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小布一起去
临潼区穆柯寨村
看一看
↓↓
拍摄、配音、上传……不一会儿,临潼区穆柯寨村农民邢军省就在抖音上传好了一条短视频。与一般网红不同的是,他的视频题材多源自田间地头,点击量多的高达1.5万次。作为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民,邢军省把农民变成了一份值得热爱的职业。
新型农民“触网”学习
6月19日,记者在临潼区穆柯寨村见到了54岁的邢军省。他皮肤黝黑,头发斑白,一双眼睛明亮有神,言语中流露着朴实,举止间透露着豪爽。
在抖音平台上,邢军省为自己取名“农夫、山泉、有点田”,粉丝虽然只有几百个,但他的每条视频浏览量却不少。在近期的视频中,他上传的多是自家地里种的苹果、杏。在一个主题为削柿子皮、做柿饼的视频中,点击量已有1.3万次,下方还有人留言想批发购买他做的柿饼。
线上的短视频其实只是他的一个爱好,他主要的身份是:职业农民。当谈起自己的“种植经”时,邢军省打开了话匣子:“一开始之所以参加职业农民培训,是因为在返乡种地的过程中,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网上看到的也不全面。”
近年来,随着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加快转型,适度规模经营迅速发展,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正在重塑,农业农村发展将更加依靠劳动者素质提升,对从业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一现状,邢军省便参加了临潼区开展的职业农民培训。
在培训中,他不仅学到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还在农技师手把手的现场教学中,学到了新技术。他说:“在职业农民培训的过程中,从法律常识、土地流转等理论知识,到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段,我不仅学到一套完整的农业知识,还开拓了眼界,给了我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如今,每天晚上哄孙子睡着以后的时间,就是邢军省的学习时间。他举着手机对记者说:“我就用手机查百度、看抖音、学知识,基本上看的就是苹果、花椒不同月份咋种植。”
敢闯敢试
走弯路也是一种经历
在传统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是一种身份概念;在现代社会分工中,农民是一种职业概念。身份和职业的区别在于,身份只能被动接受,但职业可以自主选择。
2014年以前,邢军省在西安打工,那时候不少城中村拆迁,他就辗转于这些地方打零工。“后来,我年纪大了,活也少了,就干脆回家种地了”。
虽然同样都是种地,但邢军省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参加了职业农民培训,敢于尝试新品种、新技术。2014年,他在杨凌农高会上发现了“双季米槐”这一新品种,当时的市场价格非常高。
据了解,“双季米槐”较普通国槐叶面积大,生长快,发枝粗壮。一年抽二次穗结二次米,其产米量是普通国槐的二倍多,而且对气候、土壤条件要求不严。
于是,邢军省回家后便试着种了30亩的“双季米槐”,然而经过几年的精心栽植,树虽然长成了,可是由于槐米中的芦丁含量不高,导致其卖不出好价钱。
后来,邢军省也陆陆续续尝试过其他新品种,比如玫瑰色的苹果、彩色的红薯等等,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益。这几次的失利并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在他看来,农业创业就是要敢闯敢试,走弯路也是一种经历。
乡亲们眼中的
“致富带头人”
虽然走过不少弯路,但邢军省并没有灰心,2015年,邢军省又种植了将近15亩的惠民短枝红富士。这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尝试总算是有了成果。
“这是一种矮化新品种,也是现在流行的品种,苹果个大、味美,甜度、色度都很好。”邢军省一边介绍,一边将记者带到他的果园里参观。在苹果地里,记者透过苹果上的套袋,可以看到已经结成拳头大小的苹果果面平滑、有光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邢军省已是一名中级职业农民,在穆柯寨,他流转了80亩土地,成立了“沁沣源”家庭农场,对他而言,农民早已变成了一个职业。
现在,穆柯寨村长期在“沁沣源”家庭农场打工的村民有十几个人,其中不乏贫困户的身影。在农场打工,不仅一天可以领50元的工资,还能跟着邢军省学些技术。
在邢军省的带领下,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家门口实现就业;而他也因为务实创新、敢于担当,成为乡亲们眼中的“致富带头人”。
邢军省的故事是穆柯寨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村第一书记张新道告诉记者,村里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迅速崛起,给农业腾飞、乡村振兴插上翅膀。摈弃以往各家各户的单打独斗,形成现在组团发展的集体经济。下一步,村里计划统一包装“穆柯寨”系列品牌农产品进行线上和线下布点经营,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农产业销售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