纳入贫困户。她扛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干完自己地里的农活,还要去帮别人种地、放羊补贴家用。微薄的收入付完丈夫的医药费之后所剩无几,还要咬牙供孩子上学,王金莲经常自己偷偷掉眼泪。后来,她响应刺绣带头人的号召,开始接触刺绣工艺。
出乎王金莲意料的是,刺绣竟然成为了一家人生活的转机。2017年,通过制作刺绣半成品,王秀莲就赚到1万块钱。2020年,王秀莲的刺绣收入突破4万块钱。一家人的生活终于迎来了质的改善。随着丈夫身体渐渐好转、孩子大学毕业顺利就业,全家终于实现脱贫。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刺绣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其本身的价值。
图为乌逊嘎查的绣娘们聚在一起交流刺绣技艺(皇甫万里 摄)
在科右中旗还有很多像王金莲这样情况的绣娘。整个巴彦呼舒镇22个嘎查里有3060个从事刺绣的妇女,其中,有265个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们利用空余时间制作的绣品通过刺绣协会回收,小的一幅5块钱,大的几千块不等。偶尔有特大的订单,刺绣协会就会分派给整个村的绣娘们集体完成。久而久之,刺绣成为了绣娘们家庭额外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地妇女通过刺绣,终于摆脱了靠天吃饭、只能眼巴巴指望几亩地收成的日子。她们的钱袋子鼓了,腰杆子也硬了。
图为一级绣娘吴胜利制作参赛作品(皇甫万里 摄)
近年来内蒙古的刺绣扶贫产业能够蓬勃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助推脱贫攻坚、传承民族文化,政府专门成立了协会、公司,建立了刺绣基地,把刺绣作为一项民族文化致富产业来抓,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和创办示范的方式带动全县民族刺绣产业做大做强。
这些来自草原心灵手巧的“绣娘”们,用一针一线将绿草如茵的内蒙古大草原绣进一件件色彩斑斓的绣品里,将民族文化融入民族特色商品中,成功推动了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让科右中旗的刺绣扶贫产业真正成为了脱贫奔小康的“金钥匙”。
绣娘们用指尖经济带动脱贫致富,真正“绣”出了她们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