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马化腾语言互联网的下一个热点是产业互联网,而农业是第一产业,规模巨大,其发展前途可期。而58同城的创始人姚劲波则直言,下一个十年,互联网最大的一波红利在农村。
另一方面,曾经被马云誉为最好的点子商务模式的赶街网创始人潘东明则说,至今没有一款针对农民设计、打造的互联网产品。但这也反衬出农业互联网是一块尚未被开坑的处女地,是竞争的蓝海,市场十分大。
小编认为,目前,互联网硬件服务基本上深入了农村的每个村庄了,而针对十亿农民的互联网产品也得到了巨大而迅速的发展,虽然这些互联网产品没有冠以“农”字,但无一例外都发展得不错。
譬如拼多多,趣头条,乃至如今火爆的抖音,其主要用户并非城市白领,而是媒体口中的“五环外”、“小镇青年”,他们看趣头条,在拼多多上购物,在抖音上找乐子。这也是很多白领阶层不明白这三款为什么火爆的原因。为此,媒体还造出了“得小镇青年者得天下”。其实,小镇青年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或者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农民工,纯粹在农村干农活的青年人,在如今的中国,基本找不到了。所以,这句话可以看做:“得农村青年者得天下”。
传统行业崛起,有一个捷径,叫“农村包围城市”。潘东明说,很多电子产品、家电产品,譬如手机、电冰箱、洗衣机,乃至汽车的厂商都为农民专门订制了产品,从而获得很高的销量,而互联网产品却很少专为农民订做专门产品。小编认为,这倒是农业互联网未来的方向。
总体来说,农业互联网未来有三个方向:
第一、农业服务
互联网赋能农业服务,前途广大,但如今发展都不是很好。农资电商、网上农技服务,乃至互联网上的无人机服务,发展得都不好。倒是由农村自下而上起来的互联网产品,譬如各种不知名农机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农机拥有者、农机合作社与需要农机服务的农户之间的桥梁,真实用户非常多。另外,从传统行业转行,充分利用互联网赋能农村夫妻店的汇通达,目前发展飞速,获得阿里等知名机构的巨额投资。
农业服务目前发展得较好的另一块是农业金融,主要针对农民购买农机、农资的小额贷款,相比较大规模的互联网金融,其规模较小,但因为农村金融服务缺失,是一片空白市场,所以发展很好,而且发展出很多著名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
第二、农业生产服务
互联网赋能农业生产,是很多大公司尝试的重点,阿里、京东,乃至传统企业碧桂园、恒大等都入局了,但目前没看出有多大成果,倒是中化农业MAP平台等,有所发展,创造了5个人种在盐碱地上种出上万水稻的奇迹。
这些互联网赋能农业生产的项目,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只针对农村土地、农村养殖场,无法解决农民就业,因为纯粹的农民很难掌握复杂的互联网操作。
第三、农民文化生活
农民的文化生活,是非常大的一块市场。原先,农民朋友只得和城市人群一样,上一样的网站,玩一样的游戏,虽然有距离感和陌生感,但聊胜于无。只有各地的电视台农业频道,是针对他们的主要文化提供者,但远远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如今,抖音、趣头条恰好满足了他们通过手机获取的文化需求,所以发展迅速。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贴合农民需求的互联网文化产品出现,并且获得巨大流量。
对于有志于开拓农村市场的互联网业者,吾谷网小编建议一定要分析农村用户的心理特征,其与城市用户差别很大。
农村用户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第一、追求实惠,最看重性价比
农村用户不是很看重名牌,也不看重时髦与否,过分追求实惠,最看重性价比。针对农村用户的互联网产品必须在性价比上做文章。
第二、着眼于眼前利益
相比于长远利益,农村用户更着眼于眼前利益,必须给予迅速的利益刺激。拼多多、趣头条内的各种产品,都是基于这一点设计的。
第三、尊重权威,爱跟风
农村人独立自主意识较弱,更喜欢听从权威人士的建议。农资电商之所以铩羽而归,就是因为农民朋友购买农资的时候,不太相信冷冰冰的手机,更相信村里的能人,相信镇上农资店的老板。
另外,农民朋友消费更爱跟风,广告的作用远不如身边人的示范效益。即使看广告,他们也宁愿相信中央台的,而非网络广告。例如,一个村可能很多人穿同一款衣服,而隔壁村却没有一人穿,这就是跟风最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