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8日,“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主题演讲大赛火热开启。大赛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线,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千千万万平凡人的“中国梦”登上舞台,被大家聆听:
“大国重器的自豪!”
“我岂能退缩!”
“伴祖国同行!”
“我,阿斯哈尔·努尔太,请战!”
......
《时代新人说·奋斗吧!2020》
集结九位脱颖而出的时代新人,
讲述不为人知的故事,
呼喊心中炙热的梦想,
向时代真情告白,
传递属于这个时代的奋斗幸福观!
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中午12:37
CCTV-1综合频道
《时代新人说·奋斗吧!2020》
精彩不断,等你而来!
淬炼成钢的中国军人
投笔从戎,这四个字放在哈萨克族男孩阿斯哈尔·努尔太身上,分量显得格外沉重。
在本该享受父爱的年纪,阿斯哈尔的父亲却在一次追捕犯罪嫌疑人时,为保护受伤的战友不幸牺牲。从此,他只能从家里的照片中看到父亲的脸。面对爸爸的缺席,阿斯哈尔小小的心灵也曾无法理解,为何爸爸要做出那个决定?他怎么舍得抛下我和妈妈?
可是英雄后代、警察世家的血液,冥冥中仿佛指引他追随父亲的心愿,一定要穿上那身军装!然而,阿斯哈尔的选择却遭到了母亲的极力反对。已经失去了丈夫,怎么能再失去儿子!面对母亲的坚持,他做出了怎样“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2017年,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阿斯哈尔在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被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扎根基层,在艰苦的环境中踏实肯干的故事深深打动。他决心通过奋斗和拼搏,投入到实现兴军强军的伟大洪流中。
为了从军报国的志向,阿斯哈尔和其他7名同学寄出了一封非同寻常的信。正是这封信改变了他的命运,打开了将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的大门。2017年暑假,他终于成为了一名人民子弟兵。阿斯哈尔和同学究竟写了一封什么样的信?从大学生到人民子弟兵,他在走进军营之后,经历了怎样的成长与蜕变?
2018年7月,淮河抗洪形势严峻,部队接到命令全面备战抗洪,阿斯哈尔却在发车前发现自己不在抗洪名单里。在递交请战书的那一刻,阿斯哈尔终于理解了另一个人当年的选择。
“有国才有家”, 阿斯哈尔在一个青年人的成长路上,怎么逐渐走近自己的英雄父亲?请收看《奋斗吧!2020》,倾听这位哈萨克族男孩的真情讲述。
三代人守“中国绿”
“85后”女孩程李美,出生在塞罕坝林场。她曾是青春靓丽的都市白领,月薪过万,在北京过着让许多同龄人羡慕的生活,有着平凡而伟大的“都市梦”。她曾对父亲说:“这名字是您给我起的,城里美(程李美),城市的‘城’。”
而今,她却脱掉高跟鞋,回到家乡,扛起锄头种树。她花了23年走出塞罕坝大山,在大都市站稳了脚跟,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是什么原因让她重回大山?
程李美的父亲是林场的一名普通工人,日复一日艰苦劳作,一干就是数十年。患上严重的风湿病和肺气肿,不到50岁牙齿就全掉光了,父辈许多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可又是什么动力让这代人坚守深山?拿起父亲的接力棒,她能否接续使命?
从热闹繁华的都市,到偏僻孤寂的林场;从坐办公室就能赚取丰厚回报,到干体力活却换来微薄薪水;从干净整洁的楼房,到没网、没热水的破旧瓦房。程李美感觉“从天堂跌到了地狱”。她经历了哪些人生巨变?又是如何涅槃重生的?
父亲的猝然离世,给了她重重一击。但她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在浮躁功利的当今社会,父亲不求回报的“傻傻”付出,却为何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从北京回到塞罕坝6年了,她如今有了怎样的蜕变?完成了哪些在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
2017年,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新时代新机遇下,作为塞罕坝第三代务林人,她将如何延续“塞罕坝精神”,继续守护这片绿色?
程李美用青春和汗水滋养着这片林海,延续父亲的梦想,从都市到林间,开辟了一番新天地。
CCTV-1《奋斗吧!2020》将带领大家认识这位倔强的女孩,聆听她如何从父亲手中传承“塞罕坝精神”,生生不息。
铁路人的中国梦
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从北京到张家口,最快运行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7分钟,一下子缩短到47分钟。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运输线路,中国高铁又一次在全世界面前展现出“中国速度”。
在《奋斗吧!2020》的演讲嘉宾里,有一位是中国铁路发展的参与者,他最自豪的身份是“中国高铁工人”。他的生命为什么会和铁路结下不解之缘?他怎样给高铁列车安装上一条条的“飞毛腿”?一直在高铁背后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郭锐将讲述他与中国高铁的故事。
郭锐,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年轻的首席技师,也是一名技术过硬的钳工。从小就接触火车、铁轨的他,一直有个心愿,能亲手制造火车。
为了中国的高铁能够早日投产,他和团队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与心血。因为高铁列车一个关键系统的装配,他们做了一千多次论证试验,写下了约十万字的工作笔记,查阅的各种参考资料堆起来有两米多高。到底是哪个技术难关让他们殚精竭虑?高铁核心零部件的装配精度,究竟会精密到什么程度?在中国速度的背后,有多少“零”的突破?
作为新时代“大国工匠”的代表,郭锐在《奋斗吧!2020》节目现场,不仅讲述了他和团队攻坚克难、挑战极限的历程,还展示了高铁制造中许多微不足道却不可或缺的零件、工具。这些零件、工具怎么保证了高铁列车平稳、安全?中国“智”造的背后,汇聚了多少中国工人的智慧和汗水?请收看《奋斗吧!2020》,一起关注郭锐的故事。
靓妹实现利剑之梦
在《奋斗吧!2020》的演讲嘉宾里,有一位90后女孩。看她的生活照片,处处透着岁月静好。谁也想不到,这样满满文艺范的姑娘竟是一位科研专家,而且研究的还是导弹。
李倩茹,生于1990年,自信的脸上仍有一丝稚气。但就是这个年轻的90后,不仅她参与设计的导弹在建军90周年阅兵仪式、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闪亮登场,她自己也作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役战士参加了阅兵式。在大家的认知中,科研、国防这些“硬核”,好像更是男性的职业,为何一个90后的小姑娘要选择这条艰难的路?在她的身上发生过怎样的家族故事?
从小由姥爷带大的李倩茹,在《奋斗吧!2020》的现场讲述了她和姥爷生活中的一件件往事。慢慢的,一段新中国曾经的记忆展现在现场观众面前。面对自己所从事的导弹科研,她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和抵触,到选择前途时的迷惘与踟蹰,再到从事科研道路的坚定与努力。正是姥爷的言传身教,让曾经不谙世事的她在人生的道路上愈磨砺愈闪亮,最终成为了祖国新时代伟大复兴的一分子。
在《奋斗吧!2020》现场,她展示了每一年姥爷送给她的生日礼物。虽然这些礼物看起来是那么的“奇奇怪怪”,但当中寄托的中国梦,又是那么的真诚。2019年10月1日,当她参与设计的导弹从天安门前缓缓经过的时候,历史在这一刻得到了传承。正是这些奇怪的礼物,让一个90后的姑娘选择了一条旁人看起来无比艰辛的道路。面对旁人的不解,这个看似柔弱,内心却无比坚强的姑娘心中比谁都清楚——看似是航天事业选择了她,其实是她选择了航天事业。
青春要如何立志才不枉此生?生命要怎样绽放才最有价值?李倩茹和姥爷两代人怎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请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倩茹的故事。
白了头的扶贫队长
2014年1月,为了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模式。湖南省花垣县委组建了中国第一支精准扶贫工作队,龙秀林成了花垣县十八洞村的第一任扶贫队长。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十八洞村有多穷?工作有多难开展?一没资金,二没项目,扶贫工作难道只靠赤手空拳嘴说话?
带着许多问号,龙秀林带着扶贫工作队进了村。没多久,十八洞村的老百姓就陆续给龙秀林和他的扶贫队送上了出人意料的“见面礼”。村民会给扶贫队写“大字报”,龙秀林的头发很快变白。
扶贫要扶志,扶贫要扶精气神。龙秀林怎样才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
在龙秀林带领下,十八洞村短短几年间发生蝶变。十八洞村的山村风景、苗寨风情和与贫困斗争的动人故事,正吸引着远近客人。据统计,2018年十八洞全村共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同时带动了民宿、农家乐、生态农产品的蓬勃发展。龙秀林挂在嘴边最多的,最让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十八洞村的土特产。今天的十八洞村,究竟有哪些农副产品让龙秀林满脸自豪?
龙秀林扎根苗乡扶贫攻坚的奉献精神,带动了更多人投入精准扶贫的队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心共筑小康梦。因为大胆创新扶贫模式,他不仅获得了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还在2019年迎来了最幸福的时刻。为贫困山村点燃希望之光,五年扶贫之路,龙秀林经历了哪些探索和考验?让我们一起走进《奋斗吧!2020》,一起倾听龙秀林与十八洞村的故事。
孤岛上的“叛逆少年”
如果你拿着放大镜在地图上找,北纬34度31分,东经119度52分,距离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燕尾港镇12海里处,有一个弹丸之地,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这就是开山岛。王志国的父母是这座小岛的守岛人,王志国也长在这座小岛上。父亲王继才是王志国的启蒙老师。
6岁以前王志国不懂父亲为什么这么做,6岁以后王志国离岛上岸读书。看到外面的世界后,从不懂变成了不理解。为什么父母要守着那个没有人、没有水、甚至连棵树都没有的小岛?为什么宁愿住在小岛破旧的房子里,也不愿意跟自己在一起在岸上住?王志国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他吼着“开山岛才是你们的儿子!”从不解到误解,王志国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青春都跟父母执拗着。
这样一个不愿上岛、坚决不肯读军校的孩子,一个当年质问父亲“你的一生有什么意义?”的叛逆少年,最后如何成长为被授予三等功、获得优秀共产党员、服务明星称号的优秀战士?
第一次和逃犯进行近身搏斗;第一次去火场救援;第一次查获犯罪嫌疑人。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让王志国感受到自己身上军装的责任和意义,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让王志国愈加懂得了父亲坚守的价值。
“儿子,你在边防,我在海防,咱们是战友,守的都是国门!”
如今,王志国也已是4岁男孩的父亲,他是否也像父亲当年一样期待自己的孩子,未来能接班延续梦想?父亲当年的承诺,是否会延续到下一代?
让我们一起期待在《奋斗吧!2020》里见证王志国和他的小岛故事。
95后“时尚弄潮儿”
徐灿灿,一个青春靓丽多才多艺的95后女孩。她是朋友口中的“灿哥”,群众口中的“小徐”,是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的新生力量。
徐灿灿原本渴望追逐“大城市梦”。大学毕业后,她本想去上海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进入新潮时髦的新媒体行业,可是最终却担任了一名基层办事人员。为什么她的人生轨迹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从怀抱创业梦想,到成为人民公仆,徐灿灿经历了哪些跌宕起伏?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她怎样赢得群众的认可,成为“别人家”的女儿?
2017年,在全国“放管服”改革浪潮下,浙江率先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徐灿灿成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一员。虽然基层锻炼经历使她愈加自信成熟,但进入新部门,她如何面对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如何处理群众对创建无证明城市工作初期的不习惯、不适应?
徐灿灿用热情和汗水浇灌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一路的坚持与脚踏实地为民分忧,换来了群众最质朴的感谢,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奋斗吧!2020》将带大家认识这位“干一行爱一行”的女孩,听听她对职业价值的分享。
人人称赞的“抱火哥”
半路出家,逼上梁山,怀揣着导演梦,阴差阳错做了消防员。舍小为大,用青春守护万家灯火,用实际行动诠释何为“不忘初心”。他就是“抱火哥”——由浩杞。
今年27岁的由浩杞,曾经也是一位文艺青年。上海师范大学话剧表演专业毕业的他,本应实现自己的导演梦。到底是怎样的阴差阳错,让这位文艺青年从预备导演变成了一个纪律严明的消防员?
2017年3月1日23时47分,由浩杞从火场抱出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煤气罐。烈火把由浩杞的手套和战斗服烧得滚滚发烫,但他死也没有松手。忍着疼、咬着牙,抬出、降温、关阀、熄灭。从此,他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抱火哥”。是怎样的人生领悟,让他勇敢面对生命危险?
舍小家,为大家,最终也成就了由浩杞。当他再次拿起摄像机,又拍出了怎样的作品?《奋斗吧!2020》让我们共同走进由浩杞的人生剧本,听一听这位“抱火哥”的成长经历。
邮票中的昆曲传承人
昆曲,这个中国最老的剧种之一,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昆曲属于阳春白雪,十分“高冷”,很难听懂。然而,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昆曲已然成为“经典”与“时尚”的代名词。许多年轻人加入昆曲传承的队伍,甚至有人在抖音上推广昆曲,收获粉丝无数。
《奋斗吧!2020》将给大家介绍一位年轻的昆曲传承人。她虽是“80后”,却已是不折不扣的昆曲青年艺术家,她便是周好璐。
周好璐,北方昆曲剧院演员。她出生在一个百年昆曲世家,家学渊源,底蕴深厚。周好璐的祖父周传瑛先生,是昆曲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1956年,由他主演的昆曲《十五贯》,从江南水乡一直唱进了中南海。祖母张娴则被尊称为“昆曲妈妈”,塑造了《长生殿》中杨贵妃,《西厢记》中崔莺莺、红娘,《牡丹亭》中杜丽娘等经典形象,深得广大观众和专家的好评。父亲周世琮是著名昆曲导演,文华奖获得者;母亲朱雅是江苏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在这个百年昆曲世家里,祖父究竟说了哪句话让周好璐一直忘不了?这句话又如何将她带上了昆曲传承之路?
致力于昆曲文化传播的周好璐,已在海内外举办了300余场讲座。2017年6月,新浪网直播了她在恭王府的昆曲讲座,在线听众20余万人。她还编写了昆曲教学大纲、昆曲剧目大纲,为昆曲教学建设的规范化贡献心力。为什么在别人看来“曲高和寡”的昆曲,经过她的传播却充满风趣与时代感?
2019年9月份,周好璐11岁的女儿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踏上了和妈妈一样的戏曲之路。在昆曲文化薪火相传的路上,她将如何走向未来?《奋斗吧!2020》将带您走近周好璐和她的百年昆曲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