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物道“国乐的春天”第二期
上一期我们讲了失传的唐音(尺八)
这期物道君想讲的也是
失传于唐朝的五弦琵琶
世上仅有一把唐代五弦琵琶收藏于日本
所幸,中国有一个人复活了它
B站跨年晚会上,一个弹琵琶的男人惊艳了3400万观众。
这个近六旬的老派民乐人,复活了中国失传千年的五弦琵琶。
他一头白发,像个世外高人,固守华夏五千年来的声音。
其中就有一千年前的尺八、两千年前的五弦琵琶、三千年前的古琴、还有更古老的篪(chí)、埙、簧、籥(yuè)。
▲反弹琵琶-唐代壁画
同是B站跨年晚会上,一个会300多种乐器的男人让观众献出了膝盖。
他融汇各国的乐器,还能把中国几千年前的簧片玩出现代DJ摇滚电音。
连草木竹石都是乐器,矿泉水瓶、梳子、勺子、树叶、杯子......甚至自己的脸皮。
这个新潮的音乐人,白发下是红润的脸色,讲着段子像个老顽童。
当别叫他大师时,他说:“我不是大师,我就是个大师......傅。”
当别人惊讶于他用脸弹奏时,他说:“我能弹出声,是因为自己脸皮厚。”
他们其实是同一个人,一名叫方锦龙的民乐人。
正是因为这样的反差,这位国乐大师有了许多称号:
方独秀、方天秀、琵琶精、大师傅、白发魔方、武器大师......
▲ 方锦龙
01
国乐跨界,原来也这么时尚有趣
方独秀是网友对他乐艺“高超独秀”的赞扬。
因为在那个跨年的晚上,他和交响乐团配合演出,方锦龙狠狠地秀了一把,当美国乡村音乐《噢苏珊娜》这首曲子出现时,方锦龙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乐器配合演奏。
左思右想,他竟弹起了自己的脸皮,用手指弹击口腔碰撞出的共鸣声,弹出了轻快调皮的韵律,网友纷纷打出弹幕“我弹我自己、方独秀.....”。
那天,方锦龙还用国乐玩了一次跨界、跨次元。
他用尺八、高音琵琶、中阮等传统中国乐器与一个交响乐团等进行了一场“battle”(较量)。民族乐器与交响乐团相互融合而毫不落败。
他用尺八吹奏了年轻一代熟知的《火影忍者》的BGM,用中阮弹奏了游戏曲《迷路要塞》,用高音琵琶诠释电影《教父》的主题音乐......
晚会最高在线观看量达8000万人,他们集体回忆穿梭起伏,开始有人留意他用的是什么乐器。
有人留言:我原本对民族音乐一无所知,如今因为方锦龙的琵琶想要了解国乐。
其实早在世纪初,方锦龙就已经对国乐做过跨界的尝试了。
他曾试过把琵琶、钢琴、弦乐和女高音的元素混合、试过把蒙古族的民歌和爱尔兰的乡村音乐融合、试过在传统国乐里添加印第安的鼓乐.....
还成立了一个“方锦龙·芳华十八”的乐团,用身着汉服的女子,民族音乐,流行歌曲进行叠加,创新出有景有音的新民乐,而这,是在十几年前。
其实,国乐从来不是曲高和寡的,它也有好玩有趣的一面。
方锦龙从不装深沉,他喜欢“玩”音乐。有次他演奏,当时台下坐着周杰伦、陈奕迅等流行巨星。
方先是用琵琶弹奏《十面埋伏》,接着玩心一起,就换二胡弹流行音乐《小城故事》、《笑傲江湖》,最后玩心大发,竟以矿泉水桶当鼓,敲击成一段美妙的旋律,流行巨星们无一不叹服。
当然,也有人质疑过他的跨界。
但他想:如果国乐可以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也许正是国乐的春天。
02
他复活五弦琵琶,重现千年前的唐音
除了方独秀,他还有个琵琶精的外号。
不仅因为他的琵琶出神入化,还因为他复活了中国失传已久的五弦琵琶。
方锦龙6岁时,父亲递给他一把四弦琵琶,从此开始与琵琶的缘分。18岁时,就已拜遍所有名师,弹遍所有名曲。
直到26岁在日本,机缘巧合之下,他弹奏了由敦煌壁画复刻的简易五弦琵琶。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唐音。五弦拨动人心,他久久未能平静。
每件乐器背后都是历史。
五弦琵琶在中国失传,在日本被保留;如今日本奈良还收藏着这个世界上唯一一把唐朝五弦琵琶,那来自唐代的螺钿镶嵌工艺,真正地诠释了华夏一个繁盛的时代。
▲ 唐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方锦龙不由感慨:“我们追逐西方,却没挖掘出我们的好东西。”
于是他着手复活五弦琵琶,6年的摸索,最终成功制成当代第一把五弦琵琶,2001年开始在香港首演。
五弦多了一弦,多了一个低音,音域更广。所以他不仅可以演奏琵琶曲,还可以演奏世界各种音乐风格,比如印度的西塔尔琴,西方吉他等等。
如今,他拥有私人乐器博物馆,那里有尺八、古琴、阮咸、簧、籥.....
因此,那濒危的中国古乐器,得以重新发出声音。
这是器的春天。
03
音乐的乐,是快乐的乐
孔子有说:“游于艺,成于乐。”
这是说一个人学完六艺,但只有通过乐的熏陶,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具有基本高雅的情性。
礼是始,乐是终。
而方锦龙解释的更形象,他说:“繁体的“禮”字拆开,下面是豆,是温饱,上面是曲,曲在温饱之上,是礼的核心。”
人生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才会有高于温饱的快乐。
乐(lè)乐(yuè)本是同源。
图片|七少的酒-摄
方锦龙是真的快乐,他的微博中,生活简单且充实。他爱做饭,喜欢番茄和茄子,经常在微博晒他做的番茄炒蛋。
这个拿起琵琶便仙气十足的大师,拿起锅铲就走入尘俗,像个乐乐呵呵的大师傅。
他还吐槽:“不会做饭就不会生活啊。以后我收学生,要看他会不会做饭。”
先人围着篝火,念着古老的部落语言,以表达他们猎取猎物的快乐。
而当这语言无法表达更多的快乐时,音乐,就出现了。
当国乐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快乐时,或许就不止是它的春天了。
还是我们的春天。
图片|七少的酒-摄
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幕:
当外国网友看到李子柒东方牧歌式的田园生活时,他们惊讶,并欣赏。
我们假以怀疑。
当他们听到中国千年之久的乐器演奏的声音时,他们感叹,并欣赏。
我们充耳不闻。
有人说,那是因为他们以前没见过,而我们太过于熟悉了。
真是这样吗?
徐复观说:“现在很多人着手自己的文化时,常不敢堂堂正正面对深入它,而是总想先在西方文化的屋檐下,找一个容身之所。”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对传统过于熟悉,而是困囿于刻板印象,我们觉得它老土,玄乎,古板。
以致于没有好好面对过它们。
下期预告
上期回顾·点击查看
“把尺八还给中国”:这个流浪了千年的中国之音,终于回家了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