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雨中岚山》。
新华社东京5月27日电 4月中旬,日本京都郊外的风景胜地岚山布满新绿。百余年前的这一时节,年轻的周恩来曾游历这里,留下了著名诗篇《雨中岚山》,表达东渡日本探求救国之道时,从最初的迷茫到悟出真理的真实感受。
这是4月28日在日本京都拍摄的雨中岚山一景。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记者从位于岚山脚下的龟山公园拾级而上,看到樱花树环抱之中一座风貌古朴的纪念碑——“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诗碑由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等中日友好团体提议建造而成,碑身正面镌刻着廖承志手书的《雨中岚山》,背面铭刻着为建碑作出贡献的团体和代表的名字。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1917年9月,19岁的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后,怀抱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从天津登船抵达日本。
4月28日,在日本京都岚山,一名游客欣赏刻有《雨中岚山》的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据研究周恩来的学者、日本法政大学名誉教授王敏介绍,当时的日本是接触西方新思想的门户,各种社会思潮汇聚,同时军国主义也在蠢蠢欲动。年轻的周恩来希望通过亲身考察和学习,寻求拯救中国的方案。
1917年10月,周恩来进入东京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补习日文,为报考日本大专院校做准备。周恩来在日记中提到,要以铁杵磨成针的决心来学习。
周恩来当时居住在神田神保町附近。这里是追求进步的中国留学生聚会之地,他们举行集会、编辑革命刊物,探索救国之道。
记者来到如今已是日本最大书店街的神保町,看到挂着古旧招牌的书店鳞次栉比。当年,周恩来经常在这里选购和阅读各类书籍,包括中国的杂志和报纸,如新文化运动核心杂志《新青年》。
这是5月4日在日本东京神保町拍摄的东京堂书店。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周恩来旅日日记》(以下简称《旅日日记》)中多次提到位于神保町书店街的东京堂书店,他曾在这里站着读完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书刊,默记下十月革命以后的政治党派,并在日记中作出概括总结。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周恩来阅读了日本早期马列主义传播者的作品。
1918年5月《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签订后,中国留日学生组织了大规模抗议活动。翻阅《旅日日记》,可以看到这一段时间周恩来无时无刻不心系救国救亡。一些研究周恩来的中日学者认为,这次抗议活动是周恩来留学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他的思想和信仰发生了重要转变。
1919年五四运动时,周恩来同志在天津。新华社发
当时国内风起云涌的局势和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令周恩来决定放弃在日求学选择回国。
1919年,在告别日本前夕,周恩来游历了京都岚山等地,留下了包括《雨中岚山》在内的多首诗篇。《雨中岚山》中的“一点光明”被认为是周恩来对当时刚刚接触到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
周恩来曾经就读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旧址,如今是一座公园。1998年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日中友好团体发起在公园内建造了周恩来纪念碑。碑上以日文刻有“周恩来在此学习”的字样,碑旁边有周恩来生平介绍,字里行间透露出日本民众的崇敬之意。(记者:杨汀、姜俏梅、钞文、王子江;视频:邓敏;剪辑:王玉珏;编辑:钱泳文 马晓燕)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