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享受大数据的红利,被大数据监视着。
保险公司是有经营风险的公司,风控当然要比其他金融产品严格
这源于最近一堆保险没有通过的现象。
有人觉得很神奇,明明自己什么问题都没有,健康告知全部满足,为什么保险公司不让他投保。
这些人就是被风控拦截了。
国际惯例,保险公司一向是宽进严出。
在投保时,只能通过健康告知询问客户,是否有身体异常或既往病史,这全靠客户的自觉性,很难规避,带病投保或恶意骗保的客户。
现在,借助大数据,让保险公司看到了风控难题解决的曙光。
保险公司通过投保人海量的数据,从多维的角度判断是否有骗保倾向,而这是靠人力无法达到的。
我们一直在被大数据影响。
比如,你拍了一张冰箱的照片。接着就会发现头条、微博、淘宝的首页推荐广告就全是这类产品。
你只是网上搜索了一下考公信息,可能下一秒培训机构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自然大数据也能检测到以下这些:
天天大半夜刷抖音,到凌晨一两点;
支付宝的消费记录里烟酒是常态;
信用卡常有逾期记录;
......
这些都可能会被保险公司判定为风险程度较高。
为了查资料,我经常搜索心脏病、高血压、乙肝、乳腺结节等,就很可能已经上了保险公司黑名单。
通过分析某个人的行为习惯,对其身体情况进行判定,对我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保险越来越难买。
目前,保险公司的风控系统并不完善,健康人士也可能被拦截。
但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
未来的风控,做到跳过健康告知这一步也未可知,直接输入身份信息即可判定是否能承保,流程简化的同时,保费也可能降低。
马云在2016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上就曾说过,“未来保险要从主要依赖销售,转向依赖从头到尾的动态大数据风控”。
现在,利用大数据风控的保险公司并不多,而且,多是线上投保会被拦截。
不过,被风控拦截后,不算是被拒保,也不会被别家公司知道。
风控系统和核保是两个独立系统,即使核保通过,还是有可能被风控拦截,同样买不了。
所以,如果你也出现上述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一家公司购买。
其实还是那句话,投保要趁早,不管有没有风控存在。
平时生活习惯也要多注意。
比如,保护自己的信用记录,信用卡不要逾期,贷款及时归还等。
投保时,千万要如实告知。
现在的理赔纠纷案件中,多半是因不如实告知。
既然保险公司现在能在核保阶段运用风控系统,理赔阶段自然不消说。
说不定,你的朋友圈记录或者语音消息也会被查到(仅猜测)。
所以,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人,还是趁早收手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