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地球上发展了几百万年,进化了大脑,发展了智慧文明,最终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但我们在自然界仍然不是那么厉害的物种,赤手空拳面对很多猎人也可以说没有胜算。
我们惧怕很多物种,但是蛇类依然是人类最无法面对的,即使针对一些无毒的小草蛇,我们看见它们蜿蜒前行的模样,都可能会起一身鸡皮疙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我们从老祖宗那里获得的一种“防御技能”,因为害怕所以可以远离这类物种,最大程度地减少它们对人类的伤害。可想而知,远古时期蛇对人类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无论是小巧灵活的毒蛇还是身材巨大的蟒蛇,都可能对人类造成很大的伤害。
泰国一巨型蟒蛇吞掉整头牛
近日,据外媒报道在泰国北部地区彭世洛府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件,一条巨蟒吞食了农夫的奶牛。事件发生在21日,一名农夫寻找自己三天前就已经丢失的奶牛,这头奶牛也算是他们家里的产业,卖出牛奶挣的钱可以供家里的日常开销,正常来讲奶牛并不会自己走丢,也会经常去固定的地方吃草,但是三天前它突然失踪了,家里人也怀疑它被偷走了,但是仍没有放弃寻找他的希望。
这名农夫带着家里人一直寻找着头丢失的野牛,虽然蟒蛇在泰国很常见,但是农夫并没有往这方面去想,直到在距离家里不远的地方他发现了非常恐怖的一幕,一条巨型蟒蛇趴在草丛里一动不动,当地人对于蛇类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是蛇类分布密集的地区。
在蟒蛇吞食掉较大的食物后,通常来讲都喜欢藏在隐蔽地区一动不动的进行消化,毕竟巨大的食物在肚子里也导致蟒蛇很难快速移动。因此这名农夫壮着胆子拿着手机走了上去并进行了拍摄,从画面中可以看到这条蟒蛇已经死亡,因为它肚子明显鼓胀的地方已经破裂开了。该农夫认为自己的奶牛已经被这条蟒蛇吞掉了,“人心不足蛇吞象”,这条蟒蛇死在了自己的贪心之下,当然也给农夫造成了经济损失。
巨蟒袭击动物并不罕见,近日我国也有发生
这个案例里,专家认为这条巨型蟒蛇年龄至少超过8岁,整体长度在4.5米左右,其实跟我们幻想中那些7-8米甚至更长的蟒蛇还要差一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就算是巨型蟒蛇了,从画面中也可以看到它碗口粗的身子,看上去很是吓人,后来这条巨蟒被焚烧掩埋了。
无独有偶,近日在我国福建泉州泉港区一村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秀溪村一村民报警自己在放羊的时候丢失了一头羊,他想去自己寻找,但是因为听到了羊的激烈叫声,担心是被野生动物给袭击了,因此希望警方可以帮助自己一切寻找丢失的羊。
就在接到报警一个小时之后,大家在距离羊丢失不远处的林子里发现了它,这头丢失的黑山羊已经死亡,更加恐怖的是它正在被一条巨型蟒蛇缠绕着,看到这样的一幕警方迅速联系了专业的野生动物救助人员,大家一起从蛇口里夺回黑山羊,很可惜羊已经骨断窒息而亡。
经过专家的判断这条巨蟒是野生缅甸蟒,很发生在泰国的是同样一种蟒蛇,它们成年后体长一般在5米开外,这一条相对小一些大约在3.7米左右,在我国属于保护动物。其实这类蟒蛇非常常见,在美国已经是入侵泛滥的物种。
面对巨蟒,如果换成人类,可以逃生吗?
野生缅甸蟒可以猎杀奶牛以及黑山羊这类的动物,那么面对人类它们自然也可以猎杀,毕竟我们相对于奶牛体型要小得多,力量上更是不足。但不同的是,我们有聪明的大脑,已经灵活的双手,这一切要比四足动物占据了更多的优势。
双手可以使用工具对抗巨蟒,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蛇类的攻击速度很快,至少人类是完全无法比拟的,虽然它们体型巨大,是3000多种蛇类大家族中体型最大的一类,所有成员都没有毒,它们捕猎只靠强壮的“肌肉”,完全属于物理攻击,并且速度十分迅速善于隐蔽。
因此一些动物或者人类面对蟒蛇,只可能是那种“转角遇到爱”的情况,根本没有提前反应的机会,如果说远远的就看到它们在那里自然可以快速的远离。但是如果是突然遇到蟒蛇或者被伏击,几乎是没有反应时间瞬间就会被蟒蛇一口咬到,接下来它们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的缠绕上来,在强大的绞杀能力下骨头都会断掉,最终窒息而亡。
当然这个时候我们要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尽快地放松稳定下来,在双手没有被束缚的时候尽量寻找尖锐的工具,在蟒蛇腹部靠近尾巴的位置有它们的泄殖腔,也算是蟒蛇的弱点之一了,这个时候要用尖锐的物体用最大的力气捅进去,运气好的话蟒蛇会因此而卸力,从而松开或者放缓缠绕。这就是我们为自己争取得一线生机,抓紧时间用最快的速度逃跑,有一定机会可以“蛇口逃生”。
说在最后
有些朋友认为,我们可以拿着工具等被蟒蛇吞进肚子里的时候逃生,但是这种情况是不现实的,因为蟒蛇吞食的猎物,如果不是特殊情况都已经死后再吃。当然面对一些旗鼓相当的猎物,如发生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森蚺和凯门鳄之间的对抗,森蚺在打斗中会一点点的吞食鳄鱼,但是强大的鳄鱼会持续挣扎,最终导致蟒蛇被开膛破肚,从而两败俱伤全部死亡。
如果是分类这种小身板,可能在进蛇肚子之前就已经死亡,即使尚且留下一口气,那么面对蟒蛇肚子内的消化液、挤压以及无氧的环境也会很快的死亡。
我们只能渴望自己这辈子都不会遇到巨型蟒蛇,当然在中国它们的分布还是比较少的,碰到的几率也并不大!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