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跑10公里花了70分钟。2011年初,我的10公里跑在60分以内。从2011年5月到2013年10月,我停止跑步2年多了。2013年,我的10公里成绩回到了60分以上。2014年,我的10公里达到了45分。2015年,我的10公里终于能跑40分。
然后,“从来没跟人跑过步的我”开始了马拉松之旅……2019年8月25,我跑出了全马2小时33分20秒。
01 马拉松,是我联结爱、温暖与希望的桥梁
我的爱好很多。在众多爱好之中,马拉松可算是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个存在,如此以至于我将它坚持到了现在。
人们通常喜欢用“你是人间四月天”这种美好的诗篇来形容爱、温暖或者说希望,马拉松,在某种意义上对我来说,就是联结爱、温暖与希望的桥梁。
某一天下午无事,我把自己的朋友圈翻到了2015年,那是我最开始追梦的时刻,回想那时的我是怎样的我。翻阅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发现,每一个跑者的从前,都是那么激动、无知,甚至幼稚,不管你是久经战阵的跑步大神,还是初出茅庐的马拉松菜鸟,由青涩变成熟,是永远避不开的一堂课。
2015年的5月17日的前三十天,我每天都在朋友圈进行着首场半程马拉松的倒计时,现在看起来这算是可爱还是幼稚?我根本已经无法理解当时自己的那种激动心情。
也正是这种没法描述的对马拉松的爱,让我无怨无悔的开启了马拉松之路,直到现在。
有人说,在跑步中,人们能够发现更好的自己。我觉得马拉松对我来说就是让我开启新世界的钥匙。因为,从那一天开始,我的生活开始变得和从前不一样。
人一生有两天是最重要的。第一天,是自己出生的那一天;第二天,是发现生命意义的那一天,对于我来说,跑马拉松让我开始了生命新纪元,这就算是发现生命意义的一天。可能这样说有些酸腐,但确实也就是这样。
我想,对于很多跑友来说,跑马拉松能将自己感动流泪也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不论水平如何,对所有人来说,每一场马拉松都是洗礼,都能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甚至生活的感悟,尽管现在的我已然有些麻木,但这些感动曾经也都有过。
轮回的自然,循环的生命。当一切平静下来时,所有温馨都将成为过去,还要迎接新的温馨。
一生之中,对人对物,不知道会有多少感动变成麻木,似乎谁都逃不过。不过总有一些感动会突破生活的打压,成为伴随一生的真情,马拉松就是我的其中之一。
2015年9月27日柏林马拉松,我看到了基普乔格,由于这时我正处于初跑者阶段,内心十分亢奋,所以对这位飞出鞋垫的204选手很关注,也非常敬佩。尽管当时国内媒体对他并没有太多报道,但我还是默默地把他当成了我马拉松的偶像。
而现在,基普乔格已经在马拉松界封神。
回想起来,他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在我看来,不仅仅是马拉松世界纪录2小时01分39秒,或者今年十月份有可能跑进2小时创造历史,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带来了耐心、忍耐、勤勉、希望、信仰、自律,这12字箴言。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仅成为了很多人的马拉松偶像,而且成为了很多人的人生导师。
其实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不仅要看他所在领域的成就,更要看他延伸到其他行业的贡献。
比如科比、C罗,他们用勤奋告诫大家,只要你自律、坚持,不懈怠,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行业里超越自己,变得更好,哪怕你的天赋不是最好的。
正如世人评价李小龙给我们留下的最大财富,不只是他的格斗术,也不是让我们学他,而是他指导我们表达真实的自己、走向自我的解放。
02 跌宕起伏,全马破三
马拉松2小时33分,对于现在的中国跑圈,已经不算是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但我还是略感欣慰,因为这个成绩我追求了将近四年,从2015年,我决定跑马拉松开始,2小时33就是我的一个阶段目标,直到现在,我终于跨过了这个坎儿,可以沿着这个路线继续前进了。
虽然达成这个目标很艰难,但我并没有过于兴奋,可能如果更早一些达成我会更加激动吧。
很多人在公众号和《马孔多-全民跑步》抖音上面多少也了解过了我的跑步史。
从一个学生时期参加运动会跑第四名会哭的小孩儿,到现在,马拉松跑出2小时33分20秒。我花了九年多时间展示了一个业余选手跌宕起伏的历程。
2010年8月暑假,表哥带我健身,他说:“除了练力量之外,跑步能够让身体更加轻灵,”于是,我开始跑步。刚开始就是经常跑十分钟,配速大概6分多不到7分,每周最多跑两次。
从不跑步到10公里跑进60分
恰巧那两年,电视剧《李小龙传奇》还在一些地方台上映,我了解到他平时很爱跑步,据说每天10公里,于是当年的十一月份,我在跑步机上跑了自己的第一个9公里,用了将近70分钟。
之后,我每周都会跑两三次,每次9到10公里,没有跑量和配速的概念,现在看来,大约每次都是六分多的配速,尽力跑。
逐渐每周跑3到4次,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我的10公里成绩达到了60分以内。但是因为2011年初回内蒙学习马头琴,我就不跑步了,直到2013年10月,我重回健身房又开始跑。
那时我的体重重回150斤,10公里又掉到了60分开外,但毕竟之前跑过一小段时间,虽然很慢但还能够完成。
那几年的跑步,我的目的不是为了马拉松,只是觉得力量训练+跑步之后自己的身体会更强大,所以一直在坚持,没有太多速度的追求,从10月份到2014年10月,我的跑步模式很简单,就是每周3到4次,每次10公里尽力跑,一年时间,10公里成绩也只是45分的水平。
当时,母亲看电视台转播马拉松比赛,喜欢各地风景,看我喜欢跑步,就建议我去跑马拉松,但当时错过了最想跑的天津马拉松,所以决定专门练一年,迎接首马。
戒酒、拉量、破三
2014年9月1日,拿到天津一场弦乐比赛(马头琴)二等奖之后,我和室友庆祝喝了最后一次酒,为了马拉松,我戒掉了酒,直到现在,整整五年滴酒不沾。
2014到2015年我的跑步训练模式依旧是那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每个月也就是100多公里,每次尽力跑10公里左右,10公里成绩逐渐达到了40分以内。
2015年5月鲅鱼圈首半马,我跑出了1小时28分,然后就是9月天津、北京、衡水三连全,我分别跑出了318、325和318。
从这之后,我为了提高成绩改变了训练量,从原来的每次10公里提高到每次20公里,没有人指导,就是自己拉量,月跑量提高到200公里以上,然后11月,我全马首次跑进3小时,2016年元旦,石家庄的寒冰之中,我把24岁本命年的最好成绩定格在了2小时54分。
之后,我沉浸在大跑量的“圈套”,拼命拉量,然后髂胫束综合症犯了,而我没有休息,带着伤痛跑了当时最大的两个月的跑量,600公里,因为太疼,所以速度很慢,平均也就是6分左右,天暖和之后,我的伤自然也就好了。之后的三月到九月,我的跑量相对少了很多,平均300多公里,中途又受过一些小伤,不过都是自愈的。
03 全马240到233,我花了三年
9月伤愈后,我把跑量提高到400公里以上,没有什么训练方法,就是有多少体力跑多少体力的速度。10月份,我来到了马孔多,紧接着的唐山半马和石家庄全马分别创造PB116和240。
之后,我的大跑量模式越发疯狂了,经常跑30公里,每个月至少跑7、8次北京二环,每次回家,父亲就是我最好的训练伙伴。
每天五点多,父亲就和我打点一切,他穿好厚重的棉衣,带着棉手套,骑着老式的28自行车,我跑在旁边,便开始了黑暗中的练习,东丽连接宁河的道路很大一部分都没有路灯,所以我们父子就借着月色或星空的微亮靠着路边前行。三十来公里的路折返回家天空已然是蒙蒙亮了。
当时的京津饱受大雾困扰,所以父亲骑车跟着我不仅是为了给我更好的历练,更是要保护我的安全,霜雾弥漫,湿度很大,没有下雪的天竟弄得我们爷俩浑身白茫茫。
我几乎从来不跑间歇那些速度训练,只跑变速。因为停下来我会感觉好冷。
直到2017年3月,我便跑出了两次240以内的成绩,但之后直到2018年12月,我的成绩再也没有过进步。从2018年底,我与我的训练伙伴跑了跑步以来第一次间歇,并做下一个承诺,称之为“带你回归,带我飞”。
4✖️3000米+6000米
从那时开始,虽然成绩还是让我开心不起来,但为了这个约定我也不敢懈怠,2019年,我终于看见了希望,年初野鸭湖半马,我以116拿下第三,这也是我们办的最后一场比赛,也是宿清姐最后的一场比赛。
我用一个拥抱和一个奖杯回报了宿清姐,那,也是我跑马拉松以来唯一哭的一场比赛。
在之前抖音直播中,有人还跟我说:“这是最后的拥抱了。”我开玩笑地说:“也不算是最后的拥抱,现在想抱随时都可以抱,这次哈尔滨之行全都是姐帮我安排的。”
改变了训练模式和饮食,三月开始PB
2019年开始,我延续了2018年底的新训练模式,一天两练,每次距离不再像之前那么长,而是提高速度,跑量相对有所提高,平均500公里以上,平均配速提高到4分20秒以内,通常是上午稍慢,下午稍快,根据体力和状态进行微调。
再加上今年我对肉类控制得非常狠,比赛前一周基本上只有在比赛前一天会吃一些肉(因为我吃肉太多,身体太胖,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
整体的改变和努力让我成绩还是回升和进步,3月半马全马双双PB,分别为113和235。4月汉马和6月的兰马我的成绩都在2小时40分以内。
其中,5月份我与大家想知道的训练伙伴完成了第一阶段半马的约定,接下来还要去完成更大的目标。
没有比赛的7月,我决定在高温中玩儿一次大跑量,7月跑量700公里以上。虽然这与专业训练几乎是背道而驰,因为暑期应该是提强度的时候,但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最终,我的决定也没有辜负我,8月25日,终于跑出了PB 2小时33分。
跑了这么长的路,你终于来到了自己的目标面前。看,前面那可触及到的数字,就是你
每一个身心疲惫、饱受痛苦的故事,都可能伴随一个充满活力、希望和成功的振奋人心的故事,要么在第一天就疯掉,要么在以后的日子里习以为常,哪怕需要等十年,我也愿意。这就是我对马拉松的态度。
我会继续跑下去,淡淡的跑下去,不去想自己还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因为目标必须要建立在行动之上,而成为行动家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失去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