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
编辑| Tim
(除了综艺外,还独家策划了“系列”的3部)
姚站队看起来不像综艺导演。
他长着一张娃娃脸,皮肤白皙,样貌清秀。走在拍摄现场里,经常有人会把他错认成艺人。
姚译添 图源:新浪微博@TheGreatone小day
在微博里,他还有自己的超话,他的粉丝叫益生菌,有2.5万人在这里打卡冲榜。
粉丝们说,对姚译添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接任《奔跑吧兄弟》第四季总导演后,他成了被“跑男团”又爱又恨的人。他经常会用各种花招“难为”嘉宾,但也会“乖巧”地接受大家的拷问。
在综艺界,他被视为最“拼”的年轻导演。他曾评价自己,是个“在生活中纠结到死,在节目中死磕到底,不喜欢妥协,喜欢美好事物的人”。
他的团队里有400多人,摄像、技术、灯光、制片等都有固定的班底。在这架非自动运转的“大机器”中,姚译添需要当那个“总操盘手”,注意到每一个零件的咬合,每一个关节的连接。
姚译添 图源:新浪微博@TheGreatone小day
工作里,他是个完美主义者,一个镜头穿帮都不行。生活中,他是个文艺青年,喜欢看书养生,不喜欢熬夜工作。
在这位年轻导演身上,既有传统综艺人的“死磕精神”,又有年轻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七年来,他与《奔跑吧兄弟》(后改版为《奔跑吧》)一同“飞奔”着,即使脚下踩的是泥土,但他们仍习惯望向月光。
与自己博弈
接任《奔跑吧兄弟》总导演时,姚译添只有26岁。
2010年,从浙江传媒学院毕业后,姚译添来到了浙江广电,开始制作《麦霸英雄汇》。一年之后,他加入《中国梦想秀》团队,一做就是六季。2014年,毕业仅4年的他,进入《奔跑吧兄弟》团队,先后担任副导演,首席导演等。
尽管前进的速度远超同龄人,但在刚刚接任总导演时,他依然有些不适应。
节目制作出身的姚译添,最大的优势是创造力和执行力。在团队中,他总是最大胆的那一个,敢去打破节目的固定套路和规则。
姚译添 图源:新浪微博@TheGreatone小day
上大学的时候,他读的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四年里,他学到最多的就是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在事务调配上分得清前因后果,轻重缓急。这些与综艺制作不太搭边的技能,恰好让他拥有了更强的执行力和精准度。
但在管理上,他却遇到了难题。
成为管理者后,姚译添要克服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让团队的思路和工作方式达到统一。
几乎每一期的选题会,节目组都会吵得脸红脖子粗,整栋楼都能听见他们拍桌子吵架的声音。
《奔跑吧》第四季首期的主题是“人生的选择”,嘉宾们需要在模拟的人生环节中,做出不同的选择。而选择给他们带来的也是不同的结果。
但在筹划阶段,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主题做不了。他们觉得综艺应该带给观众快乐,没有必要搞这么沉重的主题。而且在这样一档真人秀节目中做选择题,也是前所未有的。
图源:新浪微博@李晨
“从规矩上来说,可能是我是总导演,大家要听我的。但是从内容选择上一定不是这样,不管你是谁,只要你能说服大家,我们就会认可你的意见。内容创作是没有级别可言的。”
姚译添一直坚定地认为,一个小组里无论是编辑还是导演,如果连核心主创都无法达成一致,那观众也不可能喜欢这期节目。
为了做出更理性的选择,姚译添团队养成了一个特别的习惯。团队里只要发生分歧,每个人都要去讲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比之前好在哪里,可行性是什么。
经历反复论证以后,姚译添发现,大家的思维开始慢慢走向一致。“人生的选择”主题播出后,获得了第四季收视率的“开门红”。
豆瓣网友@南加州从不下雨 说,“虽然撕名牌没有了,竞技感也淡化了,但是这期节目我一分钟不跳地看完了,看得蛮感动的。”
图源:新浪微博@奔跑吧
做了总导演之后,姚译添的工作也迅速增多。
“举个例子,比如这档节目有10个类别的工作,以前当副总导演的时候只需要做三四类,但当总导演之后,相当于10类内容你都要去涉足。”
内外沟通,安全措施,后期剪辑等内容,给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开始拼命地学习节目制作以外的内容。
这个让他面临困难的大团队,却也同时成了他最大的帮手。他发挥自己优势的部分,弱项交给团队的伙伴补足。
在与自我和团队的反复博弈中,姚译添正式成为了一名新人总导演。
与团队博弈
但在一些人眼中,这位年轻帅气的新人总导演并不好惹。
无论是团队还是艺人,只要达不到他的标准,就会被他无情地怼过去。嘉宾宋祖儿甚至忍不住“控诉”导演太严格,李晨笑着感叹“终于有人怼姚译添”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脾气不好,觉得我太严格了,对各方面要求都特别高,也不是很好说话。但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事实的真相,被碎片化信息所误导了。”姚译添说。
对于节目效果不造成实际影响的道具,置景,服装,甚至到文字表达,音效,台本和工作流程,姚译添都把控的非常严格。只要一处没有做到极致,就要打回去重新改。
姚译添 图源:新浪微博@TheGreatone小day
他特别讨厌穿帮。在置景里,有时架灯的线会露出来,虽然镜头里根本拍不到,但姚译添会要求必须把这些线放在看不到的地方。如果一定要暴露出来,第一要做好保护措施,第二要把它摆放整齐。
姚译添的坚持是,虽然镜头里看不出来,但这是个真人秀节目,所有人在试图营造一个环境。
服装、风格都到位了,艺人嘉宾也很认真。但就是这么几根线,就有可能在嘉宾在进场的那一刻,使整个氛围受到影响。既然已经做到了95%,为什么不做到100%呢?
作为一档运动类节目,姚译添连衣服的材质都要去操心。虽然嘉宾们穿的都是正装,但面料一定要软,包括身上的装饰品都要是软的,避免刮伤。有的衣服是白色的,比较透明,还要准备打底的衣服。
图源:新浪微博@奔跑吧
这些观众根本意识不到的问题,姚译添需要事无巨细地去把控。他觉得,这些小问题一旦积累久了,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问题爆发出来。和姚译添一起工作的同事,基本每天都要绷着个弦。
时间久了,他发现团队的成员也开始逐渐“姚”化。有些问题他觉得没关系,不用太在意,反而会被团队成员怼回去。他有时还会和他们开玩笑“你们怎么这么烦”。
后期统筹厉小逸在广电独家的采访中提到,每一季节目,姚译添都会给后期组下一个“死命令”——一定要创新。
在“人生的选择”那一期中,“跑男团”八位成员有八条不同的“人生故事线”,这在剧情片中都实属罕见,如何把八条故事线给观众讲明白,并且让他们看下去,成了后期组最大的难题。
姚译添和厉小逸都想把第四季的首期做到最好。于是,两个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差点就打起来了。剪辑师也前后剪了不下五个版本,濒临崩溃。
姚译添 图源:新浪微博@TheGreatone小day
这些和姚译添一起“打架”,一起“拼”的团队成员,基本上都是90后的年轻人。虽然忙起来的时候经常“不顾形象”,但姚译添依然对团队的颜值水平比较有自信。
“我不喜欢因为工作把大家搞得灰头土脸的,我们团队成员都很精神,开会的时候也会让大家保持最好的状态。每天慌慌张张,是做不好节目的。”
图源:新浪微博@奔跑吧
姚译添觉得,做综艺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这样才能保持对生活的感知力,并把它转化成创作灵感。天天在棚里熬夜加班,根本熬不出好创意。
过去,他最主要的休息方式就是补觉。现在,他还会挪出时间看看哲学方面的书。“运转”过这台巨大的“综艺机器”之后,他需要让自己更安静一点,别太浮躁。
与市场博弈
担任总导演后,姚译添被问过最多的问题,就是关于“综N代”的问题。
从2014开始,《奔跑吧兄弟》(2017起改版为《奔跑吧》)“奔跑了”七年,成为国内“长寿”真人秀之一。同样在这七年里,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变,观众从“大屏”转到了“小屏”,收看偏好从“长”变“短”,更多综艺把明星从“亲历者”变成了“观察者”。
与此同时,《奔跑吧兄弟》也在快速地自我迭代。
2017年,《奔跑吧兄弟》更名为《奔跑吧》,在保证娱乐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贴近生活,贴近现实。随后,“跑男团”把交响乐团搬到了黄河边上,还走进了捷克和联合国,做了国际龙舟赛。
图源:新浪微博@奔跑吧
2019年,核心成员邓超、陈赫、鹿晗、王祖蓝离开,新成员朱亚文、王彦霖、黄旭熙、宋雨琦加入。2020年,沙溢、蔡徐坤、郭麒麟加入。两年之内,“跑男团”成员经历了两次“大换血”。
在姚译添看来,品牌进行新尝试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活力,新的看点,新的观众。事实证明,在经历了“大换血”之后,《奔跑吧》第四季依然长期位于同时段收视率第一。
图源:聚好看tv
对于老生常谈的“综N代”危机,姚译添认为,创作者必须拥有持续输出创意、引领潮流、让观众感到新鲜的能力,一档节目的生命力才能延续。冒险,恰恰是真人秀的魅力。
《奔跑吧》第四季第七期,节目首次在真人秀里玩起了电影中的“无限流”。只要嘉宾无法通过全部任务,他们就会陷入永久的循环。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节目中,“跑男团”重复做了近十次游戏,才最终从循环中“解脱”。
定下这个主题时,节目组没有一个人心里有底。因为他们需要摒弃真人秀的拍摄方式,按照电影的方式进行排演。
但户外真人秀没有“剧本”,一切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他们需要提前考虑到所有可能发生的状况。姚译添说,做这期节目几乎和做一个新节目一样痛苦。
节目播出之后,受到了很多业内人和烧脑剧集爱好者的肯定。大家都很好奇,《奔跑吧》是如何把真人秀拍出电影质感的?这些讨论也让姚译添对这种大胆创新有了更多信心。“一个新事物出来,能引起大家讨论它就是成功的,最怕没有人在聊这件事情。”
图源:新浪微博@诺丁山婚礼企划_NottingHill
未来,姚译添想在每一季中用4-5期节目进行类似尝试,但比例绝对不会超过一半。
“综N代是要不断创新,但是需要合乎规律的创新。有些节目把创新当目的,做成了另外一个节目,反而会丢掉一些灵魂。”姚译添说。
在1月19日的抖音星动之夜娱乐盛典上,《奔跑吧》拿到了抖音年度影响力综艺的称号。这份由短视频平台颁发给长视频内容的奖项,让姚译添觉得格外受触动,这说明《奔跑吧》在短视频语境中,依然拥有影响力。
作为长视频创作者,他从不认为短视频平台带来的是冲击。“我不会因为看抖音,就不去看电影,不去吃饭,不去买衣服。无论是在抖音里还是在电视里,只要看的是跑男,我做的内容就是有意义的。”
抖音给他最大的启发,是综艺产品的信息量问题。过去,一档90分钟的节目可能只有三个高潮。但现在,可能90分钟里需要80分钟都是高潮,才能让观众看下去。
刷抖音时,姚译添会刷到一些综艺片段,忍不住去网上找原版看。这让他意识到,长短视频平台其实不应该是对抗关系,而是合作互通的关系。
访谈中,他还在畅想能不能专门做一档在抖音上播放的节目,让抖音不限于达人,而成为一个综合内容平台。
七年里,渠道没有消磨他,时长没有打败他,同质化竞争没有改变他。姚译添说,《奔跑吧》就是这样一档和时代一起“奔跑”的节目。只要他们还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那么《奔跑吧》就会一直做下去。
参考资料:
1、《奔跑吧》幕后工位大起底!这支500人团队架起了“奔跑”的永动机,冷成琳,广电独家,2020年7月12日
2、这个20多岁的总导演为什么这么拼?,杨余,广电独家,2017年6月6日